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2019—環境永續】台灣氣象史上最暖年 未來颱風路徑更難掌握
檢舉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教授受訪時說,以整個世界的環境變化來看,其實2019年可說是「天氣變化的驚嘆號」!氣候變化的難題,已是全世界都不可忽視的重大挑戰。他提醒,近年溫室氣體的累積,全球地標溫度上升已遠超過標準,天氣熱度節節上升;海洋熱浪次數急劇增加,衝擊全球天氣,乾旱變得嚴重,甚至對未來人類糧食及生態環境將帶來意想不到的災禍。
近年颱風的生成及移動,常對台灣擦肩而過,是幸運嗎?汪老師解釋,今年台灣颱風風暴數共有29個,相比以往增多不少。其實氣候變遷帶來颱風數量增加、威力變強,無論在中國、香港、日本等地,近年遭受的颱風損失都很大,雖然台灣相當幸運未受颱風重大衝擊,但未來的颱風路徑變化將會更難以掌握。「今年是莫拉風災10週年,給我們很大提醒,風災仍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衝擊,不是鬆懈,而是隨時做好防災預備!」他如此說。
「我們每天生活很少會注意到長期的環境演變,也因此輕忽及低估了天災傷害。」汪中和建議,政府需不斷提醒民眾,提升民眾對環境的危機意識。環境檢測如同身體檢查一樣,當發現報告上都是紅字,就要趕緊進行改善工作,讓傷害的影響力減至最低。
不成為受災戶 成為他人祝福
或許有人認為,全球暖化已經在發生,即便採取有效行動保護環境,問題仍會持續演進。汪老師鼓勵,即便如此,民眾也需要時刻警醒,關注環境及大地的健康變化,盡責做好防備工作。除了減少衝擊,當天災來臨時,自己不會變成受災戶,反而可以伸手幫助周邊的人,在惡化的環境下讓損失降到最低。
「教會基督徒更應該有保護環境的責任!」汪老師引用羅馬書十三章12節,「黑夜已深,白晝近了。所以,我們要脫去黑暗的行為,配上光明的兵器。」說,災害臨到如同黑夜,教會更應該作為守望者,成為別人的幫助。新的一年,鼓勵教會成立關懷環境小組,並用行動來緩解環境變化的影響力,讓教會成為避難、防災的榜樣,為社區帶來祝福。
展望2020
鼓勵教會成立關懷環境小組,成為避難、防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