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主的羊:陳崇桂牧師與《靈修日新》
檢舉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華人教會格外重視屬靈生活,將讀經與靈修視為信徒與上帝雙向溝通的必要作息。讀經關乎的是理解詮釋聖經,靈修則是關乎生活應用。這觀念的傳遞落實,與上世紀中國教會領袖的文...
華人教會格外重視屬靈生活,將讀經與靈修視為信徒與上帝雙向溝通的必要作息。讀經關乎的是理解詮釋聖經,靈修則是關乎生活應用。這觀念的傳遞落實,與上世紀中國教會領袖的文字出版事奉息息相關,舉凡賈玉銘牧師的《靈修日課》,或是陳崇桂牧師的《靈修日新》,普遍受到信徒們的愛戴,成為閱讀聖經之外的靈命日糧。
三○年代中國信徒重要靈修指南
陳崇桂牧師(1883-1963)育有五男三女,是廿世紀中國教會重要的屬靈派(基要派)領袖,無論在神學教育、文字出版或是奮興佈道,均留下深刻的影響。
他曾經任教於三所神學院:湖北荊州神道學校(瑞典行道會系統)、湖南聖經學院(跨宗派,被稱為美國洛杉磯聖經學院BIOLA的中國分院)和重慶神學院(由內地會支援師資及部分經費,但不為其所管轄,是獨立的華人神學院)。
陳崇桂投入神學教育,佔了他生涯的大半光陰,後兩所學校與華北神學院(山東滕縣)和建道聖經學校(廣西梧州),同樣深受屬靈派教會的歡迎青睞。
離開荊州神道學校的陳崇桂,1927年轉往上海擔任中華佈道促進會的總幹事,在該會的支持下創辦《佈道雜誌》;隔年年底加入位於長沙的湖南聖經學院,同時將該雜誌的編輯出版業務移至學院,成為該院的代表刊物。
《佈道雜誌》設有「靈修日新」專欄,每期由他撰寫心得,1930年由湖南聖經學院集結出版《靈修日新》,收錄365篇靈修心得。
由於《佈道雜誌》廣受信徒的閱讀,更激勵陳崇桂往後大量寫作,先後出版廿多種著作,內容多以靈修默想與信徒生活為主。1932年,陳崇桂在雜誌上宣布,決定根據三位解經名家摩根、何爾登及邁爾的著作,再參照自己的心得,按照次序研究全卷聖經,並利用三年時間在《佈道雜誌》連載,他強調「沒有一章是翻譯的,參考的書,亦不只這三家。」
1936年,同樣由湖南聖經學院集結出版,取名為《靈修日新-聖經每章之講義》上下兩冊。此靈修專欄成為當時中國各地教會讀者的重要靈修指南;陳崇桂著重將聖經的教訓,應用在日常生活,落實信仰與生活的連結性,這也成了陳崇桂的寫作特色。
早晨的良善能否延續到夜晚?
陳崇桂在《靈修日新-聖經每章之講義》的卷頭語強調:「求主奮興教會,要先從自己做起,所以今日的基督徒,當努力靈性休養。」無論是神學教育或是文字事奉,陳崇桂的終極關懷乃是提升信徒的屬靈生命,他認為如何把基督的生命,在信徒的人生各部分實踐出來,是重要且不可忽視的。
他提到:「每早起來,研究聖經,固然是靈性日用之糧,不可少的;但是早晨讀經之後,是否將那所讀的聖經,應用在那一天生活上?早晨的『良善』,能否延長到夜晚?」
他提醒信徒,健全的靈命基礎,在於是否自覺有罪?是否有悔改的心?確認得著重生的生命,才是靈修生活的根本。
認罪、悔改、重生,追求聖靈充滿的生活,一直以來是中國基要派教會領袖不斷倡言的內容,包括王明道、宋尚節、賈玉銘、楊紹唐以及陳崇桂等人,均以此作為培育、奮興與牧養信徒的事奉重點。
誠然,許多信徒生命不得長進,是因為「只看物質,不仰望神」,或是問道:「為甚麼神不應允我的禱告?我的事多次祈禱,神為何置之不理?」陳崇桂解釋:「現在我們不知道,將來定要明白。求主堅固我們的信仰!當人生失意,趨向卑鄙齷齪的時候,保守我們在主耶穌裡,持守他的人生觀,至死不變。」
戰亂黑夜中等待天光
信仰的磨練需靠個人親自去經歷的,陳崇桂同樣必須面對,特別是接下來的對日抗戰。1938年陳崇桂舉家遷至四川躲避戰火,獨力承擔《佈道雜誌》的營運經費,此時與過去在湖南聖經學院相較,日子確實艱辛許多。
當時他唯一的工作就是主領奮興會,同時學習信心的功課,只向神祈求,不向人開口或寫信募捐。他在《佈道雜誌》刊登啟事:「與從前服務的學院,完全脫離關係,亦沒有接受任何機關的邀請」,又指出「銷數增加,經費亦蒙神隨時奇妙的預備,沒有缺少。」
1941年夏天,陳氏接受新加坡教會邀請,前往主領聚會,竟意外遇上日軍佔領新加坡,被迫留了下來。他曾嘆息說:「神啊!要到幾時呢?」直到1943年年底才得以出境。
他給信徒的安慰,或說給自己的安慰是:「我們等候至大的神,在黑暗中,等候天光。有的遭遇,不了解麼?等候將來明白。最難做的事是無事做。最難過的時候,是等候。等候天亮的時候,是最難的時候。」
上帝沒有把世上所有事情的解答顯明出來,唯有顯明祂的獨生子,也和我們一樣同受人世間一切的喜樂、歡愉、悲傷、離棄與背叛。陳崇桂把人的際遇,放置於上帝救贖計畫之中。他表示:「神的旨意不但注意關乎我個人幸福的應許,更注意,留心看,關乎全世界救贖的應許。」
奮興教會先從自己做起
當時不少神學生或年輕傳道人看見奮興工作深受歡迎,便立志成為奮興家,陳崇桂便糾正「容易發生好虛榮的心」。雖然陳崇桂自己作為奮興佈道家,但他深信教會的奮興,不是單靠外來的奮興家,本地傳道人日積月累的工作更為重要。
他寫道:「沒有奮興會,本地工人還可以照常工作;但是若沒有本地工人平日的工作,決不能開奮興會。而且奮興會的成績悠久,還在乎平日的工作和本地常年的工人。」
作為神學教育家、文字事奉者與奮興佈道家的陳崇桂,他的《佈道雜誌》餵養主的羊群,而《靈修日新-聖經每章之講義》作為生活取向的靈修作品,洛陽紙貴,多次再版印刷。
多年來,最感動陳崇桂的經文,莫過於「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六章33節)他深信建設中國教會,要從教牧傳道與信徒大眾的靈修生活做起,這也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具體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