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靈神講座談新世代健康教會 柳子駿牧師:不只建造事工更要建造文化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柳子駿牧師分享建立教會文化先於事工的重要性(梁敬彥攝影)

【記者梁敬彥新北新店報導】一個從小在教會長大的牧家子女(PK)、已經接下父執輩的棒子擔任教會主任牧師的青世代傳道人,如何在新世代建立健康的教會?

台北復興堂柳子駿牧師19日在靈神講座中指出:「新世代的健康教會不能只是花時間建造事工,更要建造文化;這個文化指的是這個群體裏的成員,有共同的目標與看見,願意共同努力;凝聚他們可以共同朝標竿邁進的動力,不是事工及任務,而是彼此相愛產生有溫度的關係。」

新世代普遍有打破框架思維

在台灣教會界現今青世代的年輕牧者中,柳子駿牧師屬於善用網路及新媒體來接觸年輕的未得之民的「網紅牧師」。

他在開場時首先感謝上一代的眾教會牧者及他的父親「大柳」柳健台牧師,為他們這一代六、七年級的青年牧者,留下的美好產業及成全。他表示,下個世代普遍的想法就是想盡辦法打破現有的制度及框架。

「教會的建立絕對不會是設立框架、建造制度或是增長的策略。因為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是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柳子駿問大家:「你/妳對教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每個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柳子駿引用羅馬書十二章2節「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表示,無論是教會傳道人、同工還是信徒,都要學習「離開同溫層」主動接觸新事務。

柳子駿牧師分享
柳子駿牧師分享

正處在「承上啟下」青壯之齡的柳子駿牧師舉例,「嬰兒潮世代」(上一代)與「ㄚ世代」(下一代)生長的環境、時代背景及社會變遷、脈動與生活步調是完全不一樣的。「上一代和下一代就像生長在完全不同的星球」。以對工作的認知來說,上一代普遍朝九晚五,但下一代卻看重自由彈性;上一代偏好穩定性,並排斥不確定性;下一代則是隨遇而安、自由自在,但可以快速調整。

過去15年,心理學家及溝通大師都不斷強調「溝通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但這些年來,當教會及社會都普遍在談「世代隔閡」的問題時,顯而易見的是,代間差異並非只靠溝通就行;因為代間思維不同。

世代本不同需要相互理解

柳子駿舉例,像是他牧養的台北復興堂因為近年會友人數增長、但會堂空間有限,若要所有會友都要同聚一堂,就要另租場地,年輕人只要用Line揪一下就搞定,但長輩通常兩個月前就要先通知,而且在聚會前還要不斷公告提醒。但這沒有什麼對錯,就是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處事方式;

若是兩代之間可以彼此尊重、欣賞,就可以看見神在不同世代持續工作的「新」事,所以特別是負責牧養的教會傳道人,不分年齡,願意「離開同溫層」主動接觸新事物及和自己不同世代的人群是非常重要的。

以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台灣在那段「限制實體聚會」的時間,平常沒有主日直播的教會也開始使用網路及新媒體。但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很多教會是抗拒使用新媒體的。

疫情固然不是眾人所樂見的,但上帝也藉由疫情把更多教會帶進祂工作新的領域,教會要健康、增長,不會是倚靠什麼策略、方法,而是效法耶穌這位做新事的神的榜樣,不要一直陷在教會之間的「同溫層」。

「新世代的教會一定要明白,每個時代都是一代一代往下走的。」柳子駿牧師自嘲,當「I世代」(指從小就跟著智慧型手機成長的2005年之後出生者)都已經出現,他們所有的行為已經是一機在手,便一網搞定了。教會若還停留在過去(的聚會、牧養)模式,不跟上神在新世代所做的脈絡和改變,就會停滯不前。

「新世代教會的牧養,信徒看重的不是事工,而是關係。」柳子駿牧師問大家:「你跟Y、千禧及 I世代的年輕人有話題(可聊)嗎?」柳子駿說,若連「理解」他們都沒辦法先做到,就很難去談後續的青年事工、教會增長策略。

要建立教會文化勝過學習事工

柳子駿牧師引用比爾.強森牧師對教會的「我們(指教會)花時間建造事工,但是沒有建造文化」的提醒表示,教會為了增長,會推動各樣的內聚及外展事工,但任何在其他教會成功帶來人數增長的事工,移植到你的教會未必能有同樣的果效,重點是「這個教會(的成員)的靈裏,想要建造什麼樣的教會?」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世最後的三年半,未曾留下具體的教會增長策略,但他與門徒生活在一起的榜樣,就是塑造初代教會增長的文化。」柳子駿牧師舉例,當主任牧師加入到各小組的Line群組,若是只有任務及事工交代,沒有生活的關心,沒有關係,就很難有事工,真實的關係帶來溫度,一群有溫度的人才有愛人、傳福音的心志和行動,從兩、三個人開始塑造初代教會的文化。柳子駿引用出埃及記第三章15節鼓勵大家,耶和華是世世代代的神,不分世代都要一起來尊崇、傳揚祂。

柳子駿牧師與周神助牧師及張振華牧師合影
柳子駿牧師與周神助牧師及張振華牧師合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