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climate school strike by #FridaysForFuture within #COP25. The most powerful and strong statement you can imagine. The young generation not accepting the politicians inaction. They need all our help, every day. pic.twitter.com/RcDZN9THEi
— David Fopp (@DavidFopp) December 6, 2019
英享受廉價石化能源應回饋窮國
信中指出,英國做為一個受惠於「廉價」石化燃料能源的富裕國家,應該支持較貧窮國家設法因應氣候危機。除了贊助全球朝向零碳轉型的融資和技術之外,也需為那些遭受氣候相關災難影響的國家,提供資金和債務減免。 信中還說,聯合國報告指出,氣候災難現在頻繁到每週發生一次,應如何為遭受損失和破壞的國家提供資金,目前國際社會還沒有共識,讓那些在破壞全球氣候上程度較輕的貧窮國家繼續承受重擔,將使他們陷入更貧困的狀態。因此,他們要求在馬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 25),在氣候談判議程中解決這個問題。
信中強調,在上帝眼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這個真理必須反映在國際社會的行動中。聯合國的對話必須包括並聆聽南方國家地區的聲音,因為對他們而言,氣候問題是生死攸關的。最後信中呼籲,無論選舉結果如何,下屆英國政府都有道義責任解決這些屬於全球正義的議題。
150個基督教團體發表公開信呼籲
包括英國貴格會在內的150多個組織也簽署了一封公開信,發出類似的聲明,呼籲成立氣候災難基金,以支持遭到氣候危機影響的社區。 目前COP 25正在審查「華沙國際損失和損害機制」(WIM);華沙國際機制成立於2013年,主要為支持在氣候上脆弱的國家,這些國家正在經歷極端及緩慢的氣候災害,如洪水、乾旱、海平面上升。 英國貴格會表示,6年過去了,華沙國際機制仍無法就如何找到融資達成共識。他們呼籲國際社會應成立一個由富裕國家提供資金的氣候災害基金,為遭受氣候災害的貧窮國家免除債務利息。 英國貴格會的見證和敬拜負責人羅伯森(Oliver Robertson)表示,目前國際社會對於氣候危機的反應,似乎讓富國人民的命比窮國人民的命值錢;讓至貧國家的人民去承受富裕國家人民造成的破壞,貴格會反對如此巨大的不公義行為。 此外,基督教環保團體表示,儘管世界各國領袖齊聚集一堂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但各國政府的努力,「遠遠不及所需的規模」。
Follow live from #Madrid: Opening Ceremony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25 https://t.co/phWJ6wLe5A — UN Climate Change (@UNFCCC) December 2, 2019
瑞典環保少女搭跨夜火車到場
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十二月2日聚集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展開為期兩週(十二月2日至13日)的聯合國氣候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討論如何解決全球氣候變遷問題。 16歲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也在六日現身。她上台呼籲:「改變將不會來自當權者,而是來自大眾。」要求各國領袖正視氣候變遷問題,並拿出具體對策。童貝里是搭乘跨夜火車,從葡萄牙里斯本抵達馬德里。同日,推特上紛紛po出世界各大城市青年響應抗議氣候變遷的抗議活動推文。
7日晚間,在馬德里的抗議氣候變遷活動,人數高達50萬人,為示威活動帶來最高潮。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會中也警告說,減少碳排放的努力「遠遠不夠」,全球暖化可能已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基督教環保團體「英國磐石」(A Rocha UK)的萊斯特(Andy Lester)表示,古特雷斯的說法仍未反映出現實的嚴重性。他說,氣候變化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影響我們,如果要遏制氣候問題惡化到嚴重的全球危機,各國政府勢必得付出更多努力,必須團結一致面對問題,以便做出重大改變。
Breaking! 500.000 are protesting for #climatejustice in #Madrid. Leaders at #COP25, listen to the people, not polluters! Do your job, you have a planet to save #FridaysForFuture #COPForFuture (photo by Pedro Armestre/@greenpeace_esp) pic.twitter.com/Xc8SbPEzIX
— Greenpeace e.V. (@greenpeace_de) December 6, 2019
(資料來源:Prem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