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小婦人》的世界,看她們如何重塑家的凝聚力
檢舉
溝通困難是現代家庭的通病,夫妻、親子及手足間「溝不通」變成家常便飯,要打破隔閡,就須用心去學習溝通。電影中這四姊妹的家,絲毫不見這障礙,溝通是她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暢順自由。因為「傾聽」是「溝通」的管道,釋放出信任與安全感。
任何作品被封為經典,自有其不能磨滅的永恆價值!即將於一月22日在台灣上映的《她們》,是一齣改編自經典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的劇情片。這部老少咸宜的小說,描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擁有四姊妹的家庭生活,曾被改編成卡通、電影及電視劇無數。
廿一世紀,這個故事不曾褪色,被龐大的演員陣容同心協力地搬上大銀幕,於英美兩地聖誕首演後好評如潮,被譽為《小婦人》最精彩的電影版本。
何以這部經典能久久不散,歷經兩個世紀仍屹立不搖地繚繞於世人眼前?
四姊妹心靈契合眾人羨
《她們》的靈魂人物,首推二姊喬瑟芬(簡稱喬)。年輕的愛爾蘭女演員瑟夏.羅南,演活了喬這位衝動直爽的性情中人,她豪邁奔放的舉手投足令觀眾叫絕。另外,英格蘭女演員佛蘿倫絲.普伊,傳神地演繹嬌蠻任性的小妹妹艾美,蛻變成優雅淑女的成長歷程,如此高難度演出為她贏得多項電影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全片透過喬從紐約返鄉與家人重聚的過程,和盤托出四姊妹的相處與堅韌深厚的家人關係。熱愛寫作的喬最終明白:理想人生與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她遂以自己的家庭故事為題材,寫成了《小婦人》。
這部電影刻劃普通家庭的生活瑣事及姊妹間的濃密情感,流露自重自強、友愛團結的精神及對真愛的嚮往與追尋;女主角喬的觀點,亦表達了女權意識。而電影最迷人之處莫過於貫徹始終的同一場景,就是「家」。
她們的家簡樸、單純卻洋溢創意,四姊妹各擁才華,心靈契合,經常一起自編、自導、自演、自娛。母親的身教使她們樂於給予,學會「施比受更有福」。這個歡笑不絕的家庭吸引著鄰居的富家公子,兩戶人家從此互動頻繁,擦出許多溫馨感人的情節。我兒觀影看得動容,驚奇地問:「怎麼會如此完美!」
是啊!她們的家,笑與淚都坦蕩自然,簇擁著最純粹的快樂,彷彿造物主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她們的家,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包容、有體貼,有善良的人性、真心的交流、無私的犧牲…。在在顯彰著上帝起初給予人類最純美的愛。
互相成全 重拾家的凝聚力
人們走進資訊爆炸的個人主義時代,家人各執電子產品「各自為政」的場景取代了歡聚傾談的畫面,家恰似分裂的拼圖,成員間相互封閉著,不易靠近。溝通困難是現代家庭的通病,夫妻、親子及手足間「溝不通」變成家常便飯,要打破隔閡,就須用心去學習溝通。
電影中這四姊妹的家,絲毫不見這障礙,溝通是她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暢順自由。因為「傾聽」是「溝通」的管道,釋放出信任與安全感。她們用聆聽的耳朵,探進彼此的心靈裡,聽出了對方未說的話。
她們的家,凝聚了濃度最高的熱情,親密地歡笑與痛哭,相互欣賞、成全,更甘願自我犧牲。
喬變賣剪下的長髮為母親換旅費,她忍痛割愛,對艾美取代自己前往夢寐的歐洲,又與曾熱烈追求她的勞里成眷屬,心底百般不捨;但家為她注入無私的能量,使喬拋開艾美燒她小說的舊恨,真誠祝福妹妹找到幸福。
這世代遺失了甚麼?
若干年前,家裡擁有第一片蘋果平板電腦,孩子們樂翻天的輪流使用。一天,讀小學的老么瀟灑地說:「我並不在意ipad,給姊姊、哥哥吧。」我好奇地問:「你最在意甚麼?有甚麼是你不能失去的?」他邊扮鬼臉邊說:「Family!」我隨即問其他兩個孩子同樣的問題,答案相同!
如今,三個孩子長成青少年,酷愛英雄片,卻送電影票陪我一起看《她們》,是要重溫我們最珍貴的家庭片段。
《小婦人》2020年東山再起於大銀幕,能否喚醒世代人心重尋失落的寶藏?
這部電影有太多令我刻骨銘心的情景:大夥人擁抱一起聽母親讀父親的信、四姊妹玩到在地上滾成一團、母親與喬的深談、喬與三妹重病時的情感交流…。透過擁抱,她們的肢體與心靈合作無間地融在愛裡。
「擁抱」於西方家庭文化裡司空見慣,對華人家庭卻不盡然。隨著成長,親子間的擁抱「遺失」了,愛的表達失卻這最直接的肢體語言,沖淡了親密感,代溝遂成了不速之客闖進家來,劃開兩代人心靈。
她們的家並不富裕,四姊妹最豐厚的財寶莫過於母親處世待人的榜樣,教會她們知足與憐憫。「生命影響生命」是今日教育界的理想,要落實理想,最原始的教育家:家長在哪裡呢?
經典傳遞永恆信息
「父母的榜樣」其實是深植於孩子心靈深處最渴望的禮物,唯有這份禮物能啟迪人在成長中克服挫折、尊重他人、擇善離惡、建立不能震動的道德價值觀。尖端科技日新月異的世代,「榜樣」這最貴重無價的禮物,是否在家庭裡遺失了?物質對人心的滿足必有盡頭,父母在還能影響兒女的關鍵時刻做好榜樣,將使孩子受用一生,這份滿足綿綿無絕期!
我忽然明白:有些經典是上帝的代言人,能超越時空及語言文化的限制,向人類社會不停息地傳遞從天堂而來的永恆信息。我可以肯定的是,《她們》不會是《小婦人》最後一次登上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