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親的顯現─耶穌與弟弟雅各
檢舉
艱難總使人走向早熟,耶穌和雅各,一下子肩負起更多責任,他們生活中的神態,已由年少無憂轉為成年的堅韌承擔。兄弟倆從不迴避挑戰,但對於人生方向的選擇,逐漸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成長於拿撒勒的耶穌,伴隨他一生年日最長久的,除了母親馬利亞,應歸弟弟雅各莫屬。
排行第二的雅各,因著年齡相近,自然是耶穌童年親密的同伴。一同嬉戲和學習,拿撒勒的鄉野遍佈他們共有的足跡。年少時分,也許他們還常分享生活裡的小小體驗和心事。對於家中逐漸增加的弟妹,兩人也開始分擔照應的責任。對於雅各,有哥哥作榜樣;對於耶穌,有弟弟做幫手。彼此合作無間,家中洋溢著手足融洽的和樂。這可能就是耶穌日後設立十二使徒,特別喜愛揀選兄弟檔的緣故。
伴隨耶穌年日最久的兄弟
但隨著突然的變故,家中氣氛驟變。約瑟英年早逝,不再有父親的支撐,生計失依,馬利亞成為寡母,一家八口的單親家庭,使原本清貧的生活狀態,越顯困難。
艱難總使人走向早熟,耶穌和雅各,一下子肩負起更多責任,他們生活中的神態,已由年少的無憂,轉為成年的堅韌承擔。兄弟倆從不迴避挑戰,但對於人生方向的選擇,逐漸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雅各對於在人前揚名的渴望,常常顯露在言談之間;而耶穌似乎更看重人間苦難的救援,對另一種身份超自然的自覺,使他在家中更顯有別。他已不單是長兄,他自許是天國使命的執行者,此生為見證永恆真理而來。猶太民族的信仰中心─耶路撒冷聖殿,已被他認定是「我父的家」。這完全超出他的弟弟妹妹平日理解的極限。持續困惑和不自覺的疏遠,成了耶穌出發傳道前,潛伏在家庭成員內心異樣的情結。
依人性常態,耶穌離家,他內心是有掙扎的。日後他有關親情的教導,顯示出耶穌對此黏著性極高的原生情感,有著切身體驗。
弟弟雅各,必然是耶穌親情聚焦的對象。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描述基督復活顯現的紀錄裡,除群體外,有兩位是單獨被提及的,彼得和雅各。
兩人遇見復活主的經歷,沒有記載細節和過程,反襯出耶穌對他們熟悉的程度,像是重彩一筆到位,千古留痕。彼得和雅各日後成了耶路撒冷教會的重要領袖,角色舉足輕重。不只如此,兩人也各自完成聖經的部份經卷,首先提筆的是雅各。誰也不會想到,來自拿撒勒另一位木匠之子,竟是新約作者第一人。
無法理解的兄長 竟成贖罪羔羊
耶穌卅歲那年,在一場迦拿婚筵裡以水變酒,震驚四座。這首次展現的異能,讓一同前來的家人也驚奇不已。事後他們舉家前往迦百農,這位居要道上的濱海城市,不多幾時,因耶穌的神奇能力,吸引了各方聞風求醫治的人。
聲名大噪的結果,徹底改變耶穌和家人的生活狀態。日以繼夜人群簇擁,屋內外難得有空地轉身,與母親和弟兄們安靜相處的機會,幾無可能。連日不停息的傳道醫病,耶穌為塵世的救援似乎分秒必爭,他知道最後他將走向人稱髑髏地的刑場,以羔羊血祭的方式,完成他受託執行的終極使命,那是天父施救受造的最高心意。為此,他不願浪費來此人間的任何時刻,對所有迫切需要救援的苦難,他的眼目總是定晴在那裡。
然而,家中的弟兄們無法理解這一切忙碌的原由,看到急切行動的耶穌,終於有人不禁喊出「他癲狂了!」這抑制不住的聲音和情緒,最有可能反應在大弟雅各身上。
和所有成年男子一樣,雅各每年總要赴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只是怎麼也沒有料到,這次為一家人贖罪獻上的羔羊,竟是他的兄長。原本擁擠的朝聖人潮,因著大祭司逮捕一名拉比,舉城譁然,群情沸騰了。莫名的敵意,在心懷殺機的大祭司煽惑下,全數指向耶穌。羅馬總督彼拉多經不住群眾的瘋狂叫囂,妥協了審判的公正性,下達死罪的判決,理由只有一個:耶穌想自立為王。那晝夜為施救奔波的拿撒勒人,竟被一項虛假的政治性控訴,惡意奪命。
那掛在十架上的究竟是誰?
