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余友梅/報導】週日復活節前夕(四月11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帶領復活節守夜禮活動,在只有十餘名神職人員的空蕩蕩聖彼得大教堂內進行。教宗說,耶穌對探訪墳墓的婦女說:「不要害怕」,今天對我們也是如此。在我們當前的黑夜裡,神不斷對我們說這些話。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在同一天發表復活節錄音講話,感謝全國民眾留在家中防疫,這是女王在位68年以來,首度在復活節發表講話,也是在一週內第二次向公眾談話,她鼓勵民眾並表示「冠狀病毒無法擊敗我們」,「光明終會戰勝黑暗」。
王室臉書晚間發布女王在溫莎堡事先錄製的談話,她在2分鐘影片中沒有現身,而是搭配搖曳的燭光影片講話。93歲的女王說,在許多宗教信仰中,都有光明擊敗黑暗的慶祝活動,常有點燃蠟燭的儀式。「對於所有文化、所有信仰的人,這似乎是共通的。而在蛋糕上點蠟燭,慶祝生日或家庭紀念日,眾人愉快地聚集在光源旁邊,這使我們團結一心。」
燭光燃亮象徵耶穌復活的事蹟流傳
她提到,復活節前的週六都會有黑暗降臨,不少基督徒會一同點起蠟燭。而在教堂內,燭光會一個接一個地燃亮,象徵耶穌復活的事蹟流傳至今。
身兼英國聖公會最高領袖的女王指出,雖然今年慶祝復活節的方式不同以往,但「我們分開,是為了讓他人安全」。她也表示,復活節沒有被取消,「我們如同過去一樣需要復活節」。她表示,耶穌在復活節當日重生,為人類帶來希望,大家可以因此受到鼓舞。
女王表示,大家不會被新型冠肺炎病毒所擊倒,「雖然對那些正陷在悲痛中的人而言,死亡是黑暗的,但光明與生命更加強大。」她希望復活節的生命之火可以成為大家面對未來的指引。
今年全球約有半數的人在隔離中紀念基督死而復活的神跡,身處在聖週六的漫漫長夜,在人的勇氣幾乎消磨殆盡的時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帶領在聖彼得大教堂內進行復活節守夜禮活動。
教宗方濟各在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中首先提到馬太福音廿八章1節,「安息日將盡」婦女們前去墳墓那裡,然而,今年我們比以往更加察覺到聖週六那天婦女們的情感能反映出我們自己。她們跟我們一樣,親眼目睹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悲慘磨難,看見死亡並且心如槁木。伴隨著痛苦而來的是恐懼:她們也會落個跟拉比(耶穌)同樣的下場嗎?然後是對未來的恐懼,一切都得重新建設。受傷的記憶、窒息的希望。對她們來說,那是最黑暗的時刻,對我們也是如此。
在心靈的黑暗中燃起慈悲
但教宗也提醒,在這種處境中,婦女們並非毫無作為。她們既沒有屈服於埋怨痛哭的黑暗勢力,也沒有沉浸在悲觀中不能自已,更沒有逃離現實。安息日那天,她們做了一件簡單而特殊的事:在家裡為耶穌的遺體準備香料。她們沒有棄絕愛:在心靈的黑暗中,她們燃起慈悲。在那安息日的黑暗裡,在「一週的第一日,天快亮時」,在那將要改變歷史的一天,這些毫不知情的婦女在做準備。耶穌宛如撒在地裡的種子,即將讓新生命的苗芽在世界上成長茁壯;而婦女們懷著愛在祈禱,促使希望開花綻放。
教宗問道:在我們當下的悲痛日子裡,多少人曾經並正在實踐那些婦女的作為,藉著關懷、憐愛和祈禱的小小舉動,撒播希望的苗芽!
