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大尼兒少家園建新樓 給失依孩子「家父母」有溫暖的家
檢舉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我們和這些孩子雖然完全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上帝呼召我們夫妻帶著兩個孩子來到這裡,成為『家父母』,用上帝的愛來關心、服事這些孩子!」伯大尼兒少家園近年來建構以夫妻為照顧者的家庭式安...
順服成為家父母 神恩典多
鄭弟兄說,六年前,他們夫妻有機會得知伯大尼家園家父母的構想,當時在醫院工作的妻子非常感動,但他考慮家中兩個孩子都很小,與其他孩子住在一起,可能有很大困難,他個人還在教會樂團服事,經與牧師懇談,也認為時候未到。
三年前,樂團服事結束後,就有感動想到學園來,常為此禱告的妻子非常高興,兩個孩子也樂意來幫助學園的孩子。他們抱著順服的心來到家園,領受滿滿恩典。
他說,這裡的孩子,可能父母親不要他們或是因為吸毒,有精神狀況,但是妻子過去在醫院精神科工作過,能夠了解這些孩子。在面對自己的孩子和沒有血緣孩子的教養時,他們更多尋求神,讓神帶領家人克服各樣的狀況來服事。
「這是一個養育生命的宣教禾場!」會中透過影片介紹,每年台灣有500位以上的孩子,因為家暴遺棄疏忽和家庭困境,離開家進入寄養家庭及兒少機構,哪裡可以成為安心之所?
艾偉德創辦至今關心一千名幼童
伯大尼兒少家園由創辦人、英國女傳教士艾偉德於1959年創立,半個世紀來,迄今幫助撫養、安置照顧失依兒童和青少年已超過一千名以上。影片介紹孩子住家園的時間平均為5-15年,都是他們成長的黃金時期,他們失去父母的愛和穩定的陪伴,誰可以成為他們成長黃金時期的父母?2017年家園開始興建新大樓,除了發展社區服務,更重要的是預備12個家庭所需的硬體設施,每個家庭需要一對基督徒父母,照顧4-6名孩子。
家園還有社工、專業諮商人員、督導、專業的訓練課程、教牧關懷人員,以及合作的醫療院所,協助父母發揮親職能力,讓孩子有健康家庭生活與依附關係。
院牧部田哲維傳道說,現今家園所有部門,不論是人力培訓、心理輔導、院牧部或行政公關等,都在幫助院內孩子的成長。他坦言人能做的很有限,基督是我們的主,唯有用禱告和聖經真理求上帝動工,幫助孩子生命改變!」
他也提到,一般孩子不願住安置機構,但他們出身家庭功能不彰、隔代教養、受刑人子女,或被不當對待的家庭長大,想要有一個「家」。以往照顧模式都以團體方式,照顧者都是單一性別,照顧上會有限制,因此現在朝向以夫妻為家庭單位的照顧模式,有父母親角色,不易錯亂。目前還需要十對夫妻擔任「家父母」。
不只關心院生也關心院友
田哲維說,10年前讀神學院前,他曾經一直吸毒,被關監獄到26歲,都是因為生長在不健全家庭,他來到家園服事,希望孩子們不要走他過去的老路。
為因應現今社會如此急迫的需求,伯大尼兒少家園重新規劃,興建新大樓共有地上十二層,地下三層,使用總面積4235坪,為潘冀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設計、營造廠依設計施工興建,以營造家父母與親子關係為核心,結合不同功能的複合式建築,不僅可提供失依的孩子家庭式的安置照顧,更可擴大照顧社會中有需要的弱勢家庭、兒少,提供多元化的社區兒少關懷、親子家庭服務、心理諮商、專業人力培訓等服務。
田哲維坦言,雖然事工很多,他們有多少人就做多少事,最重要仍以照顧院內的孩子為主。「文化使命,福音使命」是家園的責任,不只關心院生,還有離開的院友。因為一個孩子安置期完後進入社會,如何讓他們不停止聚會?所以他們也有專為他們設計的青少年聚會場所,讓他們不離開教會,即便進入社會後可能軟弱無助跌倒,也會想到還有伯大尼家園可以幫助他們。不只這邊是暫時安置的家,更是他們信仰、靈命上屬靈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