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分數』綁架親子關係,如何陪伴孩子走過課業壓力
檢舉
考試對多數學生都是煎熬的,但拿到成績,對許多家庭,才是另一場『考試』的開始…
「這是上高中的第11次段考、第11次考差、第11次難過。我不知道我在幹嘛;我難過,為自己難過。我付出多少努力,一次次被打入冷宮,一次次的失敗!問題似乎陷入無解,我越趨絕望了!」這是某明星高中生在「靠北XX中」的留言,滿滿都是學生因成績不理想而深深感嘆的沮喪和失落。
這種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沮喪失望、自我放棄,甚至更嚴重者以自殺結束青春生命的情況,存在於台灣各個求學階段。許多孩子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沮喪,又害怕父母失望,漸漸與父母親出現代溝,漸行漸遠。
拿到成績 是另一場家庭『考試』的開始
考試對多數的學生都是煎熬的,但考完試拿到成績單時,對許多家庭而言,才是另一場「考試」的開始,考驗著 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成績。
成績發下來,孩子要面對的不只是自己考幾分,背後更大的憂慮是有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和期待」,達到理想的分數,肯定皆大歡喜,但如果沒有呢?嚴重一點,孩子會焦慮得不敢回家、甚至竄改分數,對孩子而言,「考不好」也承擔著極大的壓力。
家長們究竟要拘泥於分數與期待,還是該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考試」,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考不好 家長面對前 請先『停、看、聽』
一、「停」,先停止對於孩子考差的情緒反應: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難看的分數,繼而,錯誤連篇的「粗心大意」,火氣越來越大,考試前沒有認真念書,偷打電動、玩手機的「新仇舊恨」一一浮上心頭,越想越火,真想好好跟他們算算總帳。
這時,需要「停」下來,因為情緒點燃炸藥,對於改善成績不一定有幫助,關係也會變得更差,所以,絕對不能讓分數綁架了親子關係。這時,這些提醒會有幫助:『一次考不好不等於每次都考不好,一科考不好不代表每一科都不好,考試失敗不等於人生失敗,孩子若已經盡力了,他也會自責難過…』,用理性想法取代情緒感受,先處理好自己、才能進一步幫助孩子。不要忘記,情緒管理也需要不斷操練,才會越來越老練。
二、「聽」,聽聽看孩子的想法:
「考差好丟臉!」「如果我有檢查的話…」「題目好難,我班排名在…」孩子的挫折,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或是,有些分數以外的情況是我們不了解的。
先聽聽看孩子怎麼說,盡量用開放式的問題當開場白,創造可以談的氛圍:「今天心情不太好,怎麼啦?」避免判斷字眼:「一定是考很爛,怎麼老是這樣?」多用同理對話:「你一定也覺得很難過、懊惱,對嗎?」,而不是落井下石:「誰叫你那麼粗心?活該!」;讓孩子覺得被同理,才能開敞對話大門。
三、「看」,陪孩子一起討論如何解決改善:
考不好是「果」,要找到「因」才能對症下藥。原因可能包括:學習有困難、不適應老師的教法、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讀書時間不夠或分配不均、缺乏學習動機,沒用對讀書方法,甚至孩子遇到霸凌,害怕上學,也可能反應在成績上,值得深入了解,別總是把考不好簡單歸咎於孩子不認真、花太多時間在上網、打電動。
有些孩子回家拚命打電動,也有可能是在逃避課業壓力,或許某部份課業特別難,他不知道怎麼突破,於是藉著做別的事來拖延、逃避。可惜很多父母只看到孩子打電動這個表象,於是給更多、更嚴的規範,卻沒看到他真正的困難。
父母要關心孩子「整體的學習」,不要只關注「分數」,比如孩子在學校過得開心嗎?跟同學處得怎麼樣?
用愛陪伴孩子走過難處
陪伴是一場長期抗戰,孩子需要父母正面肯定,當面鼓勵、用書寫等方式都很好,我們不知道孩子何時可以走出困境,但要讓他們知道父母的接納與愛永遠在,父母的陪伴,可以協助孩子走過難處,充滿自信的跳得更高更遠。(本文由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