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教會 數位牧養需要更有智慧
檢舉
「當網路已是絕大多數的人們的生活日常時,每個網路使用者都可以成為『網紅』。教會的責任,就是透過牧養幫助會眾,隨時隨在都落實『信仰生活化」!」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創新拓展處處長暨標竿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夏昊霝牧師受訪時如是說。
數位聚會打破「網」路界線
過去教會傳道人的講道,普遍偏重「我講,你聽」的單向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很多教會也已經藉由直播或是錄影的方式,放上社群平台(官網、FB、YouTube)。而團契生活看重多向互動「多點對多點」的特性,所以過去不習慣使用Line以及Zoom來視訊互動及牧養的傳道人及弟兄姊妹,就必須要趕快「加緊腳步學習,迎頭趕上!」
談到在此疫情如海嘯般襲來的時刻,如何更有智慧將福音帶進如狼群的世界?夏昊霝提醒,教會和基督徒切勿再有「教會是羊圈,社會是狼群」這種自我聖俗兩分的想法。因為連耶穌都「道成肉身」進入人群當中,而那人群中,很多人非但不信耶穌是救主,甚至還與耶穌為敵,處心積慮想要陷害耶穌。但耶穌仍然願意跟他們在一起。
所以無論這波疫情讓教會是主動還是被動走入數位化,都要注重信徒的「信仰生活化」的生命及靈命建造工程。關鍵不是「多會使用新科技」,而是透過直播或是錄影(視訊)的網路科技,傳遞福音內容到社群中;把人(包括信徒和未信者)帶到主耶穌的施恩寶座前!
「在網路社群裏有那麼多的直播主、網美及網紅,你能記得幾個?」夏昊霝直言,並非每個網路的user都很紅,但「一但發言不當,就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他建議無論是實體還是數位牧養,關鍵都在「要有吸引人的點,就是『講什麼?』」
夏昊霝觀察,過去很多傳道人沒有很積極去推動「教會數位化牧養」,一方面是覺得沒有必要,只要把來到教會的信徒顧好就可以了。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害怕「進入網路講錯話」;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鼓勵那些因為疫情來襲,而「被動」進入數位化的教會傳道人:「信息的長度(時間)宜縮短,而內容的精準度宜加強!」
數位講道不單要短更要精
「現今網路世代殘酷的面相就是,幾乎沒有人有耐心聽你講一長串的話!」夏昊霝說,據他觀察能吸引人的網紅及直播主「前30秒沒有梗,大概觀眾就說Bye!Bye!」雖然講道跟一般網紅講話的性質不同,但只要是直播講道的教會,他建議講道都要比實體聚會時短,因為長時間看網路「注意力一定會分散」!
夏昊霝說,過去教會的講道是「單點(牧師、講員)對多點(會眾)」的模式,通常牧師都需要花一星期的時間「整理講章」,然後上台講。但如果使用像「網紅」的經營模式,「數位牧養」不能再是牧師單兵作戰,而是必須「團隊合作」。
數位聚會必須團隊合作
「吸睛的網紅,其實背後都是有分工清楚的團隊所共同成就的!」夏昊霝說,據他所知,網紅所發表的內容,是有「寫手團隊」負責擬稿及潤稿的。其他像燈光、攝影都有專人負責,幾乎沒有「只拿一支手機對著自己拍」就能「紅」的。
以教會為例,他鼓勵大家,特別是牧師面對因為疫情帶來的數位聚會新型態,「能否將過去1 個小時的講道「濃縮成5分鐘,講重點就好。」這在實務上雖然執行不易,但卻是可以去思考「可能性」的方向。
「如果牧師新媒體(直播、錄影視訊)的講道內容,閱聽大眾根本沒興趣聽,福音就傳不出去。」夏昊霝直言,教會沒有必要成為「網紅製造機」,牧師更不必追求成為網紅。但無論是信徒還是牧師,至少要做到「講的內容,別人願意聽」。
面臨疫情來襲的此刻,如何網住更多人,有智慧傳福音?夏昊霝建議,不單是講的時間要「短」,更得「精」(精簡扼要)。原則就是「幾句話之內就把福音講完,而非長篇大論卻讓人聽得霧煞煞」。
夏昊霝表示,不可否認的是,實體聚會的溫度和感覺,是網路數位牧養「很難取代」的,網路上的一個貼圖及訊息,對於大部分的教會信徒來說,是比不上「握到牧師的手」。這是在疫情來臨前,發生在無形當中的連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夏昊霝以對記者「拍肩三下」的動作為例,表達「數位牧養無法盡善之處!」
夏昊霝提醒,當疫情如海嘯般襲來的現在,愈來愈多的教會都進入執行對公眾開放的「線上聚會」(通常是主日)的階段,若牧師把自己所牧養的教會當成是「我的城」,那可能面臨的最大的危機就是「我的羊會被其他講道更吸引人,資源更豐富的教會所搶走。」但若是牧師把眼光放在「神國度的群羊都能得到餵養」,那麼其實就沒那麼可怕。
線上聚會擴張神的國度
「疫情的衝擊一定會讓推動上線(指網路)聚會的教會及人群的遽增。眾教會的高牆也不再那麼明顯,反而更能接觸群眾,是很大的福音禾場!」夏昊霝說,其實疫情蔓延看似是教會實體聚會的危機,但當更多教會都主動或是被動採取線上聚會時,這其實是神國度的擴張。
談到網紅的教會責任及牧養,夏昊霝直言,他認為「每個基督徒都有牧養另一個人的責任,不只是主任牧師、區牧及小組長的責任。」夏昊霝說,聖經中的彼得就沒有接受過裝備,但仍是一位好的牧養者。重點是教會的傳道人有沒有幫助信徒「將聖經神的話語浸入心裏,成為生命的態度;並在生活中活出來,這是做為一個基督徒當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