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清芳婚變看夫妻如何磨合差異性? 婚輔專家:虛己去傾聽,同理對方的感受
檢舉
兩人共同的聲明中並強調:「雖然我們努力嘗試過,但仍無法解決,以後雖然不是夫妻,但我們依然會是孩子的父母,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離婚而失去任何一方的愛。」
上帝造人,本就是各從其類的獨立個體,夫妻來自不同原生家庭及成長背景,進入婚姻後有差異性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如何在婚姻中的差異與不同中,找到彼此恩慈相待的相處之道?
每對夫妻每段婚姻皆有差異性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執行長延玲珍老師受訪時,引述她在自己最近出版的新書《我未來的另一半,你好》 (天恩出版)中的觀點表示,「經營婚姻不容易的地方,在於配偶彼此既要保留自我的獨特性,又要看重夫妻二人之間的相屬性,這是配偶雙方必須捨己及付代價的!」的觀點提到說,夫妻的「差異性」,本就普遍存在所有婚姻的親密關係經營當中,進入婚姻的兩人「不是讓原本的自我不見,而是與另一個跟自己完全不同的自我個體一同在婚姻關係的磨合中。兩個不同的自我終於發現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
聖經創世記二章18節也清楚提到:那人獨居不好,我(指耶和華)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所以,在婚姻關係經營,配偶是彼此的幫助者。
小事沒化解便成婚姻壓力
「進入婚姻不單是找個陪伴者而已,更是要持續學習怎麼去付出與接受,以及愛與被愛的終身學習的功課!」曾經輔導過上百對夫妻的延玲珍直言,每對婚姻出現裂痕,甚至走上離婚之路的夫妻「或多或少都曾努力去修補婚姻當中的衝突及不合之處;但每段婚姻會走到必須勞燕分飛,一定都有不想對外人道的原因!」
「在婚姻經營裏面,累積太多的小事沒有化解,兩人相處慢慢就會變成壓力。當愛情漸漸隨著歲月流逝而淡去,很容易就會動了放自己及對方自由的念頭!」延玲珍老師說,自覺婚姻出問題的夫妻去尋求婚輔的幫助,通常必須兩方都承認及修正在婚姻關係中的盲點和問題,不然就只是「輔導過了」而已。
延玲珍老師舉例,有位太太的丈夫和爸媽的關係非常緊密,公公是先生創業的資助者,婆婆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兒子;雖然結婚後並未同住,但每天都會煮飯要兒子及媳婦回家吃飯。太太覺得這樣「壓力很大」,跟先生反應,先生卻責怪太太不知感恩,兩人好不容易尋求婚輔的協助,先生卻在回家後把內容「一五一十」全部都跟媽媽報告,後來婆婆一看到媳婦便掉淚,關係頓時陷入僵局。像這樣的夫妻相處,就沒有對錯,而是溝通不良,但往往就會造成婚姻關係的破口。
不管婚齡多久都須持續婚後更新
「逃離婚姻的衝動,不要以為是因為婚姻中發生大事(如外遇、重大傷病及財務危機)。其實在婚姻生活中,夫妻經常隨著現實環境的變化,慢慢失去起初舉辦婚禮,夫妻念著婚姻誓詞時的全然相信及交託。」延玲珍老師說,夫妻的婚齡無論多久,都需要定期的「婚後更新」。不同的婚齡,會面對包括父母、孩子、經濟及工作等不同層面的問題,一對夫妻不如一群夫妻相伴一起走。
延玲珍老師說,「婚姻是發現自己和配偶非但彼此差異性很大,且是孤單的兩個人,需要第三者同行,成為關係的中保!」因著信仰,基督徒都知道「上帝是婚姻的原創者」。當夫妻兩人都願意邀請上帝成為自己經營婚姻的第三者時,就會清楚出於人的愛與耐心是極其有限,聖經以弗所書五章25節提到:「你們做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延玲珍老師強調,這個捨己,不是一昧的吞忍、退讓,而是當夫妻之間因著個體的差異性,彼此意見不合時,夫妻雙方都能先放下「我」的本位思考,虛己去傾聽及同理對方的感受,可以「異」中求「同」,去尋求對整個婚姻及家庭關係經營最有利的共識。
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認證婚姻協談師朱建平弟兄受訪時表示,親密關係中的差異性磨合,只要其中的一方願意先學習、調整改變,就可以影響改變關係互動,進而影響對方。當然夫妻兩個人都願意一同坐下來虛己學習,效果更好。當夫妻兩個人都願意共同學習面對與處理彼此的差異,婚姻就可以比較容易繼續維持下去。
夫妻彼此虛己且捨己經營婚姻
朱建平舉例,夫妻在經營婚姻上的差異性其實體現在許多生活及生命的面向上。像是先生在自我價值的指標上,多半是看重「事業成就與能力」,而太太則是「親密關係與家庭」。
而在權力傾向的指標上,先生看重「上下主從關係」,太太則是「平等/被群體接納」。而在婚姻生活中,當先生感到被羞辱或是能力被批評時,他們普遍會有防備性的言行,而太太則是感覺到自己被棄絕及失去被愛時,她們會啟動自我防衛機制,這些差異性,都會造成婚姻經營有「溝」沒有「通」。
朱建平說,每段婚姻的經營,都有其差異性及獨特性,他的建議就是「真誠分享的喜樂加倍地多;分擔的重擔加倍地輕」,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每對夫妻都要學習當彼此的「幫助者」而非「指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