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正恩真的突然死亡,北韓30萬秘密基督徒會怎樣?
檢舉
這是本週讓許多北韓觀察者震驚的議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現任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自四月11日以後便未公開露面,至28日已神隱17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指出,美國正在監控北韓獨裁者金正恩病危的情報。
南韓、美國和中國也持續傳出更多報導,對金正恩處於險境提出質疑。但他未出席重大場合,是少見的狀況。
北韓是全球對基督徒最危險的地方
金正恩掌控的北韓,近20年位居「敞開的門」(Open Doors)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首位。對基督徒而言,這是最危險的地方,如果被發現,可能被關 押在惡名昭彰的勞改營中,甚至遭受處決。
如果金正恩病重或垂死,對北韓基督徒的意義為何?對北韓政權的意義為何?我們如何為北韓與其30萬秘密基督徒禱告?
首先,我們掌握哪些消息?
金正恩與他已故的父親和祖父,在北韓被視為神明,相關消息受到嚴格控管。北韓官方只在惡事無可遮掩時才會宣布,他們目前對金正恩的健康狀況保持緘默。
過去,每當國際媒體對金正恩的健康進行揣測,北韓政府會立即發布消息。韓國統一部28日自信強調,足夠的情報顯示,北韓內部沒有異常,金正恩神隱最有可能是為了躲避新冠肺炎疫情,在這個非常時期,他許久未露面「也不是不尋常的事」。
金正恩年僅36歲,身體顯然不健康,抽菸、過胖,且金氏家族有糖尿病史。由脫北者運營的《每日朝鮮》(Daily NK)指出,金正恩接受心臟手術後,於平壤外的別墅休養。
「敞開的門」強調,此消息並未得到證實。儘管健康狀況欠佳,但似乎仍未死亡。四月22日,北韓發表金正恩的公開聲明,如果金正恩已經死亡,那這份公開聲明的風險極大。
如果金正恩死亡,北韓政府會如何?
北韓現有領導團隊非常倚賴金氏家族,據傳金正恩至少有兩或三個小孩,最大的才10歲,還不能接班人。
北韓為父權社會,但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有機會被任命為新任領導人。但最可能的情況是由政治和軍事核心集體領導,金與正則擔任名義上的領袖。但英國《鏡報》引述極權政體學者琳德詩塔特(Natasha Lindstaedt)的研究,指稱一旦金正恩過世,金與正將成為下一任領導,並形容金與正是一位「等待繼位的暴君」(tyrant in waiting)。
當前領導團隊為金氏王朝核心,「敞開的門」認為很難期待他們帶來改變。他們位高權重,來自於整個社會對領導人的忠誠擁護。
2011年,金正日過世後,北韓努力追求新的平衡。儘管基層民眾幾乎沒變,政治高層卻經歷動盪,金正恩姑丈張成澤遭到處決。如今金正恩的病情,恐怕導致高階領導層的混亂。
北韓政權可能會崩潰嗎?
如果發生上述狀況,可能由金與正為首集體領導。但金正恩樹敵多,或許導致對抗與鬥爭,發生意料之外的狀況。
北韓領導團隊在1994年和2011年的更迭後,強化社會控制力度。領導者越弱,就越需要透過鐵腕政策掌握政權。
金正恩不到30歲「繼承」北韓,許多軍方將領和政客都認定他年紀太輕無法勝任。他努力塑造形象,讓自己更像祖父,同時強化對人民的掌控。
新的領導人勢必得走相同的路子,如果新的領導者是金與正這樣的年輕女性,「敞開的門」估計,基督徒和其他被視為眼中釘的族群處境將更為艱困。
如果政權不垮台,北韓是否有機會改變政策?減少對基督徒的迫害?憑藉金正恩與其家族在北韓的權力,他們恐將持續迫害基督徒,甚至加大強度。金氏政權認為基督信仰可能威脅政權領導者。
北韓政權認為基督徒威脅政權
近期發布的宣傳片《薩滿教和宗教迷信的反革命特質》(The Trait of Anti-Revolution of Shamanistic Religion and Religious Superstition),灌輸北韓民眾敵視薩滿教和基督教,警告民眾不得有秘密信仰。金氏王朝始終將基督教視為威脅,倘若政權不垮台,態度也不會變。
脫北難民對此非常關注。目前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他們無法與家人聯繫。「敞開的門」表示,儘管不能代表所有難民發聲,但許多脫北者對現任領導人不滿,無法原諒以金正恩為首的領導團隊。
為北韓基督徒的代禱事項:
為地下教會的安全與抑止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禱告,為國家穩定與減緩基督徒迫害而禱告。最重要的,為基督福音在北韓發光發熱禱告。
北韓難民也為仍在北韓境內家人的安全禱告;為政權更迭與當前政權崩潰,及政府更加開放,減少政府掌控禱告;為實現民主體制及由福音帶來的合一禱告。
你可以這樣為北韓和那裡的秘密信徒禱告:
.為那些身處險境的信徒禱告,他們面對國家逼迫的苦楚,仍得與新型冠狀病毒對抗。
.為被迫秘密聚會的北韓基督徒禱告。求主保守他們安全,並得著耶穌的安慰。
.無論金正恩發生何事,熱切禱告北韓政府終將開放並允許自由公開信仰。
.為金正恩的健康和救贖禱告。求主感動他,使他悔改並尋求救贖。
.為每個生活在北韓的平民百姓得過平安、自由的生活禱告祈求。
(資料來源:Open Door USA, Mirror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