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6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斷交十二年仍續留! 畢嘉士基金會守候發起馬拉威關懷計畫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獎助學金受益者Bertha考上夢想中的國立姆祖祖大學
△國力貧困的馬拉威與台灣曾有長達 42年的邦交,在中國的金援利誘下,2008年與台灣斷交,至今仍有超過七成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天的生活費不到台幣60元。 12年來,畢嘉士基金會持續守在馬拉威...
△國力貧困的馬拉威與台灣曾有長達 42年的邦交,在中國的金援利誘下,2008年與台灣斷交,至今仍有超過七成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天的生活費不到台幣60元。

12年來,畢嘉士基金會持續守在馬拉威,為了讓各項能「續命」的發展計畫穩定執行,決定發起群眾募資「馬拉威關懷計畫」,為每年超過300萬的服務資金需求,找到更多定期定額的捐款者,以持續投入增設約60座濾水器、為二到三所小學建造6間廁所、資助250名獎助學金學生、提供185組布衛生棉,每年服務規模可惠及超過2800名學童及弱勢族群,改變因「貧窮」失去生命的困境。

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表示,基金會與國際組織「Malawi Water Project」合作,針對霍亂盛行的村落,建造可半永久使用又低成本的「生物沙濾式濾水器」,三年來已安裝超過115座,2020年盼能持續擴大範圍,規劃安裝60座。基金會也教導偏鄉婦女製作布衛生棉,提升婦女健康,連帶提升了女孩受教育的機會。

馬拉威學童開心迎接新建廁所

馬拉威學童開心迎接新建廁所



「有了布衛生棉,可以放心去上學,成績也因此進步,讓我考上中學。」今年八月錄取、升上中學的Jean開心分享生活的改變,她原先像其他的馬拉威女孩一樣,很害怕月經來。因為買不起衛生棉,只能用粗布包住身體,不敢坐下來,擔心痛瘡與感染,更害怕滲出的經血,被看作「不潔」。畢嘉士基金會透露,未來若經費足夠,2020年規劃建設,符合當地需求的女性生理期更換室,降低女學生因為生理期等因素,造成的缺課或輟學。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成護士,幫助更多人。」貧窮曾讓第一名的Bertha在小學「留級」、無法升學;但透過畢嘉士基金會的獎助學金,及師長的一路照顧,她獲得了前進的機會,在高等教育普及率不到1%的馬拉威,今年六月考上了夢想中的國立姆祖祖大學。「很感激在一萬公里外的台灣人,願意提供獎助學金,讓我也有機會回饋我的家鄉。」圓夢後,Bertha回到母校擔任義務教師,教小朋友語文、數學,將她的所學所得,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同時也是畢嘉士基金會董事的余廣亮回憶說,「外交中斷,但馬拉威人的苦難沒有中斷。超過5000位愛滋病患、孩童、寡婦……我們放不下這些『有需要的人』。」在雙邊斷交的半年後,屏基決定自行籌錢,重返馬拉威。2013年更成立畢嘉士基金會,在馬拉威北部地區,推動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關懷計畫。

今年九月,台灣再度遭遇外交危機,連失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兩邦交國,也掀起各界討論台灣國際影響力等議題。而斷交近12年,為何台灣與馬拉威的連結仍未中斷?畢嘉士基金會指出,屏東基督教醫院與基金會長年紮實的付出,早已成為馬拉威人對台灣形象的印記,也是「台灣暖實力」影響深遠的實例。關心馬拉威事工詳情可上:https://pse.is/KYW4C

在當地學校規劃建設濾水器,馬拉威小學生排隊取用乾淨飲水

在當地學校規劃建設濾水器,馬拉威小學生排隊取用乾淨飲水



【圖文/畢嘉士基金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