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原諒之歌─思想電影《夢想心樂章》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能夠「忘記」,是因為憐憫及有了上帝豐盛的愛,以致將既往無法抹去的傷痛,看成了至暫至輕的苦楚。我們便在恩典中成長,也在成長中更多看見上帝恩典的寶貴。

◎徐硯美

在聖經的舊約中,約瑟在埃及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做「瑪拿西」,一個叫做「以法蓮」。瑪拿西的原文意思是「忘記」,「以法蓮」的意思是「豐盛」。

父親給自己的小孩取名叫「豐盛」是很能理解的,可是,當我們了解約瑟前半生所經歷的:包括他被嫉妒他的兄長出賣成為奴隸,又在主人家受到主母的色誘不成控告入獄,在暗無天日的監獄度過僅能倚靠內在盼望的日子。他沒有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為什麼」,或是「報仇」,而是「忘記」,這對基督徒的啟示究竟是甚麼?

在我的生命當中體會「忘記」與「原諒」之間的關係,真的不是「把傷害給忘了」。其實,除非有「記憶消除」的科技或者是「神蹟」,又或者是上帝為人所造的記憶有一種保護機制,會將過大的創傷時刻給「封存」在潛意識中,但那都只是封存而不是真的消除。

然而,「忘記」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若「忘記」如此遙不可及,那約瑟的另一個兒子「以法蓮」所代表的「豐盛」就只是一種期許與幻想嗎?我想透過一部電影,來重新想這個問題。

破碎家庭與破碎童年
2018年上映的電影《夢想心樂章》故事,是取自一首九十年代傳唱至今的福音歌曲〈I can only imagine〉的作詞作曲者巴特(Bart Millard)的真人真事。

巴特(傑麥可芬利 飾)有一位脾氣暴躁的父親亞瑟(丹尼斯奎德 飾),自小他就看到父母親爭吵不休,亞瑟甚至對巴特說:「夢想只不過是你用來逃避現實,讓你離真正要面對的事物越來越遠的幻想而已。」小小年紀的巴特無法明白父親為何老是在發脾氣,他每天活在恐懼之中,唯一能夠給他在精神上有一點喘息空間的,是音樂。每當他把耳機戴上時,耳中傳來福音歌手艾美葛蘭特(Amy Grant)的歌聲讓他獲得了些許的平靜。

 

 

4164_原諒之歌_2

巴特不斷嘗試符合父親的期待,以減少兩個人之間的衝突。劇照來源:I Can Only Imagine FB

 


有一天,他的母親在清晨將他叫醒,把他載到一個教會舉辦的營隊之中,在那裡他認識了後來的女友夏儂以及一位好友,他們在營隊中共度了美好的一週。可是,當巴特回到家中,才發現母親已經離家,剩下的,是懊悔不已卻仍舊無法控制自己脾氣的父親亞瑟。從這一刻起直到他成年,巴特哪裡都去不了,只能跟亞瑟相依為命。

高唱福音的憤怒青年
巴特上了高中,他不斷地嘗試符合亞瑟的期待,以減少兩個人之間的衝突,同時也用盡各種方法獲得從父親而來的愛,然而,衝突仍舊是每日發生。亞瑟是一個美式足球迷,巴特就報了高中的美式足球隊,可是,卻在一次比賽中,亞瑟被一個擒抱撞斷了雙腳。到醫院探視巴特的亞瑟,只是留下一句:「他們說你永遠都不能再踢球了。」然後便轉身離去。

巴特從美式足球隊退出之後,喜歡音樂的他,轉而選了音樂劇社,他在自己哼唱歌曲時被負責的老師聽見,認為他的歌聲具有天賦,便將他選為音樂劇的男主角。經過兩個多月的排練,站上台一展歌喉的巴特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可是,他的父親亞瑟卻沒收到邀請,只在一間餐廳的宣傳品上,看到音樂劇的演員名單上,有自己兒子的名字。

