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尼希米記談屬靈領導
檢舉
尼希米生長在巴比倫,但對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毀有很深的感觸,甚至哭泣並禁食禱告,可見時空無法攔阻他對神國度的關心與重視。最終尼希米不畏懼敵人的威嚇,也不害怕權貴的勢力,領導百姓起來重建城牆。
筆者過去擔任國科會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多年,尼希米一直是我在職場學習的對象。本文將根據尼希米記,來闡述職場領導學。
尼希米是波斯王的酒政,算是文官,除了品酒之外,建築工程應不是他的專長。照理說,當尼希米聽到耶路撒冷城牆被毀的事,除了哀傷之外,他應該尋找以色列人當中,善於建築及工程的人進行城牆整建工程。
但是尼希米沒有這樣做,因他知道耶路撒冷城牆的重要性,它是保護聖殿的一道重要防線,一旦城牆被毀,重建好的聖殿也會受到破壞。因此他雖然沒有工程的背景,卻勇敢向前迎接挑戰,終致成功。
第一章描述,尼希米聽到從耶路撒冷回來的人說,耶路撒冷城牆被毀,他就坐下哭泣,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禱告。第四章提到,迦南地參巴拉等人威脅及嘲笑他們的時候,他也禱告神,求神垂聽,因為祂的子民被藐視。一個屬靈的領袖必須看重禱告,尼希米就是這樣的人。
尼希米的禱告有兩個要點:第一,完全交託,他接連數日哭泣、禁食禱告,把一切行動置於上帝前面。第二,知道以色列民不斷悖逆上帝,因此在懇求中也謙卑認罪。
尼希米深得外邦國王喜愛
一個人在職場是否有見證,至少可以從上級對他的評價知曉。波斯王亞達薛西日理萬機,臣民無數,但他竟然注意到一位被擄的猶太人尼希米面帶愁容,可見尼希米受亞達薛西王的關心與注意。也可以說,尼希米平日是快樂的人,他享受在王前服事的喜樂。許多人可能在當時的王面前如履薄冰。而尼希米是享受工作的人,也是受王關心與注重的人。不只如此,當尼希米表明故鄉城牆被毀,想回去整修時,得到王全力的支持,派軍隊護送及贊助所需的材料。
異鄉之子關心神的國度
尼希米約在西元前445年左右,距離猶太人西元前586年第三次被擄已有一百多年。他生在巴比倫,長在巴比倫,按理說對耶路撒冷及聖殿很陌生。就如同台灣人移民美國,經過一百年後,他們的後代會對台灣感到陌生。
尼希米生長在巴比倫,竟對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毀有如此深厚的感觸,甚至哭泣並禁食禱告,可見時空無法攔阻他對神國度的關心與重視。聖經說你的財寶在哪裡,心也在那裡。尼希米雖身處異鄉,但他對神國度非常關切。
尼希米一行人回到了耶路撒冷,他在那裡住了三天。夜裡就到耶路撒冷破損的城牆察看,其他的官長沒有同行,也不知他的計劃。我在想他為何如此做?應該是想在施工之前,先觀察現場,並在沒人打擾的環境中,思想如何施工及分工。
從第三章可以看出,他在動工前已利用時間來構思工程規模、城牆分段及人員的分配等等。一個成功的領袖,一定要學會事先完整的預備與規劃。
身為務實的管理者,尼希米也知道,讓當地政府介入、參與是不明智的,只會使耶路撒冷的鄰居敵意加深,並無法使當地的居民願意合作。另外,尼希米先前只聽到有人說城牆被毀的消息,但並沒有親眼見到,故此先實地察看、了解狀況,也是一位領導者該有的態度。
在部隊當兵時,長官常會進行精神講話,來提升注意力與士氣,但有的人言之有物,有的平淡無味。尼希米常在最關鍵的時候說出激勵人心。
務實管理並挑旺人心
第二章提到,在準備動工修復城牆的時候,尼希米說:「以後,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我告訴他們我上帝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做這善工。」(二章17-18節)
面對參巴拉等人的嗤笑,尼希米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我們的神必為我們爭戰」。一位好的領袖要知道在關鍵的時刻說關鍵的話,不要沉默不語,任憑惡劣的環境更加惡化。
在第三章提到,尼希米面對城牆的整修,城牆的分段分區,以及哪一段要由誰負責,他都有詳細的規劃與分工,他讓全民總動員,無論是眾祭司、利未人、銀匠、基遍人等都得參與,全員皆兵。
有的以家庭為單位,有的以專長為單位,有的以神的呼召(祭司、利未人等)為服事單位。在十章32-33節,他也分配百姓維持聖殿奉獻。第十一章也提到,他分配百姓有些人住城市,有些人住鄉里。此事頗不容易,因大部份的人喜歡住有田地的鄉里,不願住耶路撒冷。
