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培養孩子任性,還是韌性?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武自珍(心理諮商師) 過去心理學長時間研究創傷對日後人格特質的影響,現在學者們則有興趣研究那些經歷重創挫折下,沒被打敗還能克服並活得精彩的例子,希望發現這些遭重創後有能力復原的人有什麼過人之處...
◎武自珍(心理諮商師)

過去心理學長時間研究創傷對日後人格特質的影響,現在學者們則有興趣研究那些經歷重創挫折下,沒被打敗還能克服並活得精彩的例子,希望發現這些遭重創後有能力復原的人有什麼過人之處?是天生?是後天?有什麼是形成韌性的關鍵因素呢?

父母的反應會影響孩子
目前有些學者的看法是面對挫折,能夠情緒平穩、不拘泥原先自己固有的解題習慣,用開放的態度、樂觀的詮釋挫折,以及有點幽默感、擁有支持系統的人,比較能夠在困境中不被打敗,且能另尋出路。
當孩子做了一件你認為失敗之事的時候,做父母的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何反應呢?父母的反應模式往往培養出孩子界定自己失敗的習慣。

孩子會不自覺地複製父母對失敗的定義跟詮釋,一次一次的反應就成為孩子記憶中的檔案,下一次,孩子有一件自己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自然地,解釋失敗的檔案就出現跟目前面對的事實來配對了:「我失敗了,我就是……」

孩子做了一件不如你要求的事情時,如果父母的反應是:「你看你!就是這樣做事,就是這麼不小心!」這句話就是告訴他,他是一個做事不小心的人。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件事情都做不好 !」這樣就是告訴他,只要有一件事情做不好,他就是一個不夠聰明又笨的人!「你看看你現在成績這麼爛!將來怎麼會有出息!」這樣是間接地告訴孩子,只要現在一件事情失敗,就沒有未來了!

想想,當父母這樣反應的時候,孩子學習到的是什麼?

一、我全部的價值是由一件事來決定的,所以犯一次錯我就沒價值了。容易為少數失敗的事件就否定自己的價值。

二、因為父母不斷地告訴孩子,一件事的成敗,就決定了我未來的成功與否,後果太嚴重了,養成孩子只要想到事情有一點失敗的可能,就自己主動放棄的習慣,因為很怕失敗的結果,結果失去可能成功的機會。

三、事情只要有一點不順心,就證明全是因為我不夠好,不用心,不夠認真,不夠優秀。自動告訴自己「我沒有用!」很快地放棄努力,不容易有繼續嘗試的毅力及勇氣。

四、我只要做錯事,爸爸媽媽就會非常不高興。我失敗使父母丟臉,爸媽一定會對我失望,以為爸媽只看重自己的成績或表現,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不敢跟父母求助的結果,使失敗的時候沒有機會得到最需要的支持與協助,來度過難熬的受挫日子。

五、沒有機會學習正面詮釋受挫事實的方法,也沒養成如何忍受挫折的能力及條件。

當然,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表現優越成功,因為我們疼愛他們,所以有期望、有標準。失望了,有情緒反應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的能力往往是在不斷挫折中學習培養出來的,給孩子機會學習不怕挫折,協助他們克服困難,在一次次的挫折後,培養出最終成功的毅力,關鍵在父母的手中喔!

用正面的態度詮釋挫折
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自己對這件事的詮釋是非常關鍵的。要如何給孩子「失敗」這件事的正確解釋呢?察覺自己腦中原始檔案中,自己如何詮釋挫折失敗,領悟並且加以更新是第一步。

請試著重想一遍孩子的挫折事實。

一、孩子的這一次表現不如我們的期待,並不代表他所做的所有事都讓我們失望。

二、孩子行為不合父母期待,並不表示是他是個壞孩子,只是一個現在沒有辦法做到父母的標準,而需要幫助的普通孩子。

三、孩子一次的失敗,只是某年某月某日做了一件不成功的事,並不代表他以後都會是一個失敗的人。

四、孩子今天的失敗,並不代表他有意辜負你對他的培育,只是代表他是一個正常發展中的孩子。他有他的限制,跟你的辛苦培育是沒有關係的。

父母自己先對失敗有更新正面的詮釋,再協助孩子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不理想的環境,幫助孩子敞開心胸,用不同的角度來看自己的遭遇, 可以提升孩子的毅力。

現代的教育制度獎勵一時的成就,每個學科、每次測驗的成績都是鑑定孩子是否成功的指標。若是父母不能接受自己孩子不夠好,就會不斷地制約孩子、擔心失敗的反應模式。

父母自己不能面對失敗的態度,無形中培養出孩子膽怯、害怕挑戰的人格特質。若你不能接受孩子在某一階段、某一個項目中失敗,你就有可能使你的孩子失去面對挫折的韌性。

孩子面對任何有可能失敗的挑戰時,在想法中就叫自己放棄了,更別說面對它或者爭取一個可能敗部復活的機會。若一直以安全為最大考量的人生態度,不能接受新的挑戰,常常放棄自己的理想,就成為制約後的習慣反應。在未來世界中,父母總不希望孩子退縮沒自信吧!

協助孩子超越自我設限
鼓勵孩子,失敗的時候願意再次接受挑戰,是未來孩子能夠活得有自信的條件。父母現在可以怎麼做呢?找出孩子的強項並加以培養,讓孩子有被稱讚的機會。喜歡觀察的孩子,帶他們到博物館找主題讓他觀察,回來協助他說給爸爸或媽媽聽,訓練觀察表達。

有畫畫恩賜的,就給他角落可以安心畫畫;手巧的孩子讓他做些家事,完成後鼓勵他。自信可以由各個經驗中獲得。如果只在兒女最不擅長的科目中尋找自信的來源,這樣很不實際!

也許你不能保證孩子未來就業的狀況,但是你的孩子如何認定自己的價值,他對環境友善與否的判斷,他受挫時的反應,能不能有重新開始的毅力與勇氣,肯定深受父母的反應影響。

你可以幫助孩子擁有在挫折中不喪失志氣的能力,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因為自己某方面不夠優秀,而否定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優勢。把自己的生命看成長期的投資,可以看重自己生命的成長,而超越一時不夠優秀的事實。

我們可以協助孩子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不理想的環境,幫助孩子敞開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自己的遭遇經驗,並且協助孩子轉換注意的焦點,提高挫折忍受的能力是父母現在可以投資的教養重點。

(本文摘自《別當除草機父母》,武自珍 著,商周出版)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