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在台灣來說,一次疫情就夠了,但顯然對某些國家來說並非如此。以全球老大哥美國來說,第一波疫情都還焦頭爛額,面對第二波疫情簡直狼狽不堪,甚至有可能危及川普總統的連任。
台灣的謹慎保守躲過了這次疫情的侵襲,美國的不以為意則是讓整個國家吃足苦頭。當然,在全球連動的今日,沒有人有樂觀的本錢,更沒有幸災樂禍的空間。別忘了,全球經濟以美金計價,一旦美國經濟出問題,肯定會發動許多經濟戰,之前的美中貿易戰跟最近的歐美經濟戰一再顯示,美國這個火車頭萬一出錯,肯定連累整輛列車。
問題就是,一次疫情對美國是不夠的。即便美國近日疫情不斷升高,民眾依然不為所動,政府規定戴口罩,許多警察局長表示不會嚴格執行,因為違反美國的自由民情。
疫情綿延下經濟重創
在這種情況下,恐怕真的要等二次疫情真正重創美國經濟,民眾才會有感。在這個經濟掛帥的時代,只有「沒錢」才是大事。
雅各書五章3節說「你們在末日只知積攢錢財」,就說明了末後的時代,大家只對錢有感覺,確診人數跟死亡比例都只是冰冷的數字,美國山姆大叔最關心的還是「經濟何時恢復」,這就是為什麼在失控中還是要重啟經濟,即使二次疫情也在所不惜。真的逼急了,或許就把還沒通過的疫苗拿出來實驗。
政府其實也知道嚴重性,所以已經籌備第二次的「直升機撒錢」(既然以錢滾錢的模式被疫情摧毀,那就只能直接印鈔票了),再次發錢事實上只是印證了疫情對經濟的打擊。
問題是,民眾渾然不覺,政府印錢加撒錢麻痺了神經,為了大選連任,政府撐住股市,矇住民眾,所有的人都在想「撐過去就好了」。若真有二次疫情,這個幻覺就破滅了。
本來說疫苗快出來了……本來說暑假病毒就死了……現在看來,救急的失業金恐怕頂不住二次疫情延綿出來的經濟蕭條。
目前,每天都有大大小小連鎖店宣告倒閉或是永久關閉某幾個店面。即使開門營業的餐廳與商店也是慘不忍睹,不是民眾不敢出門而是口袋沒錢(所以川普才覺得發錢有用,因為多數民眾沒有積蓄)接下來,專家就擔心各種貸款與呆帳的骨牌效應,會帶來房產下跌進而拖累金融業。
不過,這一切對許多美國民眾來說都屬「危言聳聽」,因為他們根本不覺得有這麼嚴重,美國人說的是「疫情總會過去,一切會恢復正常的。」
但二次疫情真正摧毀的,恐怕正是「恢復正常」這四個字。經濟正在尋找新秩序,若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二次疫情將會帶給麻木的人很大的威脅。
二次疫情帶來三個重大改變
至於二次疫情為世界帶來的第二個重大改變,則會是「人際關係」也就是「社交距離」。
美國的教會已經停止實體聚會好幾個月了,餐廳跟健身房等民生出入場所也一樣,本來大家期待分幾個階段「恢復」社交,但是情況非常不樂觀,即便政府允許教會可以有1/4的人回去聚會,實際上卻是門可羅雀,現在有二波疫情的顧慮,已經讓決策者進退兩難。
影響最大的學校就算願意開放,父母也有很多顧慮,若社交距離持續到年底,許多教會與社交場所甚至公司勢必會出現新的趨勢(例如輪流出席),「恢復」二字遙遙無期。教會若沒有意識到二次疫情的後續效應,可能會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衰退。
二次疫情帶來的第三個重大改變就是「國際局勢」。這是目前最撲朔迷離的局面,二次疫情的擔憂已經造成美股本週連續大跌,尤其航空旅遊業首當其衝,國際商務與旅行都進入暫停模式,接下來,企業要思考的就是「要不要回國?」
過去多年的國際合作商業模式遇到嚴厲考驗,當經濟的平衡與穩定遭到破壞,國際關係也會變得敏感,甚至北韓與許多不安定地區會不會因著各種巧妙的蝴蝶效應,而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令人寢食難安?
神未應許天色常藍但恩典夠用
二次疫情就像「餘震」,會帶給人極大的不安,現在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二次疫情的真正影響。身為基督徒,面對比一次疫情更大的不確定之際,還是要回到聖經原則才能找回平安。
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花香長漫,神只應許「恩典夠用」,叫人活著的是「信心」。
其實,多數的苦難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躲過下一次更大的苦難,這就是基督徒面對不安定的「定心丸」。對基督徒來說,所有的苦難都在為最大的苦難做準備,那個苦難就是末日審判。
所以基督信仰是最會面對苦難的信仰,環境越是不確定,信徒靈命越堅定。更要緊的是,基督徒堅定相信苦難是會過去的,即便末日審判之後也是新天新地,何況是疫情?所以永遠不要失去盼望。
與其擔憂二次疫情的殺傷力,不如提早思考上述各種可能的改變,早點準備應對之策。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對未來充滿信心不是口號也不是建立在鴕鳥般的逃避心態下,而是勇於面對真實的各項挑戰,不心存僥倖,及早做好接受撞擊的心理準備。
平安不是基於風平浪靜,而是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只有神的同在,這一切才會變得真實!
【劉三專欄】二次疫情將真正改變世界
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