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異教信仰間和睦
基於此點,聖保祿主教座堂決定為促進異教和解盡綿薄之力,舉辦一場跨宗教的亞伯拉罕畫展,與撒拉與夏甲的讀書會。其實,此教堂的建堂宗旨就是要促進異教信仰間的和睦。過去20多年來,教堂內每週五都是穆斯林聚禮日(Jummah),就連洗腳池上方刻的標語也寫著「萬族禱告殿」。除畫展外,聖保祿主教座堂也與當地的猶太會堂與清真寺聯合舉辦相關活動,盼能深化此展之影響力。
在內布拉斯加州展出時讀書會狀況。(圖/Facebook@CARAVAN Arts)
此為期兩年的巡迴展「亞伯拉罕:一分為眾」(Abraham: Out of One, Many)由國際美術非營利組織商隊(Caravan)的保羅-高登・錢德勒牧師(Rev. Paul-Gordon Chandler)負責策展。繼五月於羅馬展出後,今秋從內布拉斯加州的三教信仰倡議(Tri - Faith Initiative)開始,在美展開為期20個月的巡迴展。
錢德勒牧師表示:「這三教的傳統都把亞伯拉罕視為好客的典範,而追隨者則視為其子女。本展試圖從藝術的觀點來回答此問題:有關擺脫世上的教派衝突,亞伯拉罕給世人的教誨為何?此外,盼望此展能回應美國境內新一波的反猶太與反穆斯林仇恨,以及日益惡化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問題。」麥克里斯教長認為:「亞伯拉罕是個複雜的人物,所遺留的精神遺產也不簡單。大家多半熟知聖經中的亞伯拉罕,但本展的畫作仍能發人省思。」
三位中東畫家15幅畫作
聖保祿主教座堂在十月收到了15幅畫作,這三位畫家皆具中東背景:伊拉克的超現實主義派穆斯林畫家司南・海珊(Sinan Hussein);加州的迦勒底基督教抽象派畫家蓋亞斯・辛迪(Qais al Sindy);耶路撒冷的猶太畫家謝・阿祖雷(Shai Azoulay)。各自依亞伯拉罕屬靈之旅的五個主題貢獻五幅作品:「朝聖者的生活(Living as a Pilgrim)」、「歡迎陌生人(Welcoming the Stranger)」、「犧牲之愛(Sacrificial Love)」、「有憐憫心的人(The Compassionate)」,以及「上帝之友(A Friend of God)」。
參觀者可藉多元宗教視角來重新認識亞伯拉罕,以「歡迎陌生人」主題為例。辛迪重新詮釋拜訪亞伯拉罕的三使者的形象(有時在基督教中表三位一體),把使者畫成三個不同宗教的形象。海珊則把亞伯拉罕的兒子以實瑪利(Ishmael)畫成來訪的陌生人,點出除了伊斯蘭教外,以實瑪利在其他宗教中都是邊緣人。阿祖雷的畫作,則畫在沙漠中的亞伯拉罕連續不停地招待三位陌生訪客。
女性跨宗教讀書會認識撒拉和夏甲
此外,週日還舉辦跨宗教讀書會,是由當地女性學者或宗教領袖,負責帶領引導討論書中的某一章,例如討論撒拉與夏甲在不同信仰群體中所代表的意義。選讀的是由女性主義聖經學者崔菲莉(Phyllis Trible)與萊蒂.盧瑟(Letty Russell)合編的《夏甲、撒拉之子: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面面觀》(Hagar, Sarah, And Their Children: Jewish, Christian, And Muslim Perspectives)。此書為麻州教區主教團普世與跨宗教事務主教團委員會的共同主席珍·雷德蒙(Jane Redmont)所選讀。
雷德蒙女士表示:「我們想要讓這兩位女性與孩子的故事,融入亞伯拉罕的故事中。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體的。當亞伯拉罕追隨無人聽見的神的呼召時,肯定有孤單的時候,但他非孤身一人,他有家人、僕人和蓄養的牲畜。當夏甲與撒拉各自為他生養兒子時,家庭壯大了,衝突多了,關係也複雜了。只在意亞伯拉罕的人可能會覺得,何必讓故事變得如此複雜,但這個愛恨交織的故事裡的關係本來就不簡單,就像作為人本來就活在複雜的家庭關係中。家庭是醫治煩惱的藥,也是煩惱的來源。」
「此外,大家還能在讀書會中學到夏甲在穆斯林「朝功」(編按:穆斯林的五項宗教功課之一。指到麥加朝覲天房──克爾白聖殿。)中的重要性,也會發現原來在基督教歷史中,描述到她倆時保持客觀的立場。
夏甲象徵舊猶太律法,而撒拉象徵了新基督教。很多基督徒並不知道,其實夏甲在伊斯蘭界的聲望極高。她是所有阿拉伯人的母親,也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祖先。在朝聖儀式的戲份吃重,其中有許多描述她和以實瑪利在麥加外荒野求生的故事。這幾十年來,夏甲的形象改變了不少,穆斯林女性學者也興起一股潮流,敦促阿訇(編按:古波斯語詞彙,意為「老師」或「學者」)在開齋節佈道中,多重視夏甲的犧牲與長處等。」
辛迪在工作室作畫情景
以巴衝突如撒夏衝突之翻版?
雷德蒙女士認為,讀書會除了有助於提高宗教素養外,也能讓人重新檢視自己信仰的傳統。此外,在現代社會中,撒拉與以撒常被視為代表以色列,而夏甲與以實瑪利則代表了巴勒斯坦。因此對於這次活動而言,現代以巴衝突有如古代撒夏衝突之翻版。
但她表示,單靠畫展或讀書會是不可能化解衝突的,但總得要開個頭。而藝術能做的就是打開人們的心靈,讓人好好地沈思。(資料來源:Religion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