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基督教論壇報 / 閱讀活水

【癲狂世代青年特會】如何留下教會新朋友?青年牧者對談:先建立關係再談信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梁敬彥 追蹤
吳承昌牧師、李永寧牧師及鄭賢智牧師(由左至右)三位青年牧者同場對談如何探訪和預工(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新北報導】當高雄武昌新世代教會鄭賢智牧師、行道會台北榮耀堂吳承昌牧師及基督豐收教會李永寧牧師三位青年牧者齊聚一堂men's talk,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2020 Radical癲狂世代青年特會」八月25日下午邀請鄭賢智、吳承昌及李永寧三位牧者以「探訪和預工」為題,同台分享與青世代互動的看見與經驗談。三位青年牧師都提出「先(建立)關係、再福音、後事工」的建議和觀點。

關係是平時就要跟進關懷

三位牧者強調,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世代,更看重「跟你/妳是不是麻吉(match,意指契合)有話可聊」。若是每逢節慶(如聖誕節、感恩節)或是特會、講座,才去聯絡同儕(同事、同學)來參加,通常邀約的成功率都會大幅降低,這就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鄭賢智牧師說,植堂剛滿4年的武昌新世代教會,是尚「青」的教會,而武昌新世代教會的異象和願景就是「帶領這世代找不到信心、愛和盼望的人們,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

他說,福音來自於關係,關係是從人與人之間日常生活互動及心與心距離的拉近,教會和信徒去探訪、關心、安慰有需要的人,是出於愛,而不是被牧者或是小組長要求、指定,「我們有愛人的能力,那是因為我們已經先被神愛過」

鄭賢智牧師:用心觀察週遭人的需要

什麼是「做(經營)關係」?鄭賢智牧師說,就是「生活日常的自然互動」。舉例來說,基督徒無論是在校園還是職場,一定會有同儕,他們每個人在週間跟我們相處的時間,可能比我們的家人還多,他們的喜怒哀樂、勞苦愁煩及意氣風發的時刻,都在我們的眼前無所遁形。

我們若是想要跟他們「有關係」,就可以在看到他們特別的日子(生日、孩子新生入學、金榜提名)、辛苦甚至是倒霉失意的時刻,請他們吃飯或是送小禮物(飲料、小點心)給他們,久而久之,就比較容易建立朋友關係,可以進一步的生活、生命互動。

「與其在意福音朋友為什麼來到教會?不如去探究福音朋友來到教會後,為何願意留下來穩定聚會及服事?」鄭賢智牧師說,不管起初一個福音朋友受邀來到教會是因為食物、聚會的氣氛還是交朋友(包括戀愛),若是他們後來找不到歸屬感、體驗感還是意義感,他們一樣會離開。關鍵就在於新朋友來到教會後,他能不能被持續的關懷與陪伴。

高雄武昌新世代教會鄭賢智牧師分享經驗(梁敬彥攝影)

高雄武昌新世代教會鄭賢智牧師分享經驗(梁敬彥攝影)



鄭賢智牧師觀察,很多年輕人在家庭裏找不到歸屬感、生活裏沒有體驗感,生命更沒有意義感,但他們都渴望與人建立可長可久的關係,所以他都鼓勵教會的年輕人,無論是探訪所認領的福音朋友,還是去做任何的福音預工(活動、布道),都要把與人建立真誠且真實的關係,比把人帶進教會的建築物放在優先的順序當中。

找到歸屬感、體驗感及意義感

他鼓勵大家,無論是探訪還是預工,都是要把人帶到神的面前,讓福音朋友看到我們基督徒活在他們面前的生命品質,就是最好見證神的方式,也就是說,生命影響生命的陪伴及關係建立歷程,會比只是邀請福音朋友參加聚會,達到「讓他們當場決志信耶穌」的目的後,就好像責任已了,更有果效。

鄭賢智牧師舉例,以高雄武昌新世代教會來說,他們就會定期舉辦「素人之夜」,讓弟兄姊妹所認領、關懷的福音朋友上台展現才藝,也跟教會其他的會友建立關係,並在熟絡之後對教會產生歸屬感。針對國中到大學不同年齡層的學青,教會也分設不同的網路社群,來跟他們互動,彼此在生活、生命都能建立很密切的關係。

所牧養的會友幾乎清一色都是年輕人的基督豐收教會李永寧牧師說,他建議教會和信徒,在進行新朋友或要傳福音的對象的探訪和預工時,盡量避免使用「轉化」、「翻轉」或是「贏得靈魂」這類的屬靈用語。只是從關心對方的生活開始,去貼近對方的心和需要來建立關係。

