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我
檢舉
「陳老師,我認為學校可以這樣做…我覺得圖書館、廁所應該那樣才好。」學生們經常提出對學校的各種建議。若是學校現階段資源不足,或有些是學生沒有考慮到的,我會直接解釋說明。若學生的建議是學校沒有想過的,我就會記下,待院務會議提出。
人人喜歡給建議
學生們的諸多建議,督促著老師們朝向著好老師方向去努力,勉勵自己不斷upgrade升級。我也會反過來與學生分享怎樣做個好學生?「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籍與期刊,參加講座研討會,隨手寫閱讀心得摘要,記錄各科的指定書目閱讀進度…」但學生們聽到這些建議就一個頭兩個大。
突然發現,似乎人人都喜歡給旁人建議。生活中也充滿類似的情境,父母想著孩子應該怎樣安排生活?專業能力的補習英文班、心算班之外,還要有才藝。孩子進入大學,父母繼續想著:「考證照、實習、運動。」妻子想著丈夫應該怎樣安排生活?「下班後去進修,努力晉升加薪。」丈夫想著妻子應該「白天在家,處理家務完,還可接案子賺錢。晚上教小孩功課。」成年人想著年邁的雙親應該「每天要運動,少油少鹽少糖…」
有些建議真的還不賴。或許我應換位思考,站在旁人的角度給自己建議:「如果我是我,我會怎麼做?」從那一天起,我就默想自己生活或生命,是否也充滿其他人看不過去的問題,哪些部分是關心我的人很想建議我怎樣做?好比「若我是陳小小,應該要少吃、多運動,不要躺著滑手機。」「應該要多讀書,多寫文章,少說話。」
反求諸己 專注向耶穌交帳
我也發現,大多數的人喜歡給旁人建議,但不喜歡處理自己的難題。實在是因為要向上成長upgrade升級,自己得付出辛苦的代價,努力的過程則常伴隨著挫折發生。老師白天上班、學生白天上課,回到家就想休息,躺在沙發上滑手機,還要提振精神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籍與期刊,隨手寫閱讀心得摘要,記錄各科的指定書目閱讀進度,真的不容易。而建議別人該怎樣做,自己不用流下任何汗滴與淚水。
看得到別人生命的破口,卻不容易看見自己生命的過失。給旁人建議背後的動機,究竟是出於一片善心,還是好為人師的驕傲在作祟?雅各書三章1節:「我的弟兄姊妹們,你們不應該個個都想當教師,因為,你們知道當教師的要比別人受更嚴重的裁判。」驚人的是接下來的那句:「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2節)《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譯作「我們常常犯錯誤。」《中文標準譯本》譯為「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在很多事上都會跌倒…」
知道自己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了解自己常常犯錯誤,明白自己常常犯錯誤,就會不敢多給其他人建議。我不再過分將眼目放在他人身上。時間有限,不應該放錯重點。反求諸己,專注這一生有哪些該做的事,尋求上帝對自己的計畫,在人生結束退場之前,盡忠執行那些託付給我的項目,別再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去想別人怎麼做?自己的生活是要向耶穌交帳:「如果我是我,我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