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呼籲千人聚會評估6大風險或暫緩 教會主日聚會將轉型落實防疫
檢舉
疾管署六項風險指標評估為:
(一)能否事先掌握參加者資訊:如能掌握所有參加者之流行地區旅遊史、確診病例接觸史,進入活動前亦能進行症狀評估及體溫量測,則相對風險較低。反之,如無法掌握上述資訊,則相對風險較高。
(二)活動空間之通風換氣情況:室外活動風險較低;通風換氣良好或可開窗通風的室內空間風險其次;至於通風換氣不良的密閉室內空間則風險最高。
(三)活動參加者之間與他人相隔一公尺的距離風險較低。原則上距離越近,風險越高。
(四)活動期間參加者為固定位置或不固定位置:前者風險較低,後 者風險較高。
(五)活動持續時間:原則上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六)活動期間可否落實手部衛生及配戴口罩:可落實者風險較低, 不能落實者風險較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暨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對於「COVU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的相關規範,仍屬於「建議參酌遵行」,不會強制「要求辦理」,但若是當指揮中心宣佈疫情「已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後,便會進入「依指揮中心指示辦理」,亦即會直接要求「停辦大型聚會」。
台基盟楊寧亞牧師:配合政府防疫是最基本 教會當思為主做新事
「基督徒是國家的公民,教會與社會是生命共同體,遵守且願意落實公部門頒布的公眾集會防疫規範,只是最基本的;除了防疫之外,眾教會要更積極推動聚會分散後的福音行動,祝福城市及國家!」台灣基督教聯盟(台基盟)理事長、台北真理堂主任牧師楊寧亞受訪時強調,公部門所提出的「大型聚會六項風險指標評估」,都是眾教會必須配合的防「疫」措施,因為若是不配合,一旦爆發群聚感染,就會從「自律」變成公權力介入的「他律」。
「我鼓勵台灣眾教會,不管是否是千人教會,都要去思考比防疫更大的事,就是利用新媒體去佈道、傳福音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楊寧亞牧師語重心長地說,過去台灣教會喜歡辦大型的「佈道會」,至少每場都是千人,甚至還有萬人的,但對於一步一腳印去辦啟發課程、職場、家庭復興小組以及用網路社群來「線上佈道、教學」,相較於辦大型佈道會的意願是相對較低的,這次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公部門要規範「公眾集會,他認為這是上帝讓教會省思及察驗上帝心意的契機。
楊寧亞牧師說,過去台灣教會致力推動「散會(指參加大型聚會及主日)後,活出的生命及行動,比聚會時的敬虔更重要!」因為疫情的的影響,可以想見接下來會有一段時間「教會的大型聚會都會延期,主日聚會也會化整為零,不會一堂聚集數百人、甚至千人」,這其實就是基督徒操練自己在「個人佈道」、「家庭佈道」、「自媒體佈道」以及「小組佈道」的裝備的最佳契機,這其實是教會和基督徒為主做「新」事,遍傳福音的契機。
自律聯盟鄭信真牧師:教會落實自律防疫 聚會安心國家安全
「基督徒群聚不單是敬拜上帝、祝福國家,更是要讓社區安全,百姓安心!」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理事長鄭信真牧師表示,在疾管署提出的六項大型集會評估指標中,其中「事先掌握參加者資訊」以及「活動期間參加者彼此能保持至少1公尺距離」這兩點對於教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防疫「自律」原則。
以「事先掌握參加者資訊」這點,鄭牧師建議教會,要落實過去對於「首次來的新朋友」的個人資料填寫,因為教會的聚會,特別是主日是歡迎不特定的對象,落實對新朋友的個資掌握,不但是遵守政府的防疫規定,更是「保護教會」。
而對於已經有會籍且固定聚會的會友,在防疫期間可以安排他們在聚會時「在合乎與他人相隔一公尺的規範下固定的位置,並由教會同工詳實登記!」鄭信真牧師強調,在新加坡及韓國發生的群聚感染,「教會」都是主要源頭之一的情況下,政府在本於憲法精神「保障宗教信仰及集會自由」的前提下,請宗教團體「自律」,他認為教會應該要積極配合。
中央機關及宜蘭聯禱會:防疫,教會須超前佈署
前中央機關聯禱會主席伍榮陞受訪表示,對於教會和基督徒來說:「我們對神信靠,以信心面對,帶著盼望度日,得著真正的平安,但絕對遵守政府的規定,(順服掌權者)提前因應,而且超前部署」,像是他的母會台北靈糧堂就已經在和平東路宣教大樓及萬美街靈糧山莊外,於主日聚會時各增設一台紅外線感測器,確保眾人敬拜上帝的平安,這就是「超前部署」。
宜蘭聯禱會主席暨宜蘭靈糧堂主任牧師游本義牧師受訪表示,宜蘭眾教會原本訂於五月2日要舉辦親子家庭「千人嘉年華聚會」,雖然政府沒有要求教會不能辦,且活動地點是在戶外空氣流通處,但教會就是超前部署主動宣布延期,而宜蘭聯禱會眾教會也願意自律落實政府的防疫規定,成為社區、城市及國家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