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特別,他人也是─思想電影《大餓》
檢舉
我們到底是活在誰的眼中呢?是我們認為自己有價值就算數,還是社會認為我們有價值時,我們才是真正有價值呢?
小時候在主日學,聽過一首詩歌〈你是唯一〉:「你是如此如此特別,在上帝的眼中,沒有人能取代你。」
在八十年代出生的小孩,已經脫離了戰後嬰兒潮,漸漸地,我們成為了家裡的唯一,或者是唯二,少了很多的人分散父母親的注意力,再加上教養觀的改變,許多父母親,也開始「照書養」或者「照書教」,我們比上一個世代更多聽到「愛」這個字,也更多地會被強調「獨特」。
甚至,有許多的家庭只有一個獨生兒女,他們受到了父母更多的「關注」,可是這樣的關注,也引發了兩個極端現象。
自大與自卑的一體兩面
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珍‧圖溫吉(Jean M. Twenge, Ph.D.)的著作《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就提及「失控的自我欣賞」現象,正是因為父母親的寵溺及毫無來由的過度稱讚,導致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塑造的扭曲,甚至誤以為自己就是「最好的」而對其他人充滿挑剔、歧視、不屑。
但是另外一方面,有的父母把「自我價值」與「社會競爭力」綁在一起,也就是用「成功與否」去定義孩子的價值;因為怕孩子失去價值,所以把極大的期許,以及所謂的「栽培」全挹注在孩子的身上。
於是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一方面對成敗充滿著過度在意,一方面又在競爭中養成對自我形象的批判──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們這個世代,在自我形象的議題上,往往就擺盪在這種自大與自卑的一體兩面之中。但事實上,我們很少去面對到真正的問題是:「如果我很特別,那他人是否也是特別的呢?」進而是「如果我很特別,那我也能接受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特別的嗎?」
被嘲笑的大恐龍老師
《大餓》是一部2019年上映的電影,曾入選2019年釜山國際影展「亞洲電影之窗」單元,女主角蔡嘉茵也獲選了2019年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以及入圍56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故事敘述女主角姜映娟(蔡嘉茵 飾)是個天真又樂觀的「大女孩」,她在母親(柯淑勤 飾)所開設的安親班擔任廚師。手藝很好的她,不僅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餐點給學生,更對安親班的學生關心備至;可是,體重105公斤的她,經常被學生嘲笑是「大恐龍老師」。
她的母親對自我的要求極其嚴格,從對自己的體態,延伸到自己的工作上,她凡事親力親為,且鉅細靡遺,這種完美主義性格,對上女兒的樂觀天真以及肥胖的體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於是,在姜映娟三十歲生日的那天,母親沒有回家陪她吃生日大餐,卻在隔天早上送了她一個生日禮物──母親替她報名昂貴的減肥課程。
事實上,姜映娟在生活中受到的歧視與霸凌,不是像安親班學童喊喊綽號這麼溫和。她被社區青少年丟雞蛋,甚至被鄰居性侵之後,報案之後卻不被周圍的人信任,認為以她的外在,是不可能遇到這種事的。好在一位正巧經過的快遞員吳浩仁(張耀仁 飾),出手相救,才讓誤會化解,因此,姜映娟也對吳浩仁產生了戀慕之情。
被視為不努力的女兒
報名了減肥課程的姜映娟,才發現每一堂課,教練都是用非常負面的態度,去刺激學員,告訴他們只要肥胖,在社會上就會失去競爭力,失去競爭力就失去價值。
起初她也嘗試接受這樣的觀念,於是努力的節食,餓得臉色發白,甚至幾乎要昏倒。她在安親班的廚房,在最熟悉的地方,卻絲毫做不出任何美味的食物;到最後因為血糖過低,原本樂觀天真的她,脾氣開始暴躁起來。
而母親對姜映娟的不滿也越來越激烈,她看著去參與課程的女兒一直沒有瘦下來,甚至,認為女兒沒有好好去找一份工作,只是「躲」在自己的安親班中。她把對女兒的期待,化作了嚴厲的批判,大聲的斥喝女兒不努力,這讓姜映娟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姜映娟決定隱瞞母親,接受減肥課程的「醫療建議」,去進行了胃繞道手術。
在痛苦的減肥過程中,吳浩仁成為她很大的激勵與陪伴,因為他也曾經跟姜映娟一樣,是一個被同儕嘲笑的肥胖者,可是,現在的他看起來陽光又健康。
然而,姜映娟卻偶然地發現,吳浩仁在吃完她做的飯菜之後,一個人躲在暗巷裡用催吐的方式,把所有吃進去的食物吐了出來。這才知道,原來他的體態是用這種極端方式維持的。而被知道這個「秘密」的吳浩仁,也因此開始疏遠姜映娟,這讓她感到更加的難受與孤獨。
而做完胃繞道手術後的姜映娟,除了母親的批判,好友的疏遠,更發現一個難以面對的事實,就是她產生了後遺症──失去味覺。這對一個熱愛烹調的人幾乎是宣判死刑。於是這個原本天真樂觀的大女孩,最終失去了僅存的自信,徹底崩潰了。
電影當中,有一段減肥導師批判學生的台詞,大意是:內在美很重要,可是,如果沒有外在美,誰還願意多看你一眼,如果連一眼都不想多看,那有內在美又有甚麼用呢?
受造即有價值
這段對話,讓我想到《聖經》當中,上帝要撒母耳要去膏立大衛為王的一段話:「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我們到底是活在誰的眼中呢?我們的自信到底從何而來?我們的價值到底建立在甚麼之上呢?到底是我們認為自己有價值就算數,還是社會認為我們有價值時,我們才是真正有價值呢?當我們說「耶和華是看內心」時,想的會不會是──但是應徵我的人、喜歡我的人,或者我喜歡的人是「看外表」呢?
為什麼上帝看人,不像人看人?因為祂深知人的喜好是有侷限的,而且充滿了成見以及成見所帶來的「同質性」,然後,充滿同質性的社會,就會讓競爭成為一種你高我低、你爭我奪、你成我敗的模式,自大與自卑就在其中成為人對自我形象認知的兩極,再也很難「看得合乎中道」。
電影中,我們一步一步看到姜映娟的母親,減肥班的導師,乃至整個社會,把姜映娟的身材視為一種「錯誤」,既然有錯,就要修正,因為錯就是不好。可是,我們就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修正的過程,一點一點地拿走了姜映娟的快樂,她的自信和自在,最重要的是,拿走了她的獨特與她的唯一。
我們不一定曾有姜映娟的遭遇,但是,我們卻常在自我價值的問題中愁煩。回到受造即是價值,就是獨特與唯一的思維之中,將屬世價值觀中的因果關係倒轉,我想,我們能在其中找到更大的力量,因為那不是來自於人的,而是來自那位愛我們的上帝的。
編按:《大餓》為保護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