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韓蕓婧台北報導】我們是帶著靈魂去上班?還是帶著面具去上班?溫哥華安提阿教會白恩拾牧師於九月12日「救贖職場靈性——如何帶著靈魂去上班?」恩約全人轉化協會職場神學講座中,重新探討信仰與職場的關係,幫助會眾整合信仰與職場生活。
三種信仰、工作難以整合的挑戰
現今,許多基督徒將信仰與工作二分化,無論是內在或外在因素,認為工作有「聖俗之分」,除了牧者工作屬於聖,世界上的工作都屬於俗的;或是職場本身不允許談論信仰等,種種問題都造成我們不容易把信仰與工作整合。
白牧師提出三種為何信仰與工作難以整合的挑戰。第一、工作異化:許多人把自己和工作切割,覺得工作只是養家糊口的工具;或是不自覺地在職場把基督徒身分隱藏,甚至無法運用真理面對工作挑戰。
第二、工作和靈修是分開的:靈修時間只有在下班後或到教會才需要操練,導致工作只帶頭腦,卻沒有靈魂。他以聖經馬大和馬利亞為例表示,我們不應將信仰和職場生活完全傾向某一方,而是讓「靜觀默想」和「工作活動」兩者並存。
第三、倫理道德的挑戰。在面對信仰倫理與職場現實的衝突,基督徒經常陷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處境,道德危機讓我們難以真正把信仰和工作整合。
「耶穌的歸耶穌;凱撒的歸凱撒」不好嗎?白牧師解釋,若基督徒強制把信仰和工作分開帶來的結果是分隔化,宛如為自己內心設置了很多的房間,在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時就會自動切換模式,無法坦然面對真實生活,甚至在特定場合會把信仰隱藏,運用另一套生存法則。
白恩拾牧師分享職場與信仰的整合。(韓蕓婧/攝影)
聖經靈性觀VS世俗靈性觀
在1985年第三波職場運動後,隨著全球化影響,人們生活在破碎的職場環境中,認為自己的職位是可以隨意被取代的,於是人類開始去思考到底工作意義和價值在哪裡?
當時,大衛以勒(David Miler)也在《上帝在職場》(God At Work)書中提出信仰與工作整合的四大方向;包括:「倫理應用、呼召經驗、福音宣教、靈性培養」。對此論述,白牧師覺得最核心的本質是「靈性培養」。他說,當我們有好的職場靈性,就有足夠的能力發揮倫理應用、呼召經驗及福音宣教。
現今,職場也講究靈性,世俗靈性觀相信工作是由靈性引導,而非信仰。可以帶人有目的及計劃的生活。此論述極力反對把信仰帶到職場環境,認為宗教和靈性是分開的。
「如果不談宗教,基本上很難談靈性。」白牧師如此說,因為靈性的本質是從宗教發展出來。然而,職場重視靈性意味著,基督徒可以從靈性找到福音切入點,但不是公開談論信仰。
會中,白牧師也帶領弟兄姊妹實務探討在職場上真實面臨的信仰挑戰;除了看見難處,也更多在互動中打開彼此眼界,看見基督徒如何在職場上活出信仰,讓福音能自然地與工作結合。
工作沒有聖俗之分
他說,聖經的靈性觀點明確指出「靈性」就是屬靈,與聖靈是密切相關的。聖靈使我們能結出果子,有倫理品格的生活,也塑造人成為有品德的人,所以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更應該在職場找到「有呼召的靈性生活」。
從聖經中可見,保羅不僅擁有福音工作,他同時也在職場工作。除了我們最熟悉的跟隨基督成為主門徒之外;他本身也是以製造帳篷為業(參考使徒行傳十八章3節),將自己的恩賜運用在愛上帝和愛人的事上。
在保羅的觀點中,所有工作都是為神而做,並沒有分為聖工或世俗的。馬丁路德也稱保羅的觀點為「福音性的呼召」。在世上順從兩種公義,就是藉著「信」被基督稱為「義」;也藉著「愛鄰舍」而有「義」。雖然看似同時順從上帝和世界兩個國度,但白牧師說:「當我們是被上帝統管,就不再被短暫世界的律法和刀劍管轄,因為上帝的國是在世界國度之上的。」
呼召是愈來愈像上帝的旅程
但是我們該如何明白上帝的呼召?白牧師解釋,其實上帝對我們的呼召是「開放式」的,除非本質上是犯罪或是不討神喜悅的工作,不然我們沒有需要因為被蒙召而改變現有工作。因為真正要改變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們對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發揮職場靈性。
白牧師也說,呼召不是在外尋找,而是要回到自己內心,藉著聆聽深處的聲音而得到的。當然,外在因素也是我們可以取得呼召印證的途徑之一。很多時候,神也會透過外在方式讓我們認識自己的恩賜及限制。當發現經過多次努力,路還是被關上時,可以藉此深思這條路是不是上帝對我們的呼召之路?
基本上,神讓我們可以很自由地選擇工作,只要秉持愛神愛鄰舍的誡命,藉著好行為讓非基督徒認同基督徒的靈性。呼召並不是命定我們一定要做什麼,因為它是一個「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旅程,目的是引導我們愈來愈像上帝的樣式和形像,而主耶穌就是我們走在這條呼召之路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