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靈修代替神學:賈玉銘牧師的信仰故事
2020-05-28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以靈修代替神學:賈玉銘牧師的信仰故事

檢舉
鍩虹潱鏁欒珫澹囧牨 論壇報副刊 追蹤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靈修生活伴隨教會歷史的發展,體會基督豐盛救恩,成為信徒個人與群體每日與主親近的屬靈途徑。而歷世歷代教會信徒遺留下來的靈修著作,最為知名與風行的,當屬1920年考門...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靈修生活伴隨教會歷史的發展,體會基督豐盛救恩,成為信徒個人與群體每日與主親近的屬靈途徑。而歷世歷代教會信徒遺留下來的靈修著作,最為知名與風行的,當屬1920年考門夫人出版的《荒漠甘泉》,一天一篇共計365篇,今年適逢出版百週年。無獨有偶,稍晚於1925年,也有一本以每日一篇的形式編輯發行的華人靈修著作,那是賈玉銘牧師的《靈修日課》。

知名早期華人靈修本土著作
賈玉銘牧師(1880-1964)曾任教於金陵神學院(1916年)、山東的華北神學院(1922年)與金陵女子神學院(1932年),並於南京先後創辦靈光報社(1920年)與中國基督徒靈修學院(1936年),在中國教會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任教華北神學院期間,賈玉銘有感於教會界缺乏靈修書籍,為了吸引信徒樂意讀經祈禱,遂在授課之餘撰寫《靈修日課》,1925年由南京靈光報社出版,成為早期華人靈修本土著作。

賈玉銘牧師晚年照片

賈玉銘牧師晚年照片



稍賈氏年長的丁立美牧師在序言提到此書特點「靈修日課,以備信徒日讀一課,且每禮拜為一大課題,每一月為一總題,全年共十二總題,已將有關吾人之信道、之天職、之靈命生活及諸要端,皆歷歷明言。」

《靈修日課》在第一個月提出的總題(標題)是「一個真基督徒」。賈玉銘強調靈修生活的開端,要先認識何謂基督徒,「以耶穌為個人生命、救贖、產業、福分、智慧、能力和快樂」,開宗明義寫道,基督徒就要由跟從基督做起。

第二個月的總題是「靈程指南」,作為一個真基督徒,需要經歷四個步驟:悔改、重生、稱義以及成聖,這也是當時多數中國基要派牧者所提倡的屬靈生命進程,強調人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的直接性與重要性。

賈玉銘出生山東,是第三代信徒,成長於長老宗背景,後來入讀長老會學校,深受他的老師美國宣教師赫士博士影響,進而建立師生情誼。這也成為後來赫士在1919年創辦華北神學院,邀請賈氏前來任教的主因。華北神學院的基要派立場鮮明,相信聖經的權威,是全然無誤的;相信耶穌所行的神蹟是真實的,不是幻象或寓言;相信人的罪唯有靠著耶穌基督的捨命與復活才得以救贖。

賈玉銘的信仰立場雖承襲赫士的教義神學,但又不像他的老師赫士那樣的理性化。原因在於西方神學強調個人的邏輯思辨,而中國教會卻強調人際間的情感交流。1920年賈玉銘創辦靈光報社的時候,他的思想深深受到報社同儕的影響,像是高師竹。高師竹是貴格會牧師,貴格會信仰傳統強調人的內在靈光,追求內心的聖潔與簡樸的生活,只有通過聖靈,信徒才能真正認識聖經,因此在權威性上,聖靈是大過聖經的。

從教義神學轉向靈命神學
透過與高師竹的交流,賈玉銘的神學思想,從教義神學轉向靈命神學。教義對於本地信徒而言是難以理解的,中國並沒有這樣的文化環境可供滋養茁壯;而聖靈體驗式的意義,遂成為賈玉銘尋求內在屬靈生命突破的一種管道與教導。以重生來說,賈氏的禱詞:「藉著聖靈的重生,救了我們,使我們有新心、新性、新靈、新生命,即有分於基督的生命。

因此,《靈修日課》根據的是賈玉銘的信仰經驗與神學思想,反映的則是他在靈修生活上的內在光景與神人交通。可以說,靈命神學是本土化神學的嘗試,是華人基督徒對於聖經的理解認識,所做出的調和結果。

《靈修日課》的出版,敲響了賈玉銘靈命神學的鐘聲,他正揣度著下一步的神學教育建設。他不滿當時眾多神學院落入在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爭議,以及宗派主義對於中國教會的損害;也不滿意神學院重知識傳授、教義灌輸,而不重信仰塑造與靈命培育的體制。1936年,他決定自立門戶,在南京創辦中國基督徒靈修學院。靈修學院體現了賈玉銘重視靈修生活的神學取向,特別是校名不以神學院或聖經學院稱呼,並且著重「以靈修功夫,代神學教育」。靈修學院的成立,希望以宗教體驗的方式達到神學培養的目的,設有靈修科和神學科。學校章程指出「注重靈修修養,生命經驗,實地練習,以求靈裡的深造,實現神人一貫的生活為宗旨。」

至於如何練習靈修生活,校方的方式是每日至少四次靈修讀經祈禱。早上六至七時是個人靈修,午後二至四時是全體靈修,還有早上八時起的四十分鐘全校敬拜,加上晚間兩個鐘頭的全體禱告會,目的就是讓師生浸潤在聖靈裡,塑造靈修生活穩固,進而培養教牧人員的底蘊。

強調簡樸的自足生活
靈修學院與貴格會相似的是,也強調簡樸的自足生活,按著腓立比書四章19節:「我的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辦學經費不仰賴任何差會機構的資助,教職員亦無定薪,學員則免繳學費,強調的是信心生活、對主的委身以及愛的團契生活。此時的賈玉銘注重的是禱告、靈修、奮興會、培靈會與個人傳道等事奉,與當初他在金陵神學院時期重視解經與教材編寫,截然不同。

他曾分享個人傳道的重要性。在大堂裡講道,未必盡合人心,就像一味藥材,不能醫治百病;只有個人傳道,才可以對症下藥。但未作個人傳道之前,要注意三件事:(一)自己先要得救。(二)要在神前立引人歸主的鐵志(三)要立一名單,列出自己所特別注意的人,為他們祈禱。賈玉銘舉個例子,他有一位學生,入校時只有攜帶一本聖經;但不到半年,學生已經領了六十個人歸主。

作為中國教會的屬靈領袖,賈玉銘牧師對於靈修生活的體認,來自於周遭人際交往的反思,以及尋索在動盪的時代環境下,找出一條中國教會的出路。最終,造就出一批批委身基督教會的華人牧者,走上這條屬靈生命的道路。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