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獻章
「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你們卻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耶和華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我卻愛雅各。』…」(瑪拉基書一章2節)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拉基書四章5-6節)
教會如航行世俗浪潮的戰艦
靈恩派牧師兼聖樂作曲家John Wimber說:「傳道人如同航行大海上的戰艦。」這句話,一語道破從神學院畢業後即進入服事工場的神學生的真實險境:誰知道沿途會撞見什麼樣的洶湧波濤和凶險暗礁?
這話如此引申也行:「教會如同航行大海上的戰艦。」這艘破浪挺進廿一世紀汪洋的兩千年古老船隻,除了過去歷經古典理性主義、自由主義、道德主義、拜金主義、民族主義和極權主義的波濤外,現在面對的還有相對主義、解構主義和縱情主義等後現代的暗礁岩石!
生物學家早就證明溫水比燙水更容易煮死青蛙,利誘比威脅更具殺傷力,啟示錄也印證撒但勾引信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透過權、錢和色的世俗化(啟示錄十七、十八章)。被擄外邦、從波斯歸回的以色列百姓,事奉熱情越來越削減的主要原因,就是世俗化!瑪拉基書讓我們看到,衝擊這艘承載著從被擄之地歸回者的船隻並非「燙水」,而是自我中心、拜金主義、虛假宗教、縱情主義等逐漸侵蝕人心的「溫水」。
被擄歸回百姓事奉熱情減
此時的以色列歸回者,看見那昔日輝煌已是城春草木深的故國景象,與上帝給第一批歸回建聖殿者的應許相差甚遠(哈該書二章8節;撒迦利亞書二章10-13節),開始質疑上帝的主權、尊榮、慈愛、公義和信實;實質上,他們已在行禮如儀的信仰中,悄悄地背棄了與上帝所立的約,任憑來自周遭的世俗化浪潮氾濫成災,從根本覆蓋了上帝選民的婚姻和家庭(瑪拉基書二章10-16節)。
不要小看僅有四章的瑪拉基書,小書仍有大真理;它也絕非教會用於十一奉獻的「藥引」而已。在小先知書的正典次序中,瑪拉基書雖然殿後,卻正好為先知書做總結(猶太人稱之為「先知的印記」),並扮演著新舊約的橋梁和連結,還被特土良稱為「基督教的短裙和邊界」(skirt and boundary of Christianity)。
更重要的是,本先知書代表性學者Andrew Hill就指出,本書力道十足的六篇講章,對象正是陷入世俗化的一群難搞的人。其中有沮喪氣餒的,有憤世嫉俗的,有冷漠剛硬的,有陰險狡猾的,有麻木不仁的,有懷疑不信的,有猜忌多疑的,甚至還有十惡不赦的!
扮演著屬靈導師、牧師、神學家、先知等身分的瑪拉基,勸勉他在世俗世界中打轉的會眾,要緊握全能父神、立約愛的上帝為方向盤(瑪拉基書一章6節),讓真道成為航行浩瀚大海的羅盤。
避免隨世俗化沉淪的秘訣
他強調,要避免隨波逐流地衝撞沿途屬靈暗礁,導致遭受擱淺沉淪厄運的秘訣,就是留心與上帝間的「距離」!正如利未記,瑪拉基書教導著「與上帝的距離乃聖潔的表徵」,靠近上帝就可聖潔,遠離世俗化溫水的危機。信仰本質上,就是與上帝、與人之間的距離!
從本書來看,幸福家庭的定義是,丈夫靠近妻子,父親靠近兒女(瑪拉基書二章14節,四章6節);幸福社會的定義是,有錢有勢的人靠近孤兒寡婦(三章5節);有效獻祭是因祭司靠近上帝,百姓遂靠近上帝(一章6節);「靈性好」就是靠近上帝、敬畏祂(三章16-18節)。摩西寫律法,是要帶以色列人靠近上帝(四章4節);而耶穌到人間,是要使所有世人靠近上帝(三章1節)──因著祂,新約的神百姓可以坦然無懼地親近上帝,因為「愛裡沒有懼怕」(約翰壹書四章18節)!
面臨世俗主義衝擊的廿一世紀教會,可從瑪拉基勸導會眾靠近上帝的六篇講章中,萃取那能夠躲避世界這大海席捲以致淪亡的教導:
1.從歷史墮落來看,復興往往好不過三代:
以色列經過摩西和約書亞兩代後,就陷入士師記這「好不過三代」的潛定律。歸回者在所羅巴伯、哈該、撒迦利亞歸回後,即陷入瑪拉基、以斯拉、尼希米等第二、三代的迷思中。西方教會就是陷入這死胡同,因此教堂變成清真寺或酒吧!以此作為前車之鑑,華人教會必須留意陷入世俗潮流的結局──賣教堂!
2.神兒女跟從主,在主流文化中彷彿拔河:
本書充斥著幾個重要的對比
(轉向神←→轉向世界;敬畏←→藐視;
善人←→惡人;事奉←→不事奉;
屬神←→滅亡;醫治←→咒詛),襯托出信徒得救後就陷入善惡兩造間的拔河(羅馬書七章),也呈現了呼應利未記的寫實真理──不靠近上帝的,必然直奔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混沌境界!
3.懷疑神的慈愛是陷入世俗化的冰山一角:
本書由六個爭辯所組成,關於十一奉獻的信息在第五篇。信徒不肯奉獻絕非是「錢拿不出來」而已,背後隱藏著質疑上帝的主權、尊榮、慈愛、公義和信實等屬性,其中第一個質疑的,就是「上帝還愛著我嗎?」(一章2節)。世俗主義(包括同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神是愛」的誤解和懷疑!
4.世俗化擄走神兒女對祂虔誠敬拜的態度:
從本書所呈現的第二個「神人爭辯」:「…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一章6節),立刻浮顯出上帝被無情地打入「冷宮」,以色列完全不給上帝「面子」!世俗化導致他們驕傲偏激、玩世不恭,與納粹集中營倖存者心理學家弗蘭克(Viktor E. Frankl)所說「在任何既定的情況下,人們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相距遙遠。
5.世俗化潮流衝擊的焦點乃神兒女的婚姻:
先知責備歸回者不僅褻瀆上帝,在婚姻上「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子」(二章14節),導致休妻和暴力,最後父子兩代反目成仇(四章6節)。這提醒走過紅毯之後的夫妻,除了彼此不可意氣乖離,更要隨時靠近上帝一點,遵行安全通則,經營穩固的婚姻共構體,等候主婚者上帝賜下敬虔的後裔!不要成為「暴力分子」,不要落入上帝所憎惡的離婚陷阱,免得讓「嘆息」和「哭泣」成為傷神、傷人兼傷己的生活背景音樂!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章2節)
- 作者簡介:
吳獻章老師
現任華神舊約教授、教牧博士科主任、宣教博士科主任、教牧宣教研究中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