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的信仰vs真實的信心
檢舉
◎文亮(湖光教會主任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六章1-8節
「行善」和「禱告」是猶太社會中,很重要的兩項屬靈操練,但既是屬靈敬虔的美事,為什麼耶穌要重新教導呢?
原來是因為當時的百姓,已...
經文:馬太福音六章1-8節
「行善」和「禱告」是猶太社會中,很重要的兩項屬靈操練,但既是屬靈敬虔的美事,為什麼耶穌要重新教導呢?
原來是因為當時的百姓,已讓原本宗教敬虔的行為,淪落為假冒為善的虛偽,所以耶穌不得不針對他們以為的敬虔,做出深切的教導和提醒:虛偽的信仰,既不能討上帝喜悅,也不能使人得救。
辨別行善的動機
讓我們想想:人為什麼會假冒為善、活在虛偽之中?一種是為了討好人,得人的榮耀。很多人傾向從別人的肯定和掌聲中,尋找自我的定位;然而,因為做不到人們所期待的,卻又希望得到稱讚,只好虛假地偽裝出很好的樣子,所作所為的背後,帶著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實際上並不能得神的稱讚,也只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另一種假冒為善的動機,是為了討好神。一般人相信上天有賞善罰惡的能力,所以,討好神是自古以來許多宗教信仰必然存在的觀念。許多宗教都有功德觀,做得好,就可以得到祝福;人做不好,將會受到刑罰和虧損。
對於其他宗教如何定義,我們不予置評,但自古至今仍有許多基督教會,在教導中出現功德觀的錯謬觀念,認為好行為,是討好上帝、蒙神賜福的關鍵。這樣的動機並不正確,也會讓基督徒落入虛偽的信仰中。
舊約中的該隱和亞伯,他們獻祭是否蒙神悅納,關鍵絕不是因著他們的祭物,而是因著他們的生命(上帝並非是需要或貪愛祭物的神)。而新約中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即使所行的在人的眼中已經看為不錯,但神所在乎的,是他們的內在生命,而非外在所為。
我們必須審視服事的動機,若不是出於對耶穌愛的回應、對神救恩的回報,只是以為能藉此向神換取更多好處,那麼我們做任何事情,一點都不能討好神。這樣的基督徒,並非真正擁有重生得救的生命,而是落入假冒為善(虛偽)的光景了。
離開虛偽的信仰
所謂虛偽的信仰,是指人所訂定出一套錯誤的、不合乎上帝真理的、扭曲或罪惡的價值觀。就如同耶穌教導的當時,社會定義的價值觀,就是要把善事行在人前,為了得到上帝和人的稱讚。但耶穌知道,那不是上帝對行善的定義。「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書四章17節)才是神給我們對善行的定義:人被造的本能就是應該要行出善,因為神是至善的。
今天的基督徒是否也活在虛偽的信仰中?以為一個好基督徒、蒙福的基督徒,就是要滿足所有的屬靈要求,表現出人們所欽羨的屬靈樣貌,但那並不是真的屬靈。我們必須辨識哪些是虛偽的,諸如:假意作很長的禱告、用華麗的詞藻禱告,讀經很多卻不求甚解;屬靈的口頭禪不離口,卻口是心非;表現得很有愛心又屬靈,卻只是想得人的稱讚……。
我們必須離開虛偽的信仰,才能活在上帝創造的心意裡,也是我們活出真實自我的唯一出路。
建立真實的信心生活
耶穌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馬太福音六章3節)乃是要我們擺脫虛偽,活出真實有信心的生活。「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不是怕讓人知道,或刻意掩蓋不讓人知道,而是要審視我們行善的動機,是為了榮耀神?或炫耀自己?若是為了後者,那我們做得再多,都不能得到神的肯定;若是為了榮耀神,那麼上帝必定察驗和記念人所做的。
擁有真實信心的生活,並不需要他人來稱讚。而耶穌所指的要「行在暗中」,並非要我們偷偷摸摸或刻意隱藏,乃是希望不刻意要讓人知道而獲得肯定。
擺脫虛偽的信仰,建立真實的信心,是每個基督門徒必須自我檢視、認真以對、並竭力活出的生命,願我們從耶穌的提醒中,可以看見自己的光景,並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的更新,以及自我在屬靈上認真的操練,在這虛假、偽善的世代,仍能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成為榮神益人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