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蓉蓉
全世界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人因為擔憂染病或是物資缺乏,產生了一連串的生存焦慮,工作環境中因憂鬱、焦慮而接受心理治療的個案也緩緩增加了,這串連鎖效應就像是一記響鐘,提醒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原以為,病人可能會因疫情而暫停心理治療,然而,自費個案仍舊穩定接受諮商,甚至約談更為頻繁。對談過程中,我也深刻體驗到憂鬱及焦慮患者那股「哀莫大於心死」的沉重,就像看不到破曉天亮的極地永夜區,放眼所及都是茫茫的冰天雪地。
原來,心理上的不適、無助感並不亞於生理上的病痛,疼起來,同樣致命。
![4311_刻意練習_2](/upload/news_article/2021/03/4311_刻意練習_2.jpg)
給自己機會 好好練習快樂
有時候,心理的痛更甚於生理的病痛,當然,生理的不適感也會影響心理,兩者息息相關。你我皆凡人,身體會生病,心理也是如此,憂鬱、焦慮不是誰的錯,更不是不知足的問題。
除了就醫諮詢外,其實,快樂也是一種「意志」的選擇,更是一帖治療的良藥。然而,快樂不會憑空降下,而是需要你我刻意去發掘,或像是蒔花弄草,必須常常澆灌、除草呵護,才能讓快樂破土而出,綻放青綠嫩苗。
笑著也是一天,哭鬧也是一天,而你,可以決定怎麼過日子…
當憂傷襲來,試著提醒自己,別讓黑暗啃食了生活,給自己一個機會,練習培養快樂,失敗就再來一次,有一天,快樂終將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無人可奪去!(本文由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