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好牧人

【解封後的教會未來】劉曉亭牧師:舊皮袋被疫情無情摧毀,催生出新皮袋

檢舉
劉曉亭 劉曉亭 追蹤

◎劉曉亭(牧師)

時序進入六月炎暑,困擾全球的疫情並未如願消失,全球各路專家也開始修正看法,緊盯世界未來發展。

疫情之初,幾乎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何時才能恢復『原來』的生活?」隨著疫情的蔓延,這樣的想法開始產生改變,甚至有不少專家都認為,這次疫情即將「徹底改變人類某些生活方式」。

昔日榮光回不去?
至少對某些行業來說,「恢復昔日光榮」已經困難重重,甚至可能成為癡心妄想。舉例來說,很多苦心經營的老字號餐廳或中小企業,一旦倒閉,老闆很難東山再起;再看看自己的年紀,偃旗息鼓者不在少數。

最明顯的航空業更是如此;即使籌資度過難關,未來幾年的盈利都拿來還債不說,全球旅遊生態會產生何種新風貌,也令人忐忑不安。

想知道這次疫情的影響,可能還是得關注美國,畢竟美國是全球火車頭,不管在經濟或軍事乃至教育都是指標。

然而,疫情至今已經好幾個月,美國的控制卻不如人意,這對防疫表現優異的台灣來說,實在匪夷所思;但是對住在這裡的亞裔居民來說,卻一點兒也不意外,答案就是「文化」。

習慣自由的美國民眾根本沒有戴口罩以及相關防疫的意願。即便政府強制,街頭巷尾也到處都是蒙面西部牛仔,隨便什麼能遮臉的都可以上陣,根本不在乎有沒有防疫效果。
眼看防堵無用,經濟與治安卻亮起紅燈,美國目前的思維是非常明顯的:「就這樣吧,重啟經濟,該發生的就發生吧…」

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所以六月開始,預期經濟會大規模重啟,加州這個週末的路上車潮已經明顯暴增。少數週三剛剛開門的商家也是人山人海,民眾攜老扶幼在商家門口大排長龍,歡樂無限,儼然是台灣夜市白晝版,誰還記得社交距離?

以美國的英雄樂觀文化來看,趨勢也相當明確,那就是:「讓我們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吧!」

這樣的思維絕對是東方文化非常難以理解的。或許最誇張的訊號就是美國股市三大指數都已經V型反轉。自從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怖熔斷下跌後,美股就發了瘋似的一路狂奔,到上週末為止,納斯達克與標普五百指數都確認了V型反轉,這種脫離基本面的不合理,跌破所有專家的眼鏡,這當中主要是大選作多與全球熱錢效應;但是,樂觀膽大的民眾聞到了「新經濟」的味道也是主因。

這波漲勢中,亞馬遜直奔3000美元的勢頭讓民眾見識了新經濟的威力,原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照樣賺大錢,在家看影片,不必出門租DVD的網飛(Netflix)也屢創新高。

由於股市傳奇屢屢攻佔媒體版面,在疫情不太可能下降而且有可能發生第二波感染的現實下,美國民眾看樣子是接受了與疫情共存的事實,轉而積極把心思放在「新的世界」上。

例如某些餐廳重新開張後已經推出新的隔間,就是用壓克力板把所有的座位改為透明包廂。各大賣場與藥局的結帳櫃檯也都裝設隔板,這種裝置是回不去了。甚至可以預期某些航空公司訂購新飛機的時候會考慮「防疫座位」,消除民眾感染疑慮,反正流感也是年年來襲。
 

劉曉亭(本報資料照片)

劉曉亭(本報資料照片)

 


各國領袖苦思新趨勢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然是教育,加州的大學都已經宣布,九月開學若不是全部改為線上就是線上與實體並行,連防疫有成的紐西蘭也要求教授務必預備線上課程,看樣子,全球教育也被迫轉向一條未知的「新教育」路線。

一旦美國被逼在各個領域創新,全球焉能老神在在?總而言之,在疫情久久不退的情況下,各個行業的領袖都開始修正心態:「忘記『恢復』二個字,苦思『改變』新趨勢。」
也就是說,疫情加速了舊皮袋的崩壞也催生了新皮袋的嘗試。各種依然堪用的舊皮袋系統被疫情無情摧毀,尚未備好的新皮袋也只好匆忙中帶妝登場。

那麼,教會呢?「疫情後的新教會」是否正在上路?

疫情後教會三種狀態

以主日崇拜為核心的運作形式依然是當前教會主力,但是疫情阻隔下,教會體質已經原形畢露,呈現三種狀況:

1.愈挫愈勇
若主日崇拜背後是一群活力四射,關係緊密的基督徒,疫情會幫助會眾更加親密,各種線上聚會也會人數激增(因為疫情多出許多時間),這群人也會在疫情中呈現福音動力。

例如,紐澤西一間規模不大的華人教會,疫情中為社區華人送菜,短期間跟福音朋友大量接觸,教會更加壯大;東岸一間華人教會也開始了數百人的「每日線上查經」。

加州靠近墨西哥邊境一間30人教會,因著疫情開始線上禱告會,有一半以上的會友參加,呈現生龍活虎的態勢(雖然很多人根本不會用Zoom);拉斯維加斯的教會也有每日詩篇讀經小組。

2.努力維持
教會花費大量人力經費,緊急跟上網路聚會的需求,但也僅能「維持現狀」,無力發展,這樣的教會為數不少。

3.岌岌可危
這類教會可能無法應付網路,只能鼓勵會友參加別的網路教會,又或者提供了服務,但是會眾參與度不高,整體趨勢逐步向下,只能期待恢復聚會。

在這當中,不難發現小教會相較大教會更容易生存與轉化,因為彼此之間的關係比較扎實,應付各種突發狀況(例如一再延遲的重啟經濟)更有彈性。

到底什麼是教會?
美國各教會停止實體聚會已經好幾個月,華人聚集的加州政府至今也只允許一間教會,可以有25%的人參加聚會,以確保社交距離。

各教會領袖心知肚明,就算政府開放,防疫謹慎的會眾也不會回去。因此,多半預期,最快要八月或九月才可能回到實體聚會,同時整個教會的運作也必定出現改變(例如維持線上禱告會,方便更多人參加)。等於是多數教會有半年都無法維持傳統運作。

究竟疫情過後的新教會是什麼樣子,至今沒有人知道,但是可以確定底下幾件事:
1.網路已經在這次疫情中深入教會運作,相當有利教會發展。
2.教會無形的牆已經逐漸瓦解,疫情中信徒都是四處覓食,傳統封閉組織型教會發展受限。
3.教會合作形成新的趨勢,甚至幾個牧師輪流在網路講道。
4.教會不再那麼重視組織,逐漸回到門徒的聖經路線。
台灣教會雖因防疫有成影響不大,但美國教會向來影響台灣甚鉅,台灣信徒不妨藉此機會變向思考。到底什麼是教會?或許這才是疫情過後,我們該思想的問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