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教會如何陪伴傷心人走過死蔭幽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張雅惠(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

近來,屢屢傳出大學與中學生輕生的社會事件,讓人感到遺憾。筆者過去在教會及學校的職務上,曾經有過處理自殺危機的經驗,在此野人獻曝提供個人看法,希望對教會與社會有所幫助。

靈性關懷的重點在於聆聽

對於學生個人的輔導,根據整合心理治療模式,在功能性的層次上,靈性關懷的重點是以症狀為介入點,除了同理與了解之外,適時透過教導行為與認知技巧,來減輕求助者的痛苦症狀。在可行的範圍內,引導個案做鬆弛練習、去災難化的認知演練,甚至運用敘事治療的問題外化技術,都是可行的輔導策略。

聖經列王紀上十九章記載,先知以利亞被王后耶洗別派兵追殺,以利亞逃亡途中意志消沉、情緒憂鬱,就向上帝求死。上帝為他預備水與餅,等他休息足夠後,體力恢復,又在心靈上安慰他,上帝告訴他,並非只剩他一人大發熱心,還有七千人是信仰虔誠的,使他內心不再有孤獨感,恢復正常功能,繼續為上帝奔走。

在結構性的層次上,靈性關懷的重點在聆聽當事人的生命故事,了解當事人對生命經驗的詮釋,並指認出適應不良的基模。通常適應不良的基模隱藏著當事人的核心信念,久而久之,適應不良的枷鎖造成巨大的人際困難,在絕望之餘易引發自殺的意念與企圖,甚至將自殺作為一種與外界溝通與互動的不良模式。這些行為歷程之發展與演進,都須要花時間探索與洞察,並透過矯正性的經驗去重建新的行為模式。

聖經記載,當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城居民罪惡滔天,上帝差遣以色列國先知約拿去敵國傳遞警告。約拿先是拒絕後來順服,到尼尼微城傳講預言後,全城百姓禁食悔悟。上帝見尼尼微城居民悔改,就不降災給他們。約拿見神未降災給尼尼微人,大為發怒,就向神禱告說:「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約拿書四章3節)

約拿內在的自我認同與生存意義,原本透過上帝的差遣而建立,然而他根深柢固的認知基模,因上帝的計畫改變而受到衝擊,於是約拿求死表達其憤怒。上帝以數次的隱喻行動,耐心引導約拿洞察自己內心,並透過不離不棄的經驗,矯正約拿舊有的思考模式,這是結構層次上的輔導案例。

在認知層面上轉化苦難的意義

在關係的層次上,個案的核心信念常來自重大關係者,困難的人際關係常是人生困苦的來源,然而最困難的是與神的關係發生裂痕。因此,關係的議題不只侷限在人際領域,還有人神關係的領域。採取基督教整合心理模式的助人者,會協助個案在生活困難中探索個案與人、與神的關係,引導個案深入了解自己對生命經驗所詮釋的意義,及對神的觀點。

舊約聖經人物約伯是個義人,卻無故遭受到重大災難失去財務與兒女,並且健康出現嚴重問題。約伯責怪神、憤恨人的指正,向上帝求死。後來上帝親自向約伯顯現,面對約伯的痛苦並接納約伯的控訴,重新與約伯建立新的關係。

基督教很多苦難神學的討論,都在幫助基督徒重新建立盼望、與神連結,無論人遇到何種無法解釋的苦難,基督徒相信耶穌在十字架上與人同負一軛,耶穌為人贖罪受苦而流盡寶血,使仰望祂的人能經歷死裡復活的大能。受苦,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彰顯出世人所不能理解的榮耀,使相信的人能從靈性掙扎中得到醫治與釋放。

湯森在所著的《妥善處理自殺個案》書中,提到自殺防治的三個重點:與神建立關係以獲得正面的靈性支持;與教會弟兄姊妹建立關係,能獲得情緒及生活功能上的支持。除此,在認知層面上轉化苦難的意義,能使絕望者恢復生存動機。

歸納湯森的自殺輔導方式,呼應「基督教整合心理治療模式」中的三層面輔導工作:在功能面提供情感支持,並幫助個案維持基本生活能力;在結構面協助個案探索內在心靈的自我認同與行為模式;在關係面堅固個案與人、與神的關係。

建立團隊處理自殺危機

從上述長期的個人關懷工作中會發現,幫助有自殺危機的個案在教會中獲得人際支持是很重要的工作,以下就筆者的經驗在評估、轉介、持續支持與教育層面上,提供處理自殺危機實務參考:

(一)評估自殺危機
任何人接觸到有自殺危機的人都可以進行評估,不要慌張,不要害怕討論自殺的議題,評估重點在估算致命性及尋找保護因子。自殺初級評估是以低、中、高級危險程度作為指標,當有自殺意念而無行動企圖者設定為低級危險,有自殺企圖則列為中級危險,而有自殺行為者列為有高級危險。

若可行,評估時再根據內心痛苦程度、壓力程度、激躁程度、無望感程度、自我厭惡程度五個指標進行評估,會更具體。在做初級評估的時候必須要發揮高度的同理心技巧,感受個案的情感,理解個案的想法,盡量不要馬上以宗教律法的價值觀進行批判,而盡量討論是否有留住生命的理由。

