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至高之處:義大利教堂藝術巡禮》西斯汀禮拜堂《最後的審判》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戴佳茹(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專任副教授) 西斯汀禮拜堂《最後的審判》壁畫(圖一)從1536年開始到1541年完成為止,這五年是米開朗基羅內在心靈最平靜、信仰最敬虔的時期。這時他結識了他屬...

◎戴佳茹(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專任副教授)

西斯汀禮拜堂《最後的審判》壁畫(圖一)從1536年開始到1541年完成為止,這五年是米開朗基羅內在心靈最平靜、信仰最敬虔的時期。這時他結識了他屬靈的導師科隆娜,使他經常沉浸在靈性的餵養裡,從中啟發許多創作的靈感。

 

 

4161_最後的審判_1

圖一:《最後的審判》壁畫全圖

 


左側上昇天堂 右側下墜滅亡
《最後的審判》源自新約聖經在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哥林多前書、提摩太前書與啟示錄中的預言,同時參考但丁《神曲.地獄篇》中對末日基督再來時,審判世間善惡的描述所創作的高十四公尺、寬十二公尺大型濕壁畫。

它的構圖大異於過去傳統將天堂與地獄作水平層級式的描繪,整體結構就像氣流循環流動一般。基督是作品的中心,左側上昇飛躍天堂,右側下墜走向滅亡,象徵著成聖者昇華、墮落者沉淪的末世觀。(見圖二)

 

 

 

 

4161_最後的審判_2

圖二:《最後的審判》(左)打破傳統「天堂與地獄」畫作的水平構圖。

 


壁畫中一系列米開朗基羅獨有的風格,雄壯的男性裸體以各種不同的姿勢扭曲著,宛如一本歌頌人體力與美的百科全書,將人內在的精神與思想透顯於外,展現出誇張的戲劇化動作,形塑出一種旺盛的生命力,這種誇張的表現手法顛覆了文藝復興古典對稱的傳統,稱之為「矯飾主義」。

末日審判的景象
「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 (馬太福音廿四章30-31節)

壁畫裡四百多位的人物群體大致可分為四層:上面第一層描繪天使,第二層描繪基督與眾聖徒,第三層描繪受審判者,最下層描繪地獄中的景況。

第一層的兩個半圓形,左面一組天使群像正簇擁著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釘子和荊棘冠冕,右面一組天使群像承擔的是受刑柱、梯子及葦子和蘸滿醋的海絨,象徵基督的受難與救贖(圖三)。

 

 

 

 

4161_最後的審判_3

圖三:壁畫第一層,左右兩組天使群像。

 


第二層正中央是救主耶穌基督,宛如希臘神話太陽神阿波羅的外貌和健美的體格,神色威嚴,符合當時人文主義審美需求,正舉起大有能力的右手,表明公義的審判;其背後環繞著黃色光圈,與藍色的背景形成奪目的對比(圖四)。

 

 

 

 

4161_最後的審判_4

圖四:左圖為復活的基督,右上為太陽神形象,右下為古羅馬雕像「勞孔與他的兒子」,該雕像美學亦影響米開朗基羅的後期作品。

 


向著基督聚攏的內圈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十二使徒及殉道的聖徒,外圍是復活昇天變化形象的歷代聖徒,男女聖徒分別各據一邊,始祖亞當和夏娃也在得救之列中。

基督左右各有一對使徒,動作和目光皆聚焦在基督審判的手勢上,許多靈魂頓然像失去重心一般紛紛往地獄墜落。右邊那位體格壯實、手握鑰匙的銀髮白鬚老人,無疑就是彼得,在他身後的是保羅。

 

 

 

 

4161_最後的審判_5

圖五

 


彼得畫像其實是教皇保羅三世的肖像(圖五)。而立在基督左邊與彼得位置相對、身材同樣壯碩的那位,根據抓在右手披在身後那件動物的皮,可以推測是施洗約翰。在他身後的是使徒安德烈。

當時的教皇保羅三世,有意以這兩對聖徒在聖經中的重要地位,來呼應出羅馬自教會建立以來所獨具的神聖性。因為使徒彼得和保羅都在羅馬殉道,再者,聖彼得和聖約翰的遺體,皆分別保存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和羅馬拉特蘭大教堂內。

