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雪瀅╱編譯】當前、全球被迫流離失所者人數創下二戰以來新高,同時,歐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難民署也在二月2日宣布啟動新的歐盟「促進移民兒童最佳做法全球計劃」(EU Global Promotion of Best Practices for Children in Migration),以加強兒童保護系統,並提供替代移民拘留的方案。
每年六月20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難民日,選定這日子意在敦促輿論關注數百萬人逃離暴力和戰爭的悲劇。而在新冠肺炎持續一整年之後,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編製的《全球人道主義概況》,2021年將有超過2.29億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和保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0%。而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於2020年初公布的《全球趨勢報告》指出,世界流離失所者人數高達7,950萬人,即每97人中就有1人逃離家園。但去年(2020)只有2萬2770人通過聯合國難民署得到重新安置。一些基督教團體如「國際難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fugees,IAFR)正試圖尋找解決方案,以改善此局面。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過去都曾經歷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若從聖經角度觀看,上帝曾向先知摩西顯現,告訴他將會帶領希伯來人(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前往「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另外,聖經也有多個講述被迫流離失所的故事,如約瑟被賣埃及、摩西流落曠野四十年、大衛躲避掃羅王追殺等。因此,人離開自己的本族本鄉,並不是問題所在;反之我們應該思考的,是人類為什麼要遷徙?
人類為何遷徙?
阿爾賓森表示,有些人是基於戰爭、迫害或受嚴重侵犯人權,而被迫逃離自己國家。他們逃到另一個地方,正是尋求安全的庇護。或許聖經中較少提到「被迫流離失所」,這也是為何很少有基督徒,會對此方面有負擔。不過當今世界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我們能如何在相互幫助的情況下,更多關照那些逃離自己國家才能得以存活,卻無法歸家的人。
基督徒能做什麼來幫助難民和流離失所者?
阿爾賓森表示,首先,千萬不要低估奉獻捐款的重要性,參與志工服務也是一件好事。不少基督教組織都有提供這種服務,我們可以從過程中學習如何與難民互動,嘗試幫助他們再次融入社會。另外參加難民營,這也是難得的體驗!
同時,我們不應認為必須為他人解決問題,才稱得上做了有意義的事。有時當我們走在路上,很可能就會遇到那些「舉手之勞」便可進行的援助。無論對方是否為庇護者或難民,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幫助。
教會本來就是一個社區,而非什麼協會或組織。教會與社區之間的關係需要保持緊密,而基督徒在當中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忽視。我們要知道若非透過邀請,旁人是不會主動前來敲教會的門,因為他們不曉得這個地方是否適合他們。
因此,當我們嘗試邀請庇護者或難民朋友進入教會社區,我們應該讓對方看見這個群體是安全且舒適的,而教會永遠張開雙臂歡迎他們。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耶穌曾向門徒講述「綿羊和山羊」的比喻,祂說祂的子民受到了標記,這標記之一就是「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馬太福音廿五章35-36節)單單一個開門的動作,向對方表示歡迎,你想過背後帶來的威力能有多大嗎?
教會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有時候我們卻不曉得從哪裡開始。
社會上有許多希望能幫助這些流離失所者的國際組織,因此他們選擇與教會合作。當彼此朝同一目標及方向前進,我們會發現「愛」使世界敞開更多扇門。(資料來源:Evangelical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