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地球日省思】英「限塑令」因疫情延緩 各國一次性塑膠製品恐死灰復燃令人憂心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特約記者曾雪瀅、編譯余友梅╱報導】今天(四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0週年,然而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這種情況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有死灰復燃的趨勢,引發環保倡議人士的憂心。

2018年六月5日聯合國世界環境日訴求是「拒絕一次用塑膠製品」,2018年十月24日更通過提案,將於2021年禁用已有適合替代品的一次用塑膠產品(吸管、餐盤、攪拌棒、氧化分解塑膠包裝及聚苯乙烯快餐容器等)。

即便是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也於三月1日開始限塑令,超市、零售商店等不得再向顧客提供一次性購物塑膠袋,違規提供塑膠袋的商家在首犯警告後,再犯被發現,將罰250美元,此後一年內累犯每次將罰款500美元。

根據「紐約州塑膠袋工作組」(New York State Plastic Bag Task Force)的最新研究報告,紐約州及紐約市一年分別消耗230億及100億個塑膠袋;紐約市府一年花費在處理塑膠垃圾上就達1200萬美元;一般的一次性塑膠袋,難以完成生物分解,影響農業發展,威脅野生動物生存,隨垃圾填埋占用土地,回收再利用的難度也十分大。

紐西蘭自2019年七月1日起也宣布不得再使用一次性購物塑膠袋,但允許使用重複利用的提袋,違反禁令的企業將面臨10萬紐幣(約新台幣207萬元)的鉅額罰款。

反觀英國,在2018年二月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宣布,白金漢宮等王室房產內,將禁止使用拋棄式的塑膠吸管及塑膠杯。然而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Defra)發言人證實,由於受疫情影響,原定於四月起生效的「全國禁止販售塑膠吸管、攪拌棒、棉花棒」禁令,將延遲到十月。

歐盟限塑未延緩 英國延至十月

英國部分環保團體對此表達了他們的看法。英國環保組織City to Sea執行長利百加.伯吉斯(Rebecca Burgess)說:「我們對此事高度關注,這是由於政府臨時宣布取消徵收網路商店到貨服務使用塑膠袋的費用。這段日子裡,我們每天都在適應事情的不斷變化,但政府需要理解的是,任何拖延或改變承諾的舉動,都需要付上沉重的代價。我們希望政府能保證,這不是延緩立法及滑坡效應的開始。」

她補充,「歐盟同樣也提『限塑令』,但卻沒有延緩落實期,因此我們希望政府說明我國宣布延遲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計劃如何。」

歐盟將在2021年禁用吸管、餐盤、攪拌棒、氧化分解塑膠包裝及聚苯乙烯快餐容器等已有理想替代品的一次用塑膠產品,

Defra發言人也在回應媒體時說,該禁令受延緩可能是出於塑料製造業的遊說。「不可否認地,此次新冠肺炎的爆發,對社會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但為了避免添加企業們額外的負擔而推遲禁令並非正確的做法。」

Defra也強調,「我們仍致力於推廣減少一次性塑料品的使用,以及其對自然環境構成的威脅及影響。這項禁令是要減少使用不必要塑料,因此我們才能更有效地保護珍貴稀有野生動植物,並為我們的後代留下更美好的環境。」

而在台灣,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民眾改採網路購物。使得環保署今年要減少1700噸網購包裝的目標,在推行上面臨困難。根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在疫情影響下,為降低消費者疑慮,許多餐飲業者將重複性餐具改為免洗餐具。環保署統計,列管不得使用免洗餐具的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等場所的業者,自三月15日至四月15日,有377家業者申請恢復使用免洗餐具,又以公部門中的194家及學校中的153家為主。環保署署長張子敬建議民眾,自備餐具最好的防疫。

而在香港,由一月底疫情爆發至今,累計棄置的口罩逾6億個。部分國家已將口罩歸類為醫療廢物要焚燒處理,港府目前是當一般垃圾堆填。針對今天是世界地球日, 香港新城電台報導,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在疫情下呼籲市民, 由於餐廳外賣增加,應避免使用即棄餐具, 口罩亦應捆好處理, 不要亂扔,避免播毒。謝展寰說, 香港在減碳及節能方面訂下2030年氣候行動計劃, 2030年前碳排放要減少百分之65至70,以及改變能源組合, 以天然氣取代煤氣。 政府為減少塑膠,以合約方式回收塑膠,建立生產者責任制,及研究一次性塑膠的替代品。

(資料來源:Circular Online, 環境資訊中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