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孩子食不知味?日本小學這樣教食育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蔡慶玉(作家) 我在日本中小學任教時,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吃營養午餐的時間。早上到辦公室,就會查一下壓在桌子玻璃墊下的當月午餐表,看看今天中午要吃什麼?遇到吃拉麵那天,或是偶爾有Haagen-Da...
◎蔡慶玉(作家)

我在日本中小學任教時,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吃營養午餐的時間。早上到辦公室,就會查一下壓在桌子玻璃墊下的當月午餐表,看看今天中午要吃什麼?遇到吃拉麵那天,或是偶爾有Haagen-Dazs冰淇淋時,就會特別開心,連忙跟坐隔壁的日本老師分享這個消息。即使是方臉大頭又不苟言笑的理化老師,也會從嚴肅的表情中露出難得一見的微笑。

到教室去上課,整個上午氣氛也特別融洽和諧。「你們兩個男生不要再打來打去了啦,今天中午有橘子冰沙喔!」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小四男生們,果真立即和好並歡呼擊掌:「耶!橘子冰沙。」

食物就是有這股莫名的魅力,牽動著人的情緒,尤其是營養午餐,是校園青春的重要回憶。

用孩子的語言介紹菜單
我住的這個日本城市筑波,各個學校並沒有獨立廚房,而是透過中央廚房供餐,負責學區三至五所中小學和幼稚園。每個月初,專屬的營養師會設計當月午餐表,發給每位師生家長,表中會標示每天的菜色變化,以及每種食材的營養成分和熱量。

值得參考的是,菜單中並沒有高深的食品營養專業用語,像蛋白質、維生素等,是我們常聽見、卻沒把握其真正對人體的功用是什麼。日本小學一貫秉持「以孩子的高度為視線」,在菜單設計上,會用小朋友可以理解的語言和說明方式,標明各種食材實際對身體的幫助。

舉照燒漢堡為例,雞肉和大豆有蛋白質,可以幫助造血、肌肉和骨骼發育;洋蔥有維生素,可以調整身體的狀況;砂糖、澱粉、麵包粉屬於第五大類的碳水化合物,油、芝麻是屬於第六大類的脂質,這兩類可以幫助人體產生熱量,變得有力氣。最後,還有一欄註明使用的「調味料」,像是味醂、食鹽、醬油。

午餐表最後,是營養午餐中所使用各類蔬果的農夫姓名和田地,謝謝他們的辛勞。我常常在想,這些農夫看到自己的名字被表揚感謝,知道親手種的菜是要給某所小學成長發育中的學齡孩子們吃,那麼,平常工作一定會加倍認真,非得使用農藥時,也會多重考慮,秉持良心和愛心耕種。

營養午餐變成聯合國了!
每個月的午餐表中,有幾天是「特別料理日」。像是之前召開G8峰會時,國際交流餐出現俄國風味菜。每個月都有學區當地的特產風味餐,或是教科書中出現的內容。像是國一社會課上到印度,營養午餐就出現印度咖哩和印度烤餅;教到中國時,就出現中華料理黑豬肉燒賣和糖醋里肌。

從食物中認識國際文化,是一個最立即和實際的切入點。我們最容易從料理接觸到一個國家的文化。像是印度,平常少有機會去觀光或碰到印度人,不會用印度話打招呼,但一提到印度菜,無人不知咖哩飯。從每個國家的料理之中,反映出地理自然條件下的不同食材,和凝匯久遠的人文歷史風情。

日本在食育方面的著眼點,從自身的營養知識橫跨到國際文化的理解。每天不間斷地落實在營養午餐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讓學童愉快地從豐富的親身味覺來感受,培養對食物的高度興趣並獲取知識,除了能身強體壯外,還能廣義地學習如何從食物中去連結國際社會及自身的在地生活。

預告每月菜單讓媽媽好輕省
每一個月,學校都會發這麼一張內容豐富的營養午餐表給家長,預告這個月的菜單。對我來說,這還有一個指標性的意義。我在想晚餐要煮什麼時,會先確認一下營養午餐表,以免孩子們在學校中午吃咖哩,晚上在家又吃咖哩。

附近的超市,這幾年會在入口處貼著學區小學的營養午餐表,方便媽媽們選購晚餐時,能充分掌握情況。

這項舉動頗受好評。電視新聞報導,上班族有時會參考一下,模仿營養午餐表,不用絞盡腦汁去思考要吃什麼,只不過營養師設計給學童的菜單熱量偏高。我看到在超市偶遇的鄰居阿嬤,也在看營養午餐表。

「不適合我這種老太婆吃啦,熱量過高。但還是會有興趣知道,現在的孩子們在吃什麼?想當年,戰後那個年代……」

「吉田太太,今日限量的馬鈴薯快要沒了喔,我們趕快去買吧!」我有禮貌地打斷她那我已經可以倒背如流的陳年往事。

(本文摘自《日本食育師媽媽物語》,蔡慶玉 著,商周出版)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