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愈來愈熱不適合人居住? 張文亮:都市林是改善關鍵
檢舉
了解生態系統 不只做個都市公園
張文亮說,從都市林的定義來看,都市若是要降溫,絕對不只是在都市裡做個森林公園,還要有河濱公園或周圍的公園,甚至和都市外面的森林連結。所以,若只注意到一個公園沒有用,可能忽略其他地區跟整個的連結,或是只看到都市裏面也沒有用,而是還要考慮到都市外,所以很多東西都是在生態系統裡互相影響。
張文亮說,因為全世界大都市都有越來越熱的現象,市中心和都市外大概相差六度到七度。譬如大安區和信義區地價最昂貴的地方,也是高度炎熱的地方,因為它的水泥熱、柏油路熱、樹又少。他說,最適合人類的體溫是20-22度,28度就會覺得熱,對於一個老人最適合的溫度是26-27度,到34-35度會中暑,38度就是非常不適合人類活動了,所以很多醫院會維持在22-23度,但這還不包括體感溫度,不同人對溫度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老人、嬰孩和肥胖的人,對溫度都比較敏感。
都市林十多種 可互相重疊
今年台北市六、七月的時候,不太有蒼蠅、蚊子,因為氣溫越來越高,影響牠們起飛,所以都市高溫可以減少蚊子。但是近年蟬和蟋蟀也不太叫,因為牠們最適合的溫度是28度,所以牠們不是很早就是很晚才叫。高溫對生態環境已產生負面影響 。
他進一步介紹都市林種類:減少空氣粉塵的都市林、緩和熱島效應的都市林、節省能源耗電的大樓遮陰林、減少汽機車噪音的都市林、行道林與公園林、防颱與防災都市林、河濱引風都市林、公共衛生都市林、增加生物性都市林、療癒都市林、增加入滲的都市林、文化地標的都市林、特殊地型的都市林、工地林帶、防火的都市林、兒童森林的都市林等。
但他認為,這些種類不一定是完全分開的,有些是可以互相重疊的。譬如種植闊葉林是減少粉塵很好的方法,因為可以降低風的阻力,但是如果要減少pm2.5,就是種植針葉林,針葉林吸附力較強,讓pm2.5留在葉子上面。所以,如果要減低飛塵和摩托車的碳粒,就是要針葉林和闊葉林分種,但是要種多少、種多高、要種在哪裡?這些方面都要思考。
他說,一般講到熱島效應,要種的植物有個很好的特性,就是用最少的水分生長最多的葉子,也就是說這個植物不灌溉依然反射陽光,就是榕樹。很多人很不喜歡榕樹,因為榕樹的根到處亂竄,外表好像不是那麼好看,但是全世界能夠有限的使用土壤的水分長出最多的葉子,而產生遮陰效果,在歐美最受重視的就是台灣的榕樹。排名第二的是茄苳,都可以非常有效的減低我們的熱島效應。
怎麼去規劃行道林?而且公園要種什麼植物?是為了遊客,還是為了生活,亦或為了防颱、防災都有不同的樹種。他舉例說,彰化常常淹水,所以家家戶戶種茄苳、芭樂和番石柳樹,因為颱風來的時候比較容易攀爬,所以彰化出身的他,從小就會爬樹。他也提到,有些植物是可以減少瘟疫的,就是葉子表面會釋放氣體氧化空氣裡的有害病菌,包括尤加利樹等。
「是誰可以呼喚領角鴞來?」張文亮談到,都市林有一個非常核心的理論叫「棲地理論」。早期常和印地安人在一起的美國宣教士格林尼爾的孩子提出問題:「鳥類身上有沒有藏著一張地圖,否則牠怎麼知道居住的地方?」不然牠怎麼都會在類似的樹上棲息?也就是當我們種什麼樹,在什麼樣的地理上,就會吸引什麼樣的生物來,或是能趕除什麼樣的害蟲。
用鳥的眼光看問題 精確種樹修樹
他提到,最重要的核心觀念是,鳥類有自己選擇地方的能力,因此我們看事情是否能用鳥的眼光來看問題?當我們要做一個植物林或都市林,還可以有鳥類的眼光?
如果都市有一種保育類的鳥願意前來,要有甚麼條件?他以黃鸝鳥為例,要讓牠回來有兩個重要的條件:第一,是區域的多樣性,有水稻田濕地夾著森林會吸引牠;第二,就是多重樹灌。做一個四種不同高度的樹冠的都市林,就能吸引很多的鳥來,因為有些鳥會選擇第三層,有些會是第一層,所以多樣性的營造是來自於多重樹灌;單位面積上會有多重的樹冠,整個大面積上會有鳥飛來的航道,這就是地理的多樣性。所以為什麼在八德有很多鳥類棲息,是因為那是桃園地區有最多池塘的地方,所以鳥會跟著來,如果池塘和多重樹灌被破壞了,鳥就不見了。如果在被破壞的地方復育土地,鳥就會回來,這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理論,這稱為棲地復育學。
都市林決策可否「由下而上」?
所以都市林是要吸引什麼樣的鳥類前來,就要思考牠喜歡的是什麼? 格林尼爾分享的非常對:「鳥類對大自然的變動,是非常敏感。愛護鳥類最好的方法是保護牠的原棲地。」張文亮表示,我們如果要修一棵樹最好到它的原棲地去看一看,它那個樹是什麼樣子,甚至應該到澳洲去看尤加利樹是長什麼樣子,才能知道準確的修樹,而不是照人的喜愛去修這棵樹。
他也提到,都市林中的都市公園最重要的關鍵是「下對上,不是上對下」,否則台灣很容易各公園的模式都是一樣,看一個公園就跟看所有的公園一樣。而且越是昂貴的地區,公園就會越來越貴族化。他也表示,都市林決策應從台灣的每個地方,區、鄰、里的居民有所認識,按在地的特色共同決策,但因為現在都由政府決策,背後常因輕忽未來長遠影響而做出錯誤的決策,令人憂心。
以上生態講座由台北市學校環境中心、永建生態教育學苑和永建國小主辦的講座,從八月11日起,每周二上午在木柵永建國小舉行,共舉辦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