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世說新語:居安思危
檢舉
所謂「居安思危」按照教育部國語辭典重編本的解釋就是:處於安樂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困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當然以一個治國者大至總統小至鄉里鄰長,都可以為國家社稷、鄉里鄰的安危多方思考設想。
提高危機意識 延長健康與經濟安全
動物界最能懂得「居安思危」的代表應該是「蜜蜂、螞蟻、松鼠」吧,因為牠們懂得「儲存冬天糧食」,而蝴蝶、蟋蟀則可能算是只懂得及時行樂的快樂一族。
在沒有公勞保退休給付、國家的社會安保制度以前,最好的老年安養方法就是多賺錢多存錢,還有就是傳統的「養兒防老」這個絕招,可是民間也有「多子餓死爹」的傳說。
「居安思危」的世說新語,提醒我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如果我還年輕,就要想到有一天當我老了、萬一窮了、失去健康了、甚至全家只剩下我一人了,「現在」該怎麼辦?該當如何來預備現在的自己,才不至於「將來」有一天落到那樣的光景!
第二個想法卻是:我雖「居安」,我也「思危」。思的乃是現實的台灣社會、甚至遠在天邊的天下各國中,確實有不少的年長朋友已經來不及「未雨綢繆」的!而這些弱勢族群,無論是失能、失智、失依、失親及失財之寒士們,巴不得,我們自己行有餘力,可以照顧身邊這些有需要的親朋,也照顧社會有需要的人。
憐憫弱勢失能 張開安定社會網絡
生平第一次看到「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句德瑞莎修女確信的真理銘言時,心中的震懾至今仍然無法平撫。巴不得我們的國家、社會,甚至全世界都能實踐唐朝杜甫的著名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聖經箴言十九章17節:「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對我們心存善念的人,這是何等的鼓舞!
面對超高齡社會 政府民間不能再輕忽
第三個更遠想法則是:孔夫子曾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想到台灣的人口已經老化的越發嚴重時,或許應該更換該言為:「國無近憂,必有遠慮!」
2020年是台灣的出生人口開始低於死亡人口,也就是人口負成長的開始年!預估今年出生數16.4萬人將低於死亡數18.6萬人,而且新冠肺炎疫情使國際遷徙為主的「社會增加」數,罕見呈現負值,無法彌補「自然增加」減少之人數。
依據國發會推估:五年後,2025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2034年台灣每二人就有一人年齡超過五十歲(年齡中位數將是50.4歲)!204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三成,2052年時,台灣人口將低於二千萬人!
人口少並不全是壞事,但這個人口數中一大半是65歲以上的老人,而其中可能又有一半是需要別人照護的老人時,那就是可怕的國家大壞事了。我們豈能坐視台灣寶島成為充滿待助老人的寶島。
有了人口紅利(是指青壯年人口占比高於66.7%),也就是超過三分之二人口有生產力,才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倘若台灣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口有生產力,又要分出一大半人去照顧需要照顧的老人,那對社會將是何等大的挑戰!再不多幾年,台灣即使能成以長壽而聞名於世的「耄耋之國」,又有何益!我們現在豈能不開始「居安思危」嗎?是國家執政者該拿出有效的人口增長政策來防範遠慮、近憂於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