我家孩子很特殊,怎麼教? 因著愛神的緣故,接納這些孩子的「與眾不同」
檢舉
【記者何毓芬台中報導】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會遇見特殊兒或身心障礙的孩子,不管是親戚、鄰居、學生或自己的孩子,究竟該怎麼跟他們相處?
長期投入特殊教育與融合教育的台灣兒童發展早期療育協會理事、靜宜大學師資培訓中心退休副教授莊瓊惠老師,十月8日受邀至台灣信義會中區婦女專題講座中分享「當圈圈不圓—我家孩子很特殊,怎麼教?」帶領近百位婦女姊妹們一起學習如何關懷、陪伴及教導特殊兒,接納他們身心上的限制,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因著愛神的緣故,願意接納這些孩子的與眾不同!」
融合教育助特殊兒融入社會
莊瓊惠首先表示,根據研究發現,非典型發展孩子(特殊兒)的發生率大約是人口的10%,這些孩子的共同特徵,包括注意力不足、情緒控制不佳、情緒起伏大、學習動機易受情緒影響、人際互動技巧欠佳等,深深影響他們的生活、人際與學習。對特殊兒來說,離開父母貼身照顧,走入人群過群體生活,是一個重要的功課;對一般孩子來說,學習與不同特質的人相處,也是一門必要的功課。當我們用理解的眼光接納每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就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舞台。反之,如果我們不了解孩子的特質,就容易用錯誤的方式去教導和對待他們,容易造成反效果。
她提到,現今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人們不可能活在自己的同溫層裡,隨著時代潮流、人權意識與科學進步,使得融合教育有著更大的可能性。目前台灣約有88%特殊生被安置在普通班,平均每班的特殊生約有1-2位,特殊兒的需要常常不在一般人的經驗內,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去學習、去了解,提供友善的學習環境,進一步給予支持與協助。莊瓊惠指出,「當環境變得友善,特殊孩子的潛力愈有機會展現;當環境愈友善,特殊孩子愈有機會融入社會。」
學習尊重差異與人際關係
家長如何看待班上有特殊同學?莊瓊惠引用瑞士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名言:「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透過書本學習,唯獨與人互動的能力是不能只靠知識學習。」當班上有特殊同學時,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與不一樣的人相處,學習尊重每個人的差異、面對衝突的因應之道,以及人際互動相處之道。她也提到,世界進入地球村,孩子的未來就是跟各種多元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然而,這些都是學校課本沒有教的事,也是一次珍貴的學習經驗,如何在他人與自己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是人人都要學習的功課。
如何學習與特殊兒相處?莊瓊惠從七個方面來談:
一、「人與人之間有個別差異」:人們面對差異的自然反應,通常會害怕、敵對或排拒。我們必須學習接受差異是自然現象,每個人的學習成長速度不同,接納特殊兒的與眾不同,試著在差異之間找到平衡點。如同,聖經要我們學習與人和睦的功課。
二、「學習欣賞差異、尊重差異」:差異不見得不好,而是一種祝福。每個人都是上帝獨特的創造,當我們懂得欣賞神的創造,存謙卑的心,看見優勢、尊重差異,特殊兒也可以付諸一己之力,從不同角度貢獻社會。
三、「認識特殊兒」:特殊兒成長學習過程相當辛苦,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行為,我們要了解特殊兒的限制、生理特徵及行為表現,同理他們身體與精神受限的感受。
認識特殊兒學習愛與原諒
四、「學習接納與同理」:因為理解特殊兒的限制,接納忍受他們一些干擾行為;因為看見特殊兒的努力,學習同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感覺,對特殊兒懷抱盼望與信心,不斷給他們機會。如同,詩篇一百一十九篇58節所言:「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我們的神以憐憫為懷。」莊瓊惠感恩地說:「在上帝面前,其實我們每個人和特殊兒一樣,生命中都有許多缺陷、限制和不完美。若不是上帝的憐憫,我們無法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
五、「學習助人技巧」:各種障別的特殊兒都有不方便的地方,需要多一些關懷和幫助,藉著融合教育也讓一般孩子學習如何幫助一個不方便的人。
六、「學習與特殊兒因應技巧」:當亞斯伯格的孩子說話很直接的時候、當過動症孩子老是撞到人的時候、當自閉症孩子發脾氣尖叫跺腳的時候...,我們需要有智慧與特殊兒互動相處,以同理代替責備,適時提醒教導,並調整自己的心態。
七、「學習愛與原諒」: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接受特殊兒的現狀,知道他會愈來愈好,並且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
「如果做為大人的我們沒有翻轉自己的眼光,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改變孩子的態度!」莊瓊惠表示,陪伴特殊兒是一條漫長學習忍耐和信心的道路,需要更多了解、接納、欣賞與教導,只要願意用愛陪伴相信就能看見盼望。當我們願意與孩子一起成長,就能成為所有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