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與一碗紅豆湯】年輕世代脫框玩創意 兩代對話看聖經怎麼說?
檢舉
洪麗惠牧師「視食如鮭」玩創意
台北新生命小組新創藝總監洪麗惠牧師就跟上這波鮭魚潮,在個人臉書PO上和家人去壽司店用餐,並寫下應景的「視食如鮭」圖帖玩創意,吸引超過200人按讚。但也有很多人私訊對她說,年輕人「不懂事」,為了免費吃鮭魚輕率改名,怎麼傳道人也跟著發帖「瘋」?
洪牧師說,對於華人來說,改名的確不是一件小事,但她看到這次很多改名的年輕人所秀出來的新名字,其實還蠻有想法和創意的;「鮭魚世代」的年輕人需要的是上一代更多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及生活(課業、心靈)難處,而非指責他們離經叛道以及價值觀有偏差。
洪麗惠牧師觀察,18-23歲鮭魚世代的年輕人與六、七年級生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相較,更多追求小確幸,對於權威及權柄的服從性建立在能夠說服他/她的基礎上,而所謂的喜新厭舊、沒有忠誠度,其實這就是鮭魚世代年輕人求新求變的創意動力及來源,並非全然負面。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老師受訪時表示,他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觀察「鮭魚世代」的年輕人的行為特質,跟上一代比起來,有著「人生不需大道理,即時行樂是王道」以及做事情比較不會瞻前顧後,講求個人主義不服從權威…,但這並非是鮭魚世代的年輕人是怪胎或是病態,而是鮭魚世代和上一代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不盡相同,現實的情況就是「上一代的是非價值判斷,他們不會照單全收」,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就是壓力釋放。
對於詹老師的論述,教會裏超過一半的會友都是30歲以下社青及學生族群的台北榮耀教會黃福國牧師則表示深有同感,他說,現今的年輕人很需要禱告、需要正確的教導;目前教會的問題就是失去了跟年輕世代的對話,間接便失去了年輕的世代。
黃福國用以掃紅豆湯說故事
黃福國說,其實聖經創世記廿五章27-34節就記載,以掃曾經為了吃一碗紅豆湯,而把長子的名分讓給弟弟雅各。後來以掃不但失去了長子的名份,也失去了屬靈的福氣,沒有辦法承受從父而來的祝福。
當他用紅豆湯的故事來跟年輕人分享自己對「鮭魚之亂」的看法時,其實年輕人都比較能夠理解,這就是兩代之間的對話。
何瑞峰牧師跟女兒兩代對話
華岡團契德生堂教會何瑞峰牧師則表示,改名吃鮭魚這個事件,不單是大學生,連他念小學的女兒同儕之間都在熱議。
孩子們普遍覺得「是件好玩的事」,何牧師說,很多父母及教會傳道人都認為這世代的孩子比較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也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但當我們只是不斷以上對下的身分去對他們說教,而不是傾聽孩子們想要跟我們(指上一代)說些什麼時,兩代之間缺乏對話,兩代之間的距離就會愈來愈遠。
何瑞峰牧師強調,影響力來自於對於對方的理解和愛。對於改名這件事,從法律、華人文化及聖經真理的面向,都有不同的切入點,其實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鄭信真牧師從聖經談改名
常跟教會的學青及社青對話的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理事長鄭信真牧師則表示,在華人文化,的確有「名字是父母取的,不宜輕率更改」的傳統,但實際上近來愈來愈多的台灣人,因為名字(諧音)不雅或是帶有貶抑之意,而去改名;但為了免費飽餐一頓而去改名,倒是前所未聞。
鄭信真牧師說,在聖經裏,耶和華為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耶穌為西門改名為磯法(亞蘭文的磐石,翻譯為彼得),這都代表上帝對所改名者人生新方向的神聖祝福。
所以當社會上在探討鮭魚之亂的改名話題時,聖經就是我們的這個世代對話的最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