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8 基督教論壇報 / 閱讀活水

【有人在家嗎?】黃迺毓盼重拾家庭三大功能:彼此幫助、無所不談、品格成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韓 蕓婧 追蹤
黃迺毓老師。(美崙浸信會主日影片截圖)
【記者韓蕓婧整理報導】現今家庭面臨了「家庭空虛化」的情況,雖「有家可歸」卻「家中無人」。台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暨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授黃迺毓老師,十一月3日受邀在花蓮美崙浸信會主日分享「好山好水好家」,盼望台灣社會重拾家庭三大功能:彼此幫助、無所不談、品格成長。

因著「家庭教育」遇見神
從輔大家政系畢業的黃迺毓,從事過幼教老師、孩童福利基金會社工等工作。但她坦言,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最大挑戰,竟然不是對小孩的教育,而是家長,她發現家長與老師總是站在對立的兩端。

當時還未認識基督信仰的黃迺毓感到非常挫折,在她遠赴美國留學期間,始終在思考到底什麼是「家庭」和「教育」?研究很多相關書籍,但始終沒有找著答案。恰好那段時間很多人與她分享關於上帝的事,但她並沒有接受福音,直到一次,她再次陷入「家庭」與「教育」的苦惱中,在毫無辦法之下,她選擇「給上帝一次機會」。

當時,她在住宿的小閣樓間做了人生的第一個禱告,黃迺毓向上帝說:「很多人告訴我『有祢』,憑我自己沒有辦法認識祢,那我給祢一個機會讓我認識祢!」回想那時,黃迺毓形容自己的禱告非常「傲慢」,但那個禱告讓她開始真實與神相遇的經歷。過去,家庭對她而言,就是一群互相利用的人;直到信主後,在神的帶領下她成為了研究家庭的人,最讓她訝異的是,其實整本聖經都貫穿著「家庭」!

黃迺毓在回台後到師範大學擔任副教授,希望也能為主做些什麼。有一次,一位出版社編輯邀請她寫一本名為《家庭教育》的書,當時學校並沒有任何「家庭教育」相關的課程及書籍,內心覺得為難的她,在編輯三番二次的邀請下,最終還是答應了。

在撰寫的過程中,上帝讓黃迺毓更深地認識基督信仰與家庭教育的關係,這本書改變了她的生命!後來也獲得學校的升等機會,甚至成為許多人的課本教材。之後,黃迺毓開始撰寫與家庭及教育有關的書籍與繪本。退休後,她也寫下了《至於我和我家》這本書,內容談論著「家庭生活教育」,以及另一本相關繪本《有人在家嗎?》。

她分享,《有人在家嗎?》這本繪本令她感觸特別深,同時也反映了現今的家庭狀態。「如今的家庭快沒人了,原因是家庭失去了功能。在時代的轉變下,每一個家庭成員的需要逐漸走向外界,肚子餓時,便利商店可以解決;想要找人傾訴時,手機網路成為唯一選擇,家變得愈來愈『空虛化』。」黃迺毓提醒。

黃迺毓指出,如今家庭已經失去本該有的功能,盼望能重拾家庭三大功能:

一、 「家」是彼此幫助的地方。但如今社會愈來愈方便,包括托嬰服務、便利商店等等,家庭功能顯得愈來愈弱化;

二、 「家」是無所不談的所在。但現今會發現孩子們遇到事情時,最後一個被告知的是父母,在孩子的認知中,不讓父母知道是為了不讓父母擔心;

三、 「家」也是品格成長的園地。但品格教育似乎已經成了教師的責任。

好山好水好家 從教會開始
她說,對基督徒來說,家庭是孕育對上帝之認識的搖籃,而家庭生活教育(Family Life Education)簡而言之就是活出信仰。她解釋,我們稱上帝為「天父」,教會肢體為「弟兄姊妹」是反映了一個「家庭」的概念,在約書亞記廿四章15節也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其實,事奉耶和華不僅指教會裡的事奉,更根本的含義是在「自身家庭」裡學習體會神的愛,活出信仰!

黃迺毓老師將此次的分享主題定為「好山好水好家」。她笑說,花蓮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地方,擁有好山好水的豐富資源,但卻面臨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問題;但花蓮也是教會密集之地,鼓勵基督徒成就「好家庭」應從教會開始建立,帶領地區反轉花蓮家庭教育的局勢。

美崙浸信會蔡志堅牧師說,因著花蓮縣政府邀請黃迺毓老師擔任「家庭教育論壇」的主要講員,目前教會也正進行「家有生命樹」的培訓課程,很感恩能在論壇結束後邀請黃老師到教會分享,幫助弟兄姊妹對家庭有更多看見與使命。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