伴隨母親身旁的雅各,全然震驚了。一次赴京過節的尋常之旅,怎演變成如此駭人的場面,而那被殺戮之聲推向刑場懸掛的,竟是耶穌,他的兄長。這是怎麼回事?雅各在雜沓的人群中,面對這血腥的一幕,驚恐和紛亂的思緒讓他失去一切判斷的能力。那掛在十架上的究竟是誰?雅各沒有答案。
驚慌中,雅各舉望十架上標明的受刑者罪狀:「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看到那木牌上的地名,雅各禁不住輕啟嘴角,微顫的多念了一遍。眾人陌生的遠方,卻是他最熟悉的位置。和懸掛在十架上的人一樣,他也是拿撒勒人啊!
雅各仍然不明所以,哥哥怎麼會是如此下場。但轉身看到不斷落淚的馬利亞,他知道此刻最需要安慰的是痛失愛子的母親。雖然因著母親特別疼愛聰慧順從的長兄,自己從小就隱隱若有所失。雅各朦朧的心思,始終看不清自己和耶穌的分際,多年來一直處於較勁爭寵的意識裡,直到耶穌喪命這一天。
根據馬可福音提供的線索,耶穌受難日,家中有三人可能同時在各各他現場:母親馬利亞、耶穌的兄弟雅各和約西。果真如此,髑髏地不僅見證了耶穌個人的苦難,也象徵一個家庭遭逢的巨大創傷。長子之殤的悲苦陰影,注定臨到拿撒勒木匠之家。
三日之久,他們深陷在震盪後的傷痛。這大京城的血腥殺戮,成了馬利亞寡母和眾子不堪承受的痛楚。面對不明確的未來,弟妹們的照應和依托,此刻加倍壓負在雅各的心頭。而意外的成為受刑死囚的親屬,雅各甚至不知如何自處。
耶穌託付他的未來,其實遠超過一個家的範圍。雅各一生要留給人間的,將廣及以色列十二支派,並達於全世界。然而,這一切在耶穌復活前,都是隱而未明的。
四十天超自然的逐次顯現,如同一次空前規模的尋覓和挽回,主找到一個個失落的門徒,直到他所命定的全部到齊。
但仍有一個缺角,他的弟兄未列其中。不在門徒範圍內的親屬,約瑟與馬利亞所生的頭一個男孩,雅各,就成了全家族裡合法的代表成員。按情理看,他和耶穌相處的年日,彼此相知的程度,雅各無疑是耶穌對家思念的聚焦。雖然他們原先的人生取向並不相同,但這恰是耶穌對他特別牽掛的原因。在耶穌告別前,雅各絕不能在他復活的顯現裡缺席,在永恆的筵席上,他不能看不到雅各,他人間的至親。少了這一角,耶穌的宇宙家園就無法完整。
因此,耶穌和雅各必須直接面對面,在全新的境界,卻用最熟悉的形像。
留下初代教會首封深情家書
聽到耶穌復活和召喚門徒北返的消息,雅各可能星夜兼程奔赴拿撒勒。他不確知會發生甚麼事,懷著愧疚,他存著一絲盼望,如果還能見到哥哥,他想向他說些話,就像往昔無話不說的年少時光,分享彼此最私密的心事。然而,此時哥哥會記得自己嗎。或者他揭露的神聖身份,只是將相互的距離拉得更遠,連看一眼都是奢望。雅各沉默了。
無聲無息,耶穌悄悄現身了。「…顯給雅各看…」(哥林多前書十五章7節)
任何史冊文獻都未見現場紀錄,全本聖經唯獨使徒保羅掌握了唯一線索,留下僅有的一句話。但是足夠了,因為路加在使徒行傳明確描寫耶穌升天後,一次關鍵性的禱告會,那裡除了十一使徒、幾個婦女和耶穌的母親之外,赫然記著:「…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
一個敬虔的家族成形了,雅各不僅在其中,從他日後寫下的雅各書,一再提到祈禱的重要性,可以確定,五旬節前的禱告會,那裡有一個脫胎換骨、全新的雅各。
他已見過復活的耶穌,他全然進入新造中了。五旬節是天國降臨的起頭,也是神家繁衍的開始。主託付他在人間的至親,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柱石之一,雅各將和彼得、約翰,一同帶領眾人進入更廣大的群聚,人雖眾,卻有家的屬性和生命,擁有這家的人,都得著了主更深的同在和安息。
雅各寫下了新約時代第一封信。那不是,應該說不只是,給拿撒勒親屬的信。那原是給十二支派的猶太基督徒的信函。其實更確實的說,是聖靈授意耶穌的至親,寫給歷世歷代神家裡的人,那是一封深情的家書。
送達的地址是耶穌的宇宙家園。那裡預備了許多住處,人們歡然相聚,以弟兄相稱;那父家裡,再也沒有孤兒。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以弗所書二章19節)
「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希伯來書三章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