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 基督教論壇報 / 閱讀活水

【難以啟齒的性教育該怎麼教?】大人不敢跟我們說的秘密 羅丰苓:有好的親子關係,才有好的性教育!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何毓芬 追蹤
羅丰苓老師(何毓芬/攝影)
【記者何毓芬台中報導】「看色情片會怎樣嗎?戴保險套就保證不會懷孕?...」如何跟青春期孩子談難以啟齒卻又無比重要的性教育?台灣信義會台中慕義堂於六月6日舉辦「親職教養講座」,邀請長期關心青少年性教育議題的羅丰苓博士分享「大人不敢跟我們說的秘密-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談性?」,許多家長帶著進入青春期孩子一起前來聆聽,希望幫助孩子對「性」有正確的了解與認識。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談性?羅丰苓從八個方面來談「性教育」:
一、腦是最大的性器官:「遇到讓我怦然心動的人怎麼辦?喜歡一個人要不要告白?」這些情感反應都跟大腦有關。荷爾蒙在青春期時,女性體內雌激素與黃體素會增加,荷爾蒙喚起原本在子宮時就已烙印在神經組織的記憶,要求腦下垂體打開性荷爾蒙的活塞,讓原本中性的兒童變成少男少女。青春期的荷爾蒙如瀑布一般,一層一層連動,從腦部下視丘刺激性腺激素釋放荷爾蒙,帶動性腺激素增加、性荷爾蒙增高及生長激素增加。

夫妻關係是性教育的開端
二、先有好關係,才能有好教育:鼓勵家長與孩子每天要有一段刻意安排的「親子的特殊時光」,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此外,家長要從「實際的問題、感受的問題、需要思考的問題」與孩子聊天對話,多聆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夠適切表達內心的感受,切勿說教或責備。三、夫妻關係是性教育的開端: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晶,孩子一出生雖然還不會說話,卻已經開始觀察、模仿、學習父母之間的互動。當夫妻之間願意彼此尊重、彼此體諒,就是性教育很重要的一部份。

四、從孩子在意的出發:青春期孩子會開始對外在身體變化及生理反應感到困惑,包括:身高、體臭、青春痘及自慰等,容易在意別人的眼光,家長要關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改變。五、性教育是生命教育,也是無價之寶的教育:人類與動物不同之處在於,人會渴望經營一段特定、固定、長期、穩定的關係。從青少年到成人這個階段,稱為人生的「黃金十年」,青春期的使命與任務就是逐漸成為不依賴父母、經濟獨立的人。

六、性教育是知識教育:「性行為又不會怎樣?戴保險套等於安全性行為?」這些都是半套、不完整的性教育,我們需要教導孩子認識完整的性教育。只要有性行為就會有染病或懷孕的風險,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戴保險套等於安全性行為」,只有「有戴總比沒有戴好」的較安全性行為。青少女子宮構造發育未完全,還沒有預備發生性行為。如果少女服用避孕藥(甲孕酮)兩年以上,容易造成骨質密度流失,甚至影響肝功能。有些青少女初嘗禁果因而懷孕,以為墮胎就能解決問題,墮胎會造成「阿休曼症候群」,人工流產刮傷子宮內膜基底層,使子宮內發生沾粘的情形。此外,墮胎也會提高1.5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性教育家長不能避而不談
七、性教育是時事教育,也是與時俱進的教育:「卵子不用是浪費不如捐卵做愛心兼賺錢?隆乳後胸部還可以哺乳嗎?」家長可以透過這些時事議題,跟孩子一起討論進行機會教育,帶出正確的觀念和價值觀,避免被新聞媒體誤導產生錯誤認知。

八、性教育是點點滴滴的日常教育:當孩子看到偶像劇情愛畫面或色情影片時,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黃體素、濾泡素,誘發胸部、生殖器官過早發育,導致性早熟。現今網路媒體中充斥許多氾濫的性資訊,接收資訊會影響認知、認知會進一步影響行為,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學習認識適齡適當的性教育,一起經歷成長與改變。

羅丰苓表示,這些年來,性教育爭議前所未有的多,性資訊氾濫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現今許多混亂的性資訊充斥在社會中,不時可看到性侵、墮胎及為情自殺等新聞,身為家長不要因此感到恐慌,而是要儘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避免成為新聞中的主角。她也提到,性教育不能淪為口號,而要真正落實在家庭中,鼓勵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學習認識適齡適當的性教育;若家長選擇避而不談,將會錯過教育孩子的機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