李永寧牧師說,他念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班上來了一個轉學生,一般這個時候來的轉學生,在班上不容易交到朋友,他就主動去關心對方,後來熟了之後,他知道對方喜歡打鼓,而他剛好也會打鼓,就教了對方兩年的鼓。李永寧牧師也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基督徒,但直到畢業,那位轉學生都沒有信主。

李永寧牧師:從單單關心人的需要著手

後來那位轉學生到國外去念研究所,李永寧牧師和對方就漸漸失去聯絡。兩年多前,那位多年不見的朋友,透過李永寧牧師的臉書跟他聯絡上,對方告訴李牧師,謝謝他過去教自己打鼓,他到了國外之後,自己先信了主,後來結婚後,帶妻小信主,現在還在教會的敬拜團服事,主責的就是打鼓; 現場頓時響起「哈利路亞」的讚美聲。

李永寧牧師說,這就是「預工」;一個人所撒下的福音種子,不一定是由他親自收成(指帶進自己的教會信主),但這禾捆,一定會在神的國度裏被收割。

李永寧牧師建議,得著下一代的年輕人要跟他們「做朋友」,先於「要他們立竿見影受洗成為基督徒」。像他教會的年輕人到所關心的對象所在的校園探訪的時候,往往就是帶一杯飲料給對方,然後詢問對方近況10到15分鐘就「pop up」(快閃)。而在週間放學時,大家就是聚在一起,餐廳、咖啡廳都可以是小組團契的地點,不一定要把人帶進教會。

傳福音不要掛嘴上要行動

「信耶穌很重要,但在做探訪及預工的時候,特別是請人吃飯的席間,要避免把你要不要信耶穌這類話語掛在嘴上,這通常都對福音朋友是反效果。」李永寧牧師說,耶穌在行各樣的神蹟時,都是把看到人的需要去幫助他們,放在傳教的前頭。基督徒傳福音也是一樣,我們要看重人的靈魂得救,勝過帶多少人進教會信主的「數字」。如果我們的探訪和傳福音,不是出於渴望看到未信者「同得福音的好處」,而是小組之間的績效競爭時,我們不但失去了福音朋友到教會的「出席率」,更是喪失了長闊高深的主愛,對他們的「觸及率」,這是非常可惜的。

基督豐收教會李永寧牧師分享經驗(梁敬彥攝影)

基督豐收教會李永寧牧師分享經驗(梁敬彥攝影)



行道會台北榮耀堂吳承昌牧師則表示,從在美國到返台牧會,他都維持「兩個禮拜邀一個沒信主的朋友吃飯」的習慣。他說,傳福音及探訪人,是應該是發自內心和真誠enjoy在其中的。福音撒種不見得會在短時間內收成,就像他過去持續關心一個朋友三年,對方都沒有來教會,但因為彼此建立起了信任的關係,當這位朋友在現實生活中遇見瓶頸的時候,他很自然就自動來到教會尋求生命的出路。

吳承昌牧師說,他很同意李永寧牧師的觀點,就是很多基督徒去傳福音領人歸主,是被「要求」的,所以講的都是福音朋友聽不懂的「神」話,但事實上,信仰就是生活方式,生活中的每件大、小事,包括日用的飲食,都是傳福音的機會和信仰的體現。

吳承昌牧師建議,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和所關心的福音朋友建立關係、傳福音,不一定要很快就把他們拉進教會、加入小組,而是可以先了解福音朋友的興趣和需要之後,找尋適當的教會弟兄姊妹來和對方一起做朋友,讓他們在進入教會生活之前,降低對環境的陌生及生疏感。

吳承昌牧師:關係布道,生活就是禾場

吳承昌牧師說,像他和師母在美國的時候,會邀朋友到家裡吃飯,由於美國的餐廳不像台灣分布這麼密集,所以他們夫妻刻意學習精進了廚藝,就有受邀而來的朋友因為想要學烹飪,跟他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彼此之間就建立更多面向的朋友關係,因為更多的接觸,能夠傳福音的機會就更多,這就是「關係布道」。

「辦活動及布道會都是教會邀請福音朋友來,領他們認識信仰的契機,但福音是建立在關係之上,先關係後事工,得著失喪靈魂得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鄭賢智、吳承昌及李永寧三位牧師這樣鼓勵大家。

 

行道會台北榮耀堂吳承昌牧師分享經驗(梁敬彥攝影)

行道會台北榮耀堂吳承昌牧師分享經驗(梁敬彥攝影)



吳承昌牧師帶領眾人為教會和基督徒能用諸般的智慧得著下一代的年輕人禱告(梁敬彥攝影)

吳承昌牧師帶領眾人為教會和基督徒能用諸般的智慧得著下一代的年輕人禱告(梁敬彥攝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