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巿原住民族社會關懷協會表示,「malimali」是排灣族感謝的意思。透過舉辦「malimali關懷音樂會」邀請高雄長期關懷原住民事務的教會,於2020年的尾聲一同數算神的恩典、向神獻上感謝,並感謝高雄眾教會的關心與支持。
活動中年繼最小的表演者為來自原鄉茂林國小25位師生,平均年齡8歲,透過祭典歌曲、傳統歌謠,讓都會區的原住民沉醉在美妙的歌謠中,想起過往在部落的回憶。
最年長的為82歲來自鎮海教會的廖金絹長老(族名:Lailai)(排灣族),她帶來〈主啊!求祢差遣我〉詩歌,唱功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廖金絹奶奶表示:「感謝主!這把年紀還有能力付出,會持續全心全意為主做工,像合唱歌曲主啊!求祢差遣我。」
青年創作組之表演者之一尤天予,表演自創曲目〈永遠的愛〉。喜歡唱詩歌的她,不僅透過純淨的嗓音唱出對上帝的愛,創作概念更是將魯凱族以「擬人」的方式敘述自己。歌詞雖短,旋律簡單,表達神對我們的愛也是如此直接,無需過多的裝飾,卻直達人心。
都會原民 面臨族群認同問題
根據高雄巿政府民政局統計,都會區原住民人口數有2萬7,218人。相對於主流的漢人社會,「都市原住民」尤其是來到都市工作的第一代,雖然為了家庭到都會區打拼,然而在面對潛在的階級關係、族群歧視時,不一定有機會達到階層流動,所面臨的生活挑戰巨大。再加上都會區的原住民較分散,不若部落地區的原住民有強大的凝聚力,也會造成下一代文化失落、族群認同等問題。
表演者尤天予接受專訪時表示,她現在任職於新北市一所國小,家鄉在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父親在屏東的谷川長老教會擔任牧師。由於常常參與教會服事,因此幾乎每週往來台北、高雄、屏東。就她所觀察「都市原住民」不太願意提起自己的身分,有一部份原因是在現代社會裡,沒有創造一種對原住民完全接納的空間。不單單是原住民,許多的新住民也有這個狀況,使得大家並不會強調自己的身分,慢慢地忘記自己的根源。
以原民身分為榮 在患難中仰望神
尤天予表示,他在學校裡教導同樣是原住民的孩子時,會用心陪伴孩子,並告訴孩子,不能等著大環境改變,而是要從心裡認知,並以自己的身份為榮。
由於都市的原民青年,較少有機會在原鄉部落生活,因而較不容易和其原鄉部落與族群文化產生緊密連結,若是連信仰也流失,當面臨許多文化、價值觀衝突時,會讓許多原民青年產生許多的矛盾與掙扎。普遍會有的狀況是會害怕與人溝通,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想法。然而透過相同的信仰,原住民朋友可以更容易地與人連結,倚靠神度過許多生活上的難關與挑戰。
「信仰對原住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份,禱告更是無聲的力量。」尤天予表示,以好茶村來說,曾經被88風災滅村,當族人從村莊搬到比較都會地區的永久屋時,最想建立的是「教會」,教會是村民的信仰、文化、生活重心,上帝的愛,是所有人在患難中最真實的倚靠。
十一間教會原民大合唱
此次活動中邀請到高雄地區許多教會參與表演,如茂林國小以及11所教會機構,包括鳳原長老教會、果貿長老教會、美港長者教會、昌源長老教會、永生長老教會、台灣鎮海基督教會、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鳳山教會、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多納教會、高雄基督教宣聖教會、中華循理會佳音教會、高雄原住民大專學生宣教中心……等。音樂會最後尾聲,邀請高雄巿議員范織欽服務團隊一行30人,帶領眾人大合唱〈普世歡騰〉,慶祝聖誕佳節來到。
高雄巿原住民族社會關懷協會海睿洋理事長致詞時表示,該會以高雄巿原住民族群為關懷對象,藉由連結教會的力量,將「都市原住民」凝聚在一起。特別感謝高雄巿議員范織欽促成這次音樂盛會,透過傳統歌謠及詩歌活動,將原住民特殊音樂性及語言融入其中,讓都會區原住民及社會大眾能接觸與了解原住民詩歌,一同在詩歌中敬拜讚美神、數算恩典。
高雄巿議員范織欽表示,都會區原住民過得很艱難,離開部落為了生計打拼,盼政府能重視其權益。也很感謝眾教會的支持,一同在聖誕佳節用詩歌讚美敬拜上帝,用歌聲、才藝、創作傳遞原住民族老中青幼生生不息的溫度與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