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提名人的宗教信仰呈現多元化分佈。至少有九名天主教徒,與拜登信仰一致,佔多數;還有六名猶太裔。如果合併算上醫務總監,則有兩名非裔浸信會友及兩位印度教徒。
至於大力支持川普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則在內閣中缺席。
在2016年和2020年的大選中,白人福音派基督徒(在美國的宗教人口佔比15%)大力支持川普,同時也佔內閣多數;包括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以及因國會示威事件而辭職的教育部長貝琪.戴弗斯(Betsy DeVos)、農業部長桑尼.帕度(Sonny Perdue)以及能源部長瑞克.裴利(Rick Perry)、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和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史考特.普魯特(Scott Pruitt)。
美國政治學教授溫迪.史穆斯(Wendy Smooth)接受BBC訪問時說,內閣成員的任命通常釋放總統所要傳達的多重信號,例如執政理念、價值觀、政策導向;但也是一種間接的認同標誌。這種象徵意義,即便沒有量化指標,可以精確衡量;但它確實存在,而且會體現在政治活動的各種細節中。
在前一任民主黨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內,曾邀請白人福音派的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參與2008年就職典禮;也曾邀請佛羅里達州北地教會(Northland Church)約爾.杭特(Joel Hunter)牧師擔任宗教顧問。
拜登被美國主流媒體塑造成敬虔的天主教徒,經常參與彌撒、引述聖經經文;而他到目前為止,仍未向白人福音派基督徒遞出橄欖枝。
拜登內閣成員的信仰背景初步分析如下:
天主教徒比例最高
提名的內閣名單中,天主教徒人數比例居首位,包括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內政部長哈蘭(Deb Haaland)、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農業部長維爾薩克(Thomas James Vilsack)、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勞工部長華爾希(Marty Walsh)、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長麥克多諾(Denis Richard McDonough)、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Mulhern Granholm)、美國總統氣候特使約翰.凱瑞(John Cerry)。其中,內政部長哈蘭也是美國歷史上首位擔任這個要職的美洲原住民。
其中,擔任勞工部長的前波士頓市長華爾希是知名的天主教徒。他常在演說中強調「願祢的旨意成就」。天主教媒體《十字架報》(Crux)報導,口袋總放串玫瑰念珠的華爾希,2015年與其他美國市長朝見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時,曾預備整袋的玫瑰念珠,期盼得到教宗祝福。
猶太裔居次
在內閣名單中,猶太裔人數居次。包括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 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司法部長賈蘭德(Merrick Garland)、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Danica Haines),與白宮幕僚長克萊恩(Ronald A. Klain)。
這其中,有兩位猶太裔官員是納粹大屠殺倖存者之子:馬約卡斯的母親安妮塔(Anita)是羅馬尼亞大屠殺倖存者,逃至古巴後,嫁給同為猶太人的馬約卡斯父親。布林肯的繼父塞繆爾.皮薩爾(Samuel Pisar)為波蘭猶太人,曾經歷四個集中營而倖存,被巴伐利亞的美軍所救。布林肯的祖母維拉.布林肯(Vera Blinken)少女時期就從匈牙利共產黨手中逃出。
兩名非裔浸信會友和一名同志聖公會信徒
副總統賀錦麗與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福吉(Marcia Louise Fudge)都是非裔浸信會友。接替趙小蘭的交通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是持自由神學立場的美國聖教徒;對墮胎、性別和LGBT權益議題,抱持開放支持的態度;也是史上首位公開出櫃的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初選期間經常抨擊共和黨和川普,將基督教和自己劃上等號。
部分印度教徒、 穆斯林 福音派基督徒從缺
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坦登(Neera Tanden)和醫務總監莫西(Vivek Murthy)是印度教徒。醫務總監辦公室需經參議院同意,但一般不包含在內閣名單中。賀錦麗為印度裔,身為印度移民之女,曾參訪印度教廟宇,目前為浸信會友。
內閣名單中沒有穆斯林,也沒有福音派基督徒。
彌賽亞大學(Messiah University)美國史教授約翰.費阿(John Fea)認為原因很簡單:「大多數福音派人士傾向支持共和黨。」但白人福音派人士指責這次內閣提名缺失。「在他們眼中,民主黨的白人福音派,不是正統的白人福音派。」
靈恩派基督教媒體《魅力新聞》(Charisma News)表示,美國憲法規範政教分離,拜登內閣或許著重於多元族群與和性別的代表性,而非信仰。
民調機構公共宗教研究所(PRRI)創始人兼執行長羅伯特.瓊斯(Robert P. Jones)說:「資格和經驗是挑選內閣成員的關鍵要素,其次是該成員的代表意義。」「我們很難藉此窺探國家所有面向。」
美國信仰推向激進自由派
拜登是能否復興「白宮信仰組織與社區行動計劃辦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Faith-Based and Community Initiatives),值得關注。該單位在歐巴馬總統執政期間更為現名「信仰組織與社區夥伴關係辦公室」(Office of Faith-Based and Neighborhood Partnerships),是美國在信仰間取得平衡的重要里程碑。
基督教基要派機構家庭研究理事會(Family Research Council)主席東尼.柏金斯(Tony Perkins)憂心拜登與民主黨將美國推向全新的激進主義,自由派人士將壓迫異議者與基督徒,「拜登摧毀人類數千年歷史、道德、科學與性別規範。」柏金斯強調。
前總統川普顧問,第一浸信會達拉斯主任牧師羅伯特.傑夫瑞斯(Robert Jeffress)更在主日講道中預言,美國即將邁入社會價值體系開始崩解的「野蠻時期」。他呼籲面對新政府「迫害」,敬虔的基督徒應作好預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