破曉時分,婦女們前往墳墓。天使在那裡告訴她們:「不要害怕……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參閱馬太福音廿八章5-6節)教宗說,「不要害怕」,這就是「希望的宣講」。今天對我們也是如此。就在今天,在我們當前的黑夜裡,神不斷對我們說這些話。
教宗說:「今晚,我們獲得一個無法剝奪的基本權利,即希望的權利。它是新的希望、活的希望,源自於天主。它不是單純的樂觀主義,不是在特定處境中的拍拍肩膀或鼓勵一下,一笑而過。不,它是天賜的恩典,我們無法憑一己之力取得。」「一切都會好轉」,我們這幾週堅毅地說這句話,緊緊抓著我們人性的美,由衷說出激勵人心的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恐懼的增長,再怎麼勇敢的希望都會消逝。耶穌的希望則截然不同,它在心中注入一股確信,堅信天主能使一切好轉,因為祂甚至能使生命從墓穴走出來。
教宗說,墓穴這個地方,人一旦進去,就不再出來。但是,耶穌卻為我們走了出來,為我們復活了,祂把生命帶到死亡之地,在石頭封過的地方展開新的歷史。祂既然推開了墳墓入口的石塊,就能挪開堵塞心靈的石頭。為此,我們不可以認命屈服,不可以拿石塊來壓抑希望。我們能夠且應該盼望,因為天主是忠信的。祂從不讓我們孤獨無助,卻時時眷顧我們:親臨在我們的每個境遇、傷痛、焦慮和死亡中。祂的光芒照亮墳墓的黑暗:今天祂要抵達生命中最黑暗的角落。弟兄姊妹,即使你早已在心中埋葬了希望,也不要投降:天主更為強大。黑暗和死亡沒有最終的話語權。放心,有天主在,一切都不會喪失!
挪開堵住心門的石頭,讓耶穌的光芒透進來
教宗還說,「放心」這是在福音書中耶穌經常說的詞。(參閱:馬可福音十章49節)你無法給,卻能領受,視之為一份恩典。只要在祈禱中敞開心扉,稍微挪開那塊堵住心門的石頭,讓耶穌的光芒透進來。只要邀請祂,說:「耶穌,請進入我的恐懼中,求祢也對我說:放心!」因著祢,上主,我們就算遭受磨難,也不會心神不寧。我們心中無論藏著什麼悲傷,我們都會感到必須盼望,因為藉著祢,十字架化為復活,因為在黑夜裡,祢與我們同在:祢是種種不確定性中的確信、悄無聲息中的聖言,任何事都不能奪走祢對我們的愛。
接著教宗還提到「派遣」。他引用聖經馬太福音廿八章7節和10節指出,神先我們而行,祂總是先我們而行。得知祂走在我們前面,體嘗過我們的生命和死亡,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耶穌渴望我們把希望帶到每天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利利,這始終是重新出發的起點,特別是在危機中、在磨難時刻。
此外,加利利也是偏遠地區,遠離耶路撒冷。它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距離遙遠:在神聖性方面,加利利也遠遠不及聖城。耶穌派遣門徒到那裡,從那裡重新出發。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教宗表示,意義在於希望的宣講並不侷限在我們的神聖空間裡,卻要帶給所有的人。因為人人需要受到鼓舞。他鼓勵信徒做個安慰他人、替人分擔壓力、鼓舞人心的基督徒,在死亡時期宣講生命的人!
每個人心中有個加利利
在每個加利利、在我們所屬並屬於我們的世人居住的地方,由於人人互為弟兄姊妹,我們要帶去生命的讚歌!讓我們終結死亡的呼號,停止戰爭!願武器的生產和交易得以終止,因為我們需要的是糧食,不是槍枝。願墮胎不再發生,如此的行徑殺害無辜的生命。願擁有財物的人打開心胸,幫助生活必需品短缺的人不再兩手空空。
教宗還引述馬太福音廿八章9節,婦女們最後「抱住耶穌的腳」,那雙千里迢迢來與我們相會,甚至步入又走出墳墓的腳。教宗說,婦女們擁抱的腳踐踏了死亡,開闢了希望的道路。他禱告:「復活主耶穌,我們這些尋找希望的朝聖者,今天緊抓著祢不放。我們轉身背向死亡,向祢敞開心門,因為祢是生命。」(資料來源:Royal Family Facebook, 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