巴特與亞瑟正式的決裂,是在巴特受教會牧師之邀要在主日禮拜獻詩,可是那天早晨,亞瑟卻不斷地用他的「現實論」打擊著巴特,要他去學一技之長,找一個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不要再幻想自己可以靠唱歌維生。兩人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巴特決定離家出走。

離家的巴特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音樂夥伴,組成了樂團「憐憫我」(Mercy Me),當時九十年代,正值整個福音音樂界的樂風改變,融入了大量流行音樂的元素,Mercy Me以巴特為主唱,同時創作一些歌詞正向積極的搖滾樂,小有名氣,可是卻始終沒有成名。

巴特亟欲證明自己,可是現實卻讓他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這些挫敗感一方面是源自現實給他的打擊,另一方面,更深層地是他始終沒有放下離家時要向父親證明「我可以獨立」的內在誓言。他成為了一個站在台上高唱福音,私底下又憤怒又迷惘的青年,甚至與整個樂團有所衝突。

 

 

 

 

4164_原諒之歌_3

劇照來源:I Can Only Imagine FB

 


與父和好的生命之歌
巴特再次回到家中已是數年之後,踏進家門的次日早晨,父親亞瑟竟準備了一桌早餐,且再也不是粗糙的食物,而是父親特別去學習烹飪之後預備的一桌的好菜,甚至以前完全不相信上帝的父親,竟想要帶巴特作餐前禱告。

面對父親突如其來的善意,巴特很不適應。他向父親咆哮,他覺得亞瑟想要用一頓早餐來和好,未免也太天真!亞瑟卻告訴巴特,在他離家的那天早上,他打開了社區的廣播,廣播傳來的是巴特在主日禮拜的獻詩──《奇異恩典》,他在歌聲中被感動,且開始悔改。

亞瑟說他開始讀聖經,甚至不只讀一遍,而是好幾遍。他對自己有種種的迷惘與自責,甚至沒有人可以告訴他,要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也沒有人能夠告訴他,要怎麼彌補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錯。直到前晚巴特走進了家門,他知道,上帝聽了他的禱告。

後來,巴特才得知,父親亞瑟罹患了胰腺癌,即將不久於人世,他決定嘗試與父親重新修建關係。電影裡,有一個畫面對我而言是相當感動的,就是巴特在自己的日誌本上,畫了一隻巨大的野獸,與一個依偎在野獸身邊的小男孩。這個畫面,對過去的巴特來說是「恐懼」,但是現在卻是「陪伴」。

巴特在父親逝世後不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I can only imagine〉,樂團的經理將這首歌送至艾美葛蘭特手中,她聽了之後要求要見巴特,並且告訴他,這首歌讓她不斷地回放反覆地聽,陪伴她度過了生命中的低潮。最後,她在自己的演唱會上,邀請巴特上台演唱這首由他創作的生命之歌。

我想,所謂的「忘記」,不是痛苦消失,而是看見在上帝的手中,我們的傷痛以及造成我們傷痛的人事物如何被轉化,正如同巴特所經歷的,野獸沒有消失,只是被愛融化,馴服在上帝的大能之中。

約瑟所經歷的,或者巴特所經歷的,不是一種創傷與痛苦的「清除」。上帝在原諒的這件事上不是「橡皮擦」,所謂「一筆勾銷」的「恩典」是針對「罪行」以及「罪的代價」,而不是針對「記憶」的。

在我們的創傷回憶中,上帝扶持我們在創傷與痛苦中長出可以面對、直視創傷與痛苦能力的人生教練,那個能力就是穿透造成我們受傷的人的行為背後,也藏有一顆受傷且等待上帝大能改變的心。以致能夠「忘記」,是因為憐憫以及有了上帝「豐盛」的愛,以致將既往的、覺得一輩子都無法抹去的傷痛,看成了「至暫至輕」的苦楚。我們便在恩典中成長,也在成長中更多看見上帝恩典的寶貴。

編按:《夢想心樂章》為保護級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