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粒
早年在小組查經,約翰福音八章1-11節「行淫的婦人」總是發言最踴躍的主題之一,尤其是針對耶穌「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那段話,大家紛紛發揮想像力,舉手表達耶穌為什麼要在地上畫字?他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在苦思對策嗎?在以拖待變嗎?在避開犀利的問題嗎?在向天父禱告求救嗎?……
耶穌在地上畫什麼?
另外,這段文字還有好幾個隱藏在字面下的含意,例如「從老至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為什麼是「從老到少」,而不是「從少到老」?至於到人都散了,耶穌對婦人講了最後的一句話「去吧,從此以後不要再犯罪。」她後來真的沒有再犯罪了嗎?
耶穌彎著腰在地上畫什麼?想什麼?始終為大家所好奇。
我認為他既不是在向天父求救,也不是苦思對策,更不是以拖待變。耶穌是道成肉身,他擁有天父的能力,以人的形像到世間來,目的是救贖。
在此之前,他早已顯露出無與倫比的大能,例如:禁食四十天之後,拆穿魔鬼的種種試探;吩咐彼得到水深處打網,捕到的漁獲,擠爆了兩艘漁船;他親手醫治了彼得岳母的熱病;他在迦南喜宴,變水為酒……,還有其他數不盡的例子,在在說明耶穌雖然取了人的樣式,但是擁有天父的能力。
法利賽人利用行淫婦人來詰難耶穌,的確是一個精心策劃的「計中之計」。不論是定罪或是赦罪,都可能讓耶穌落下個把柄,更重創了他在追隨者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儘管如此,以耶穌的智慧和能力而言,他會招架不住法利賽人的詭計嗎?他難道不知道法利賽人視他為背上刺、眼中釘嗎?假如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話,那耶穌需要苦思嗎?又需要禱告求援嗎?
耶穌為什麼畫字?
耶穌為什麼在地上畫字?假如這是一齣戲劇中的一幕,這一幕應當是全劇的高潮。試想,以下鏡頭是個絕佳的對比。
雙方在法庭上言詞辯論,確鑿的證據明顯的就站在大庭廣眾之下。一方是來勢洶洶、交相指責的控方,另一方是千夫所指、無詞以對的辯方。耶穌在地上越久,情勢也越緊張,而戲劇的張力也就越大。我認為耶穌早就成竹在胸了,他就是要製造這樣疊起的「高潮」,為什麼呢?因為懸疑越高,轉折出來的效果就愈大。
耶穌在地上畫字,就是要製造高潮,故佈懸疑。直到他們聲嘶力竭的指責夠了、罵夠了、要求夠了;同時因為得不著預期的反應,而累了、洩氣了、疲乏了。這時候才是耶穌展開回應的時候。
耶穌只簡單地說了一句話:「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就這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說完話,耶穌又彎著腰在地上繼續畫字。看到這裡,你會認為耶穌畫字是苦思嗎?是求援嗎?
從老到少一個個出去
接下來發生的事是任何人,除了耶穌以外,都料想不到的。前面還如狼似虎的這些控方,從最年長的開始一個一個撤出去。「從最年長的開始向外撤離」意謂著年紀越大,活得越久,犯過的罪也越多。這一點當我年輕時,怎麼都想不出來,直到現在我已過了60歲,在年齡上屬於那些圍觀叫囂者中間「老」的一位,才能體會出「從老到少」的含義。
離開後她是否再犯罪?
耶穌說完「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這個故事似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若你還想再探究的話,婦人離去後,是改頭換面、重新做人?或仍然犯罪?
照「理」說,她的命是被撿回來的,經此大難,應該不會再犯同樣的罪;況且,照當時的律法,那位「淫夫」應該早被石頭打死了。上面是用常理來推斷的,然而現實和理論能彼此符合嗎?先不論別人,你我都是(重生的)信徒,也都必然經歷過耶穌的赦罪,但是我們從此就真的不再犯罪了嗎?
其實「犯不犯罪」倒不是重點,重點在「有沒有天天、時刻親近耶穌並破碎自己」。罪行由罪性而來,而我們是天生、根深柢固的罪人,針對罪,不是靠自己來掙脫,而是靠耶穌的愛來消融。
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天天、時刻都指使我們犯罪。
是否天天來就主?
即使在重生後,我仍然一直面對色情網路的試探,我的電腦和手機都加裝了「色情守門員」,但仍然有可趁的漏洞。為此,我懊悔再三,無計可施,屢戰屢敗,但我不放棄,屢敗仍然屢戰。
終我一生,罪(性)隨著我這個身子,不會離我而去,但是我能夠做的,也是應該做的,就是天天、時刻親近耶穌,藏身在寶血的遮蓋下。充滿倉庫最好的材料不是稻草,也不是煙霧,而是開一盞燈,讓燈光大放光明,黑暗就無所遁形。
比起「婦人是否再犯罪?」更應該關心的是「她是否天天親近主?」。重價贖回來的行淫婦人究竟只是聖經中不相干的「第三者」?還是再熟悉不過的你和我?
就在每一天,耶穌不也正在對我們說「從此不要再犯罪。」而他要我們自己體悟的是,「你要天天來就我。」
她後來有沒有再犯罪?
檢舉
比起「婦人是否再犯罪?」更該關心的是「她是否天天親近主?」 重價贖回來的行淫婦人,究竟只是聖經中不相干的「第三者」?還是再熟悉不過的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