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提醒我們「回家」這件事 】劉曉亭牧師:世界可以沒有你,但家不能!
檢舉
台灣國家婦女女全福會舉辦九月份的福音餐會,邀請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基督教會劉曉亭牧師(劉三牧師)分享「從疫情看親情」的主題,從疫情後時代重新調整人們看待「家」的價值。
過去,人們每天都在忙碌上班上課,和家人相處也就佔據短暫的晚餐時間而已,即使是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有自己的生活圈,鮮少與在場的人談話,總是拿起手機和不在場的人談話。其實,家庭的氛圍應該是彼此在乎及分享,而不是待在同一個空間就是做「家」。
家裡雞犬不寧?兩代無法溝通?
當這波疫情使人們哪兒都不能去時,唯一能待的地方就是家,家人們也回到彼此朝夕相處的時光。但這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從大數據顯示,疫情後的離婚率不斷往上升,明明同樣是回到疫情前的家,但為何氛圍卻完全改變了呢?
劉曉亭牧師表示,當一個家庭在平日沒有太多交流的時間,突然因疫情要長期相處在一起,很容易會彼此看不順眼,甚至為小事起爭執,導致「家」變得危險。
其實,兩代落差、夫妻成長背景的不同都是家人之間無法溝通的問題所在。隨著人類的進步,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觀念不再能套用在現今科技世代的孩子身上,當兩代出現代溝無法互相理解時,相處在一起就會經常出現「親子戰爭」事件,家人之間的溝通變得雞犬不寧。
婚姻家庭是成長的地方
「但是,疫情也讓我們看見無論如何,唯一不變的就是家,而最可貴的也是家。」劉牧師坦言,自己和師母也經常吵架,甚至曾吵得要離婚,夫妻之間在一起生活就像是彼此折磨,痛苦得不得了。
他分享,自己父親是開教會的,而家就是教會,人們可以自由進出;然而,師母父親是開飯店的,所有來的人都需要事先預約,花時間為顧客精心準備最好的,由於兩人從小就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在一起會有衝突和摩擦是絕對的,就連有時候孩子都看不下去。
究竟婚姻和家庭是怎麼了?劉牧師解釋,其實婚姻和家庭是讓我們成長的地方,因著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才需要付代價,而這就是愛。當我們需要愛自己不一樣的人,就要先學會放下自我本位主義。
他說,上帝並不是孤獨個體的存在,而是一個家庭。上帝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神,雖然祂們完全不一樣,但祂們也不妨礙彼此,而在這個關係裡的和諧就被稱為愛。神創造人的目的就是期許把這份愛延伸下去,就像孩子總喜歡問「為何我會來到這個世界」,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由來是因著父母的愛,相信孩子本身也會感到幸福。
愛是學習彼此的差異
「我們都理解婚姻很困難,它是為了體會和經歷愛而存在,但這絕對是不舒服的事情,因為愛是十字架,是需要捨己、學習和克服的過程。」劉牧師解釋,人與人之間就是因著不一樣,情感才變得特別可貴,因為在聽著彼此分享時,才會有更多火花及強烈的感受,若我們都一樣的話,其實就沒有交流的必要了。
其實,神造男人女人的差異正是在於「我」與「我們」的關係。劉牧師表示,神先造男人,所以男人的特質裡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而女人是在有男人後才出現,當夏娃睜開眼睛就有了亞當的陪伴,所以女人非常善於生活在「我們」,但卻缺乏了「我」。但若男人沒有「我們」,女人沒有「我」,那是非常危險的,愛正是讓我們學習差異的地方。
「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但家裡的每一位都是如此地重要。」他說,身為牧師看過許多生老病死的畫面,但對他而言,這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因為對基督徒來說,回天家就像是完成了世上的畢業典禮。令他最感觸的是,每一次能夠陪伴臨終前的人和家人們說聲「謝謝,我愛你」,一句話讓這個家的愛變得如此真實,任何酸甜苦辣也都化成了祝福。
劉三牧師提醒,不要在世界找價值,因為無論我們多優秀,總有一天還是會被取代,對待職場要認真,但絕對不能忽略家庭,因為當我們跨越婚姻的艱難期後,會發現唯有家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價值!從疫情再次看到,我們什麼都能失去,唯一不能失去的其實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