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
檢舉
◎李文英(文字工作者)
神呼召亞伯蘭(亦即亞伯拉罕)離開他的本地、本族、父家,應許要賜福給他,且地上萬族要因他得福。亞伯蘭就照耶和華的吩咐而行。他們來到迦南地,後來到了示劍,又遷到伯特利附近,在...
神呼召亞伯蘭(亦即亞伯拉罕)離開他的本地、本族、父家,應許要賜福給他,且地上萬族要因他得福。亞伯蘭就照耶和華的吩咐而行。他們來到迦南地,後來到了示劍,又遷到伯特利附近,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然後又漸漸遷往南地,在神指示他之地活動遷居。
出走外邦自尋解決辦法
後來大饑荒發生,他想尋求解決之道,就帶著家眷下到埃及,想在那裡暫住,躲避饑荒。亞伯蘭擔心埃及人會看上他美麗的妻子撒萊而殺了他,就慫恿妻子隱瞞他們是夫妻的關係,只說他們是兄妹。果然法老的臣子見撒萊貌美,就引她進宮,法老還因此賞給亞伯蘭許多牲畜與僕婢。
但這引發神不悅,降災給法老和他的全家。法老將亞伯蘭召來,嚴嚴責問他,最後將妻子還給他,並下達逐客令;亞伯蘭就帶著他的妻眷、財產和牲畜不甚光榮地離開埃及,回到了南地。
士師時代猶大地亦遭逢饑荒,以利米勒和妻子拿俄米想尋求解決之道、尋找生路,就帶著兩個兒子離開他們所住的伯利恆,去到外邦人的摩押地,想暫住躲避饑荒。後來在異地丈夫死了,兩個兒子娶了當地女子;住了一段時間後,兩個兒子沒留下一兒半女也死了,只剩下婆媳三人。
絕望中,拿俄米聽說神眷顧祂的百姓、賜糧給他們,就決定要回猶大地。她與兩位媳婦告別,要她們各自回娘家,以另尋丈夫,建立家庭。一位媳婦告別離去,另一位路得堅持要與婆婆同行;最後拿俄米與這位外邦媳婦淒涼、孤零、貧困地踏上返鄉之旅,回到了伯利恆。誠如拿俄米所說:「…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路得記一章20-21節)
這是兩個「出走」的故事。饑荒促動他們離開了神的地,轉而進入外邦世界,試圖尋求解決辦法。
尋求滿足卻走向虛空地域
生活中,我們有時候不也苦於這樣的「饑荒」?在婚姻、財務、工作、家庭、人際關係、自我概念、健康、情緒或心靈…等層面,經歷受到某種欠缺,這種不足有時讓我們深為心慌,覺得情況嚴重、要趕緊有所作為、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力求解決。
於是我們向外探、向外求,漸漸離開神教導與應許的地域,採用這世界所提供及時的滿足,與一時而短暫的舒緩,結果卻造成更大、更深的傷害與悲痛!很多成癮、酗酒、卡債、錯誤的關係、暴食、甚至宗教旗下的受害事件…等等,不都是因為內心的饑荒,促使他們想尋求滿足而走向錯誤虛空的地域!結果反倒為自己招致羞愧與更大的問題。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然會碰到困難;但我們有神的應許與供應,經上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篇十六篇2、4節)神若允許「饑荒」臨到我們,祂必有心意在其中。
對我們而言,等待神成就祂的心意、完成祂在我們身上所要做的事,是一件極難的功課。但在饑荒中仰望神的作為與帶領是一種有盼望的等候,不是空等,因為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我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四章19節)。
亞伯蘭和拿俄米的「出走」提醒我們:離了神,外邦世界或許一時能填補我們某個需求,可是卻創造出一個更大的空洞,使我們永遠都得不到真正、全然的滿足與供應。我們想為自己尋求生路、保全生命,結果離了神的路,其他的路只是通向死亡,身體的死、靈性的死…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不論任何「饑荒」發生時,都緊抓著神,不離開祂。亞伯蘭和拿俄米最終還是回到了神之地,恢復了與神的關係,享受神的保守與供應,這就是神所意欲於祂每個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