為主殉道 甘之如飴
基督正下方二位聖徒,左邊是初代教會向基督忠心而殉道的聖勞倫斯,手上提的烤架是他殉道的刑具,傳說他被放在烤架上受刑時,竟然笑著說「我很好,再把我翻過來!」與之相對的是手中拎著一張人皮、十二使徒之一的聖巴多羅買,傳說這位使徒在基督受死之後,到亞美尼亞傳教,是受十字架剝皮之刑而殉道的。(圖六)

 

 

 

 

4161_最後的審判_6

圖六

 


第三層中央有七位吹號的天使,兩位天使手裡拿著生命冊。天使吹號喚醒已死之人,宣告審判的時刻已來到;手拿較小生命冊的是天使長米迦勒,在宣讀靈魂得救者的姓名,而右邊天使手中的生命冊相對大而厚,那是被判入地獄的亡魂名單。這是美術史上第一次把天使畫成動作如此激烈,體態如此強壯的男人。(圖七)

4161_最後的審判_7

天使群左側描繪正要升天的靈魂,右側是被判入地獄的靈魂,他們將在地獄裡受不滅之火的刑罰。被拖下地獄的靈魂顯出痛苦而掙扎、驚懼而絕望;每人表情和姿態各有不同,有的煩躁不安,有的倉皇失措,米開朗基羅把人類面臨審判結局時的恐懼景況,作了極生動的描繪。(圖八)

 

 

 

 

4161_最後的審判_8

圖八:人類面臨審判結局

 


最底層是地獄,左邊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在陰間擺渡的船夫夏龍,正向船上一批已受審判的亡魂揮槳,驅趕他們下船往地獄裡受永刑。最右邊一位長著驢耳、面目猙獰的是希臘神話冥府判官米諾斯。

據說當年米開朗基羅在繪製這幅壁畫時,教皇身邊有位名叫契賽納的禮儀師,批評這些裸體畫出現在聖潔的西斯汀禮拜堂內有傷大雅,只配當作浴室或酒館的裝飾。米開朗基羅不發一語,隨即把那位出現在地府裡、被巨蛇纏繞,生殖器還被蛇咬的判官米諾斯,畫成契賽納的臉孔(圖九)。

 

 

 

 

4161_最後的審判_9

圖九:地獄景象融合希羅神話陰間擺渡船的概念,描繪地獄的痛苦絕望。

 


地獄的另一邊描繪死去的義人,當末日號筒吹響時,「枯乾的骸骨復活了,死人要復活,屍首要興起,睡在塵埃的要醒起」(參以賽亞書廿六章19節),紛紛從墳墓裡爬上來,換上新的身體飛往天堂。這一幕正好與地獄的畫面構成一個生命與死亡、光明與黑暗的強烈對比(圖十)。

 

 

 

 

4161_最後的審判_10

圖十

 


靠近地獄的地方,天使與魔鬼正在搶奪復活之人,卻顯得毫無力氣(圖十一)。這純粹是藝術家的創作想像,還是另有所指呢?

 

 

 

 

4161_最後的審判_11

圖十一

 


早在米開朗基羅作畫時,當時的樞機主教迦拉法就已提出異議,認為在教堂中把人物描繪成裸體太傷風敗俗,於是後來教皇保羅四世就在米開朗基羅過世後不久,便雇用米開朗基羅的助手伏爾泰拉幫這些裸體添上「遮羞布」(圖十二),伏爾泰拉也從此被謔稱為最大的內褲製造商。

 

 

 

 

圖十二

圖十二

 


藝術家對靈魂得救的探問
《最後的審判》常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巴多羅買手中那張人皮,他被認為是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圖十三)

 

 

 

 

圖十三

圖十三

 


從信仰的角度而論,這是一位虔信基督的藝術家對自身靈魂得救與否的未知,而謙卑地將自身皮囊懸於半空中,以一個既不上升也非下墜的無定性,來表露個人心靈對於永恆的渴望,以及尋求靈魂安息的心跡。

這張人皮似乎也發出了一個大哉問:在審判台前,誰能對自己命運的結局有把握呢?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