評估是處理自殺危機非常重要的工作,結果將會影響後續的危機處理程序。在評估中,若對個案的同理不夠、對個案的訊息掌握不清或不足、輔導者本身的焦慮與害怕、輔導者過度自信或過度依賴、輔導者太強調個案個人因素而忽略環境因素、評估過程標籤化或類別化,都容易造成評估錯誤。

(二)協助轉介以尋求資源
評估之後,就要採取必要行動。由於教會不是專業輔導或醫療機構,在自殺危機中擔任的角色是協助個案求助並給予支持,因此,站在個案最大利益的考量下,協助轉介個案以尋求資源是教會最重要的任務。以下分成四點說明:

1.有自殺意念時即可通報自殺防治中心
當發現個案有自殺意念時,不要盲目地為他保密,而要突破心防,啟發個案活下去的盼望,並讓個案知道為取得更多資源介入輔導工作,可以尋求自殺防治中心的協助。

2.非常緊急時通報警察
如發現個案有危及生命之緊急情況,若無人可以及時陪同就醫,應立即通報警察機關110或消防機關119派員前往現場處理;若個案符合「精神衛生法」第32條第1項之規定,應請警察及消防機關立即護送前往就近適當之醫療機構就醫。

3.陪同就醫
如果個案本身有精神疾病史,或正在服藥,應立即鼓勵個案就醫或陪同就醫,請醫生重新評估並進行藥物治療。若個案有服藥過量的自殺企圖,則必須請求家人或個案可信任的人管控藥物,務必達到藥物治療的穩定性,以確保藥物不被過量服用的安全性。

4.建立24小時危機處理團隊
在自殺危機未解除前,不能讓有自殺企圖或自殺未遂的個案落單,必須與個案討論「不自殺約定」,並在個案同意下,通報相關親友共同組成危機處理團隊,一旦個案又興起自殺衝動時,就能有求助的管道。
有關自殺危機處理必須遵守兩項原則:保命優先與最小揭露原則。保命優先原則在於讓個案明白通報相關資源的重要性,必須適時打破隱私保密的協定,好讓相關的資源進入危機處理系統,共同幫助個案度過難關。

但是為了日後心理復健,在通報資源的過程以最小揭露原則進行。教會輔導人員必須評估個案的最大利益,非直接相關人員不要告知,以免造成個案的另一重壓力,妨礙日後的心理復健。

(三)持續支持與教育
由於自殺危機常會持續一段時間,筆者建議教會參考健康管理三級預防模式,進行自殺防治以建置安全網絡。三級預防概念如下:

 

一級預防:強調政策性、環境性、教育性、互動性的全面預防,確立哪些是危險與保護因素,以提升保護因素並降低危險因素。關於一級預防工作,可以分級分層,以不同階段、不同目標的方式進行。
對於一般教會的會眾,預防工作的目標在於教導會眾認識信仰,透過信仰知識與其他領域的整合,增進會眾的心理健康。筆者曾在教會協助辦理有益心理健康的活動,除了幫助會眾認識聖經,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信念,還辦理探索自我、情緒管理與紓壓、人際關係等議題的講座,提升會眾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希望感。

二級介入:找出高危險族群,提供深度關懷,以便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減少憂鬱自傷發生的可能性或嚴重性。由於教會牧師與同工原本就有關懷探訪的工作,教會可針對需要高度關懷的對象,辦理特定的心理健康活動,提升高風險對象的心理抗壓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降低自殺危機。

若教會有辦理一級預防工作,通常會在這些活動中,發現需要高度關懷的對象。筆者曾在教會辦理心理健康讀書會,邀請需要高度關懷的成員參加,並邀請對成員有幫助的會友參加,形成支持團體,直到危機解除。

三級善後:危機事件發生時,教會輔導人員必須依據其危機事件的狀態,動員團隊處理相關後續事件,其主要目的在於避免衝擊擴大,降低事件的負面影響,將危機轉化為轉機。三級工作的具體工作在於,預防自殺未遂者與自殺身亡者的周遭朋友或親友模仿自殺,對象包括計畫要自殺的人、自殺未遂者,以及自殺身亡者有關的周遭人員。

對於自殺未遂的會友,一定不能讓他們落單,必須有其信任的人日夜陪伴,並移除所有可能致命的物品,包括醫生開立的藥物。有些醫院會將這些自殺未遂者留院治療,有些醫院則鼓勵當事人盡早重新進入正常生活圈;若未住院治療,教會輔導團隊要更積極的介入輔導,最好能與心理或社工專業人員合作,形成復健團隊。如果不幸事件已發生,則要對目睹人員及不同接觸的對象,分層分階段即時施與心理復健輔導。

綜合上述三級預防概念,筆者建議教會採取上述表格的教會防治工作。在其中,就各個不同的預防工作層級,列出具體措施及相關人員與組織。

以上是筆者個人的經驗與建議,盼望教會發揮自殺防治的功能,協助絕望的人在信仰中找到活下去的力量,享受上帝的恩典,彰顯上帝的愛與慈悲。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