尼希米多次面對敵人威脅,不卑不亢,冷靜以對。參巴拉是撒瑪利亞省長,且擁有軍隊,勢力龐大。六章2-9節描述,尼希米勇敢地否認敵人無謂的指控,並拒絕與敵人相見。四章4-18節,他將危難帶到神面前,要百姓帶武器施工,僕人一半做工,一半拿槍。另外他不求自己保命,洞察敵人的詭計。
面對權貴不假辭色
第五章記載,猶太人有一些人欺壓自己的百姓,導致飢餓缺糧者為了得糧,典當了自己的田地,葡萄園及房屋,並使自己的兒女做人的僕婢。尼希米面對這些富豪,毫不懼怕,斥責貴冑向弟兄取利,並要他們歸還田地、葡萄園及房屋與利息,並要他們起誓勿再犯。其實無論古今,為政者通常不太敢得罪有權有勢的人,尼希米以一己之力,面對許多的富豪不假辭色,是可敬的領袖。
在尼希米時代,大部份的百姓是貧窮的,尼希米為了不增加百姓的負擔,主動不支薪共十二年,同時還每日預備食物(一隻公牛、六隻肥羊及酒),來給平民及官長吃。這樣的領導者,無論古今,都是很少見的。
一個偉大的領袖一定要察納雅言,並有反省能力,當人從耶路撒冷傳回城牆被毀的消息後,尼希米在禱告中承認自己與父家的罪,他向上帝說:「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一章7節)事實上,城牆被毀,與尼希米本人及他父家關聯不大,尼希米的家應是敬畏神的家,才能教導出這樣愛神的尼希米。
但是尼希米似乎寧可嚴苛要求自己,寧可檢討自己,反省自己,而不是只怪罪他人;這與現今的領袖不一樣,往往出了事情,人人都推給別人,上層推給下層,下層又推給更下層的人。
尼希米的自省能力,給所有的政府官員上了寶貴的課程。
要求百姓遵守神的話語
前面說到,尼希米時代距離猶大國亡國時期已有一百多年,摩西五經照道理應已不再受重視,但在第八章,省長尼希米要求文士以斯拉,在水門寬闊處宣讀律法書,且從清早念到响午。除此之外,他又要百姓守住棚節,並要百姓十一奉獻(十章34-39節),並警戒百姓要守安息日(十三章15節)。尼希米又不怕得罪權貴,將多比雅的家具從聖殿扔出,潔淨聖殿,並禁止百姓與異族通婚。他在亡國被擄一百多年之後能如此守護律法的精神,可見尼希米既是行政領袖,也是屬靈的領袖。
在十二章提到,當城牆順利完工之後,尼希米將百姓分成兩隊,沿著城牆繞行,表達對神的感恩,眾人並獻大祭歡樂。一個知道感謝神的人,一定是個謙卑的人,因為他知道事情能成就不是他自己能,而是神能;知道向神感恩的人,神給他的恩典也更多。「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四章7節)尼希米對神的感恩,證明他是謙卑的領袖。
尼希米記的屬靈教訓
綜合以上的分享,我們可以歸納出尼希米成為領導者的屬靈教訓:
1.領導者要先被領導:尼希米是領導者,但他也受波斯王的領導。
2.職場的迷思—不信主的老闆不容易相處:尼希米與波斯王相處無問題。
3.領導的迷思—不專業的領域無法領導:建築非尼希米專業,但他領導得很好。
4.領導者的垂直關係決定橫向關係:尼希米與神關係好,重禱告與律法書,以致能領導以色列百性。
5.要對外領導者必須要有好的內在:尼希米有美好內在品格,才得到波斯王的關切與支持,自己不領薪水, 也才能服眾。
6.領導者要知道把握機會:當王關切尼希米時,尼希米隨即把握機會,求王賜詔書, 得到即時幫助。
7.領導者要知道恩典來自神:尼希米記常提的一句話: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
8.好的領導者要常以神的事為念:尼希米雖在巴比倫,但心卻常思念以色列(神國)的事。
9.事前預備決定領導者的成敗:尼希米到達耶路撒冷,隨即於夜間到城牆觀察。
10.好的領導者不會向惡勢力低頭:尼希米面對四面八方的威脅,絲毫不退縮。
11.好的領導者隨時準備面對危機:在困境中,尼希米要百姓邊攜武器邊工作,危機處理一流。
12.領導者不要殺雞儆猴,要殺猴儆雞:尼希米處理的外族人士,如擔任撒瑪利亞省長的參巴拉等人都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但尼希米就敢抓大的。
13.好的領導者是啦啦隊隊長:尼希米在修牆之前,會對百姓做精神講話,激勵人心。
14.領導者要知人善任,善於分工:城牆很長,尼希米按人的專長及住處來分工。
15.好的領導者既要處理外交,也要會處理內政:尼希米除了應付外來的威脅,他也處理以色列民富有者欺壓貧窮者的內政問題。
16.領導者的迷思—只顧好幹部就好了:好的領導者當然要以幹部為重,但也不能忽視基層的需要,尼希米處理貧窮百姓的需求,才不致造成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