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連結
檢舉
◎金國生(長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許多弟兄姊妹不熱衷於代禱,原因不外乎:如果代禱有效,為什麼為生病者禱告,他們仍然沒有康復?為遭逼迫的人禱告,為何他們仍遭遇患難?就算我不為人代求,上帝是全知...
許多弟兄姊妹不熱衷於代禱,原因不外乎:如果代禱有效,為什麼為生病者禱告,他們仍然沒有康復?為遭逼迫的人禱告,為何他們仍遭遇患難?就算我不為人代求,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在者,祂也會曉得人的需要啊!這些想法常減弱我們對人的負擔。但近期發生的事,改變了我對代禱的看法。
代禱鏈環環相扣
今年暑假,我的導生出車禍,她搭乘高中同學的機車外出,遭轉彎公車擦撞,腦部嚴重出血,昏迷指數八,生命垂危。當我趕到加護病房時,醫生已緊急打開頭骨移除血塊,以降低腦壓。
學生無任何意識,她的父親滿心憂愁,向我說明病情,講到激動處潸然淚下。而騎車載她的高中同學,則在一旁由父母陪同滿臉愧疚,默默不語。
聖靈提醒我要代禱,破除負面思想的攻擊。於是我求主拯救導生,帶領她度過難關,安慰家人的擔憂,也醫治高中同學的恐懼。禱告完,學生父親很感動的告訴我,他太太也是基督徒,曾帶他上過教會。因為這樣的代禱,讓彼此素不認識的肢體間產生了連結。
我平常很少傳遞代禱,但人命關天,我立即發動教會、同學、朋友各群組,一起同心為導生代禱。
某天我到學校圖書館辦事,一位不認識的館員主動與我攀談,詢問我導生恢復的狀況。我很驚訝她怎麼會知道這事,原來代禱鏈環環相扣,早已外傳到我所不知道的各群組,有許多不認識的人,都在默默為我的導生同心代禱,令人感動。
此外,在全國大專教師群組裏,有一位不認識的弘光科大老師主動與我聯絡,告訴我,多年前她也曾遭遇相同情況,兒子因車禍腦出血昏迷,最後靠主得著醫治。這位老師很辛苦的熬過這段痛苦期間,還寫了一本書記錄心路歷程。她希望我能將書轉交給導生父母,幫助家人度過難關。
當我將這些事轉告導生父母時,他們都大得安慰,最後導生也平安脫離險境。當人們知道有人在代禱時,會感到被瞭解、安慰與醫治。
代禱成為一份禮物
「代禱」原文的意思是指求情、懇求,在聖經裏常翻譯成「代求」。當我們為人代禱時,是在為他求好處,也就是為他求上帝的恩典與憐憫。
上帝的愛就像電流,而電流的傳送需要開關打開,代禱者就像是電路中啟動愛的開關。倪柝聲說:「神有個旨意,但祂需要地上的我們禱告,只要地上的禱告和天上的旨意合諧一致,祂在天上就動工。」上帝會藉著一些環境興起代禱者,成為祂的同工,完成祂的計劃。
我們可能無法理解弟兄姊妹正經歷的困難,但透過代禱能感同身受,能接納與關懷。曾有一位姊妹說:「在我家人罹癌之前,我從來不知道禱告可以成為一份禮物。教會的代禱使家人得著安慰,是很大的鼓勵。」當我們為受逼迫的肢體禱告時,就能感受到他們的憂慮。當為生病的人代禱時,也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恐懼。
雅各書五章16節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當我們為他人代禱時,即使問題不會立即消失,但他們會得著力量與安慰。重要的是,透過代禱,愛能連結,我們能分擔彼此的重擔。
為人迫切禱告如同爭戰
代禱是一種愛的連結,把對方、自己及上帝三者連結在一起。所以,代禱的第一步要先願意愛代禱的對象,這樣的禱告才能迫切。
保羅在歌羅西書四章12節提到:「有你們那裡的人、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問你們安。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的祈求,願你們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
這段經文中,保羅用「竭力的祈求」來形容以巴弗為肢體代禱的迫切。「竭力」一詞是從希臘文agonizomai翻譯而來,意思是爭戰。打仗會有痛苦,英文的痛苦agony便是由agonizomai衍生而來。
為人迫切禱告就像在爭戰,可知代禱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代禱者是大大蒙福的,越代禱愛心越加添,會經歷更多與主同工的奇妙經驗。
礦工掀起屬靈復興運動
《劬勞的祭司:代禱使徒豪威爾》一書中記載了主角豪威爾(Rees Howells)的故事。豪威爾是十九世紀英國威爾斯的一位礦工,一生沒受過多少教育,但神卻使用他,為孤兒成立兒童之家,創辦威爾斯聖經學院,並訓練了許多優秀傳道人和宣教士,包括著名佈道家布永康(Reinhard Bonnke)。豪威爾和他的代禱團隊也在二次大戰及猶太人建國運動中,發揮重大影響力。
十九世紀當時威爾斯地區正經歷大復興運動,豪威爾接受上帝呼召做一個代禱者,為礦工們禱告。當地有一個年輕人叫貝特瑞,酗酒成癮,生活糜爛,又髒又病,即使是大復興時期也沒有人想向他傳福音,是個被放棄的人。豪威爾從未與這樣的人接觸過,內心有很大的爭戰,他不知該如何為這個年輕人禱告,他也不認為自己能愛這樣的人。
可是當聖靈不斷地感動他,他心裏就湧流出愛來,強烈到甚至願意為這人捨命。豪威爾看到這個年輕人如此失喪,極需上帝拯救,聖靈的愛使得豪威爾學會,打從心底真正去愛一個人,他能感受這年輕人所有的痛苦,開始為這人禱告,並花很長時間來陪伴他,直到三年後年輕人歸主。
這位年輕人之所以最後願意歸主,無疑是因為在豪威爾身上,看到了主耶穌無條件接納的愛。而我們則從書中看到在豪威爾一生中,上帝如何不斷地擴展他代禱的境界,完成一項項不可能的任務。願我們都能像豪威爾一般的蒙福,成為被主大大使用的代禱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