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年疫情後的大事件,疫情爆發後的三月至九月馬來西亞超過3萬家企業倒閉、日本超過400間企業倒閉;許多以觀光產業為主的國家,也都暫停營業或面臨關門危機。根據彭博通訊社引用亞倫艾倫顧問公司(Aaron Allen & Associates)的預測指出,美國可能因疫情影響,會有多達23萬1000家餐館面臨倒閉潮。
面對未來詭譎多變的世界經濟,我們是否準備好接招了呢?
恐懼不安在世界蔓延
最近剛前往加拿大溫哥華的CBMC國際基督徒工商人員協會總幹事南岳君談到,加拿大的新聞每天都在談論,如何因應疫情,以及各行各業受到疫情的衝擊。這是一種對疫病的「恐懼」與對未來的「不安」。雖然近日英國、美國和加拿大都開始有了第一批的新冠疫苗,但是對於整體疫情是否可以控制,或何時可以控制,仍是眾說紛紜。
「身在台灣的我們,『如常』生活與全世界的『不尋常』,是很大的對比。親自到了北美國家,才能真正深刻的體會。」南岳君表示,在加拿大因疫情的影響下,整體氛圍充滿恐懼,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大家覺得外出是危險的。
科技動能縮短距離 帶來產業變化
疫情為經濟帶來了質的變化,大家開始思考網路科技的應用。南岳君說:「靠著現代發達的通訊科技,過去一週我幾乎沒有錯過台灣的會議、或是任何一場聚會,每天都能夠透過Zoom或Line,參加總會的早禱會,並參加許多分會早上或中午的聚會。科技確實可以縮短『連結』的距離,在疫情時代下反而帶來了更多的互動。」
南岳君表示,過去時代的會議都是出差、坐飛機才能進行,現在每個禮拜都可以參加跨國會議,特別在疫情的影響下更突顯了便利性。「CBMC現在的跨國會議都透過zoom來開會,所以我也不斷參加亞洲地區領袖會議,或是藉由通訊軟體,了解對方的情況互相代禱。」
例如,南岳君也在疫情期間為一位在尼泊爾工作的弟兄代禱,他的家人因染疫離世,讓他體認到即便在尼泊爾那麼遙遠的地方,也能透過科技傳遞代禱,使那顆深切關懷的心,透過科技而能緊緊相繫。
南岳君指出,全球經濟、整體人類生活模式正在改變,大家因為疫情無法出門,雖然「實體動能」變小了,卻看見「科技動能」增加。以加拿大的現況來看,越是依賴實體客戶的店面都面臨倒閉,如傳統零售產業。然而「網購」、「宅經濟」商機卻大幅增長。
疫情改變世界 唯有愛不能改變
「雖然疫情改變了整個大環境,但是唯有『愛心』是沒有辦法被阻擋的。」南岳君引用羅馬書八章37-39節指出,「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雖然疫情使我們有所受限,然而透過我們的愛心、為他人的代禱,以及心理上的支持,讓我們能夠在這個疫情時代下,為世界帶來溫暖與盼望。
吳道昌長老(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冠冕真道理財協會理事長)於十一月的「禧年聖經經濟倫理研討會」中指出,台灣有地理、民主、科技和信仰上的優勢,在這場疫情中帶來三個提醒:
一、「大使命企業」為末世作供應:企業經營的目的,除了榮耀神、支持基督事工、發揮屬靈影響力,也應預備為末世物資的供應;
二、「全球化生產」的再思:以前找第三國生產,現在不能全靠國外,須把生產線移到國內。
三、「台灣」為華人宣教中心:台灣人不應只求自己得祝福,也應祝福別人。
特別是基督徒要做神的忠心管家,便更要懂得祝福別人。使台灣成為華人宣教中心,肩負大使命,將福音傳到世界各地。
疫情時代「宅經濟」極大化
籌組青年復興者聯盟的GHC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表示,疫情時代下重創傳統產業、觀光旅遊業、服務業等,然而我們也看到「宅經濟」市場因著疫情的影響而極大化。現在已經不再是相同產業互相競爭,而是更迅速的「跨界競爭」,改變以往經濟模式。「這是一個跨產業競爭的時代,顛覆了既有的營運模式。」例如在外送平台的蓬勃發展之下,使得近期泡麵的銷售量大幅下滑。因為U-bike興起,使得計程車業績減少,因人們發現短程的交通不再需要計程車,騎個人U-bike就可以取代價格較高昂的計程車,也可減少與人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等。
經濟動蕩 信仰備受考驗
陳維濬牧師表示,經濟層面受到影響的同時,教會的營運模式也正被檢視著,如教會的牧養模式、奉獻模式、聚會模式。
陳維濬牧師表示,「每次的時代動盪,都在考驗教會的應對,以及檢視教會有沒有偏離?是否還跟隨主耶穌?」當疫情影響教會實體聚會時,上帝讓我們每個人都回到最真實的信仰,重新檢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台南市沐光教會林煜茹青年傳道表示,雖然疫情時代如篩麥子,在艱難的環境中考驗著信徒的信仰,然而傳道人也要積極幫助弟兄姊妹們找到最適合的替代方案,並能在聚會中忠實呈現信仰的本質,而不只是流於形式而已。
經濟蕭條時代 人心渴望被愛
勇敢於今年十二月開幕的跨界教會劉智銘傳道表示,雖然疫情重創世界經濟,當物質層面缺乏時,心靈層面的需求會極速加增,人心渴望被關懷、被理解,教會在疫情時代要能更多地參與、關心公共事務,進而全面影響城市,若能連結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跨越及合作,體現的公共關懷,使得教會不斷對城市發聲,便能建立起一個真實的、在情感上有生命連結的、有機的生命共同體,真實活出初代教會的信仰群體。
若台灣也面臨疫情困境,教會要能在這個時代裡成為人們的幫助與需要,例如針對窮乏人的需要,佈建人道關懷的聯絡網,在地方政府、民間機構、地方教會,不放棄地關注在窮乏人需要上面去做資源整合。劉智銘傳道表示:「疫情時代下教會更需要『以開放的心態來應萬變』不分彼此攜手合作,跨界整合、資訊串聯、創新運用,走向新格局。」
2020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