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想像一下,若你∕妳所居住的社區,因著里長用心串連公部門及民間單位資源,將里內閒置及髒亂的空間活化,並連結里民及志工,進行節能減碳綠美化,還製作社區導覽地圖,讓遊客可以按圖索驥,來趟綠美化、美食及文化的輕旅行,並活絡在地的觀光及產業發展,成為所在城市的友善安全宜居社區,你∕妳願意為這位里長按個「讚」嗎?
得到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最高等級)認證的台北市大安區大學里,在里長吳沛璇和「愛在大學里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及近8000名里民的共同努力下,已成為台北市政府認證的「台北宜居模範巷弄」,連台北市長柯文哲都聞名而來。
市長都來走讀社區之美
近日,台北市政府還以「參與式預算走讀大學里」為題召開記者會,邀請大家一同來經歷這城市花園的生態環保、人文藝術及歷史文化之美。
為了凝聚大學里居民的情感力量及團結意識,愛在大學里社區發展協會去年創台北市各里之先河,舉辦里徽設計競賽,吸引里民及各方設計好手踴躍參與;最後勝出的里徽創意徽章作品,融合了兩件特優作品的巧思,將大學里的文學書香氣息,與「里樹」加羅林魚木巧妙融合。
本身具有社區規畫師專長的吳沛璇說,加羅林魚木繁花盛開的花朵,象徵著神賞賜給大學里的豐饒;而加羅林魚木以書本為基底,象徵著這地歷史、人文及生態的彙萃。當城市美學與居住的環境相融合時,環境自然就亮起來。
- 吳沛璇里長(梁敬彥攝影)
結合生態及人文的里徽有創意
大學里的里徽設置點在台北真理堂前方新生南路旁的空地,這其實有其歷史和文化的涵義。
新生南路因為教會(堂)密集,有天堂路的美譽,但較鮮為人知的是,新生南路現址昔日是「特一號排水溝」(日語:堀川),是台灣光復前開闢的水渠,台灣光復後加蓋成為現在的新生南北路。
而鄰近里徽置點的新生南路三段86巷口,過去有一家「阿水伯木炭」,在光復初期沒有煤氣的年代,這間店是厝邊頭尾必到的處。而鄰近台大的台北真理堂及懷恩堂,則是公館和台北居民重要的心靈和信仰中心。
很多人來到公館商圈,除了會到溫州街、新生南路及羅斯福路的巷弄內找尋獨立書店、文青小店以及特色小吃之外,位於羅斯福路三段283巷及溫州公園交會處的加羅林魚木,無論是平日或是假日,都有許多遊客駐足拍照、打卡,是公館商圈的新景點。
- 童話藝術牆
音樂藝文結合老樹很吸睛
吳沛璇說,這棵加羅林魚木原本是種在大學里內台電公司的圍牆當中,而且門禁森嚴,不許人入內參觀。
但她發現這棵高達七層樓的巨木,其實是台灣非常罕見的珍貴樹種,所以她就去跟台電談「把圍牆打掉」,讓這棵加羅林魚木,成為在地的生態及觀光據點。
而鄰近加羅林魚木的溫州公園內,有兩座二次世界大戰的防空洞,訴說著這地的歷史滄桑。
大學里還結合公家及民間的音樂及藝文資源,在每年四到五月花期,舉辦音樂會及藝文活動,讓台電與大學里共好,感謝上帝。
去年及今年四月份,在加羅林魚木前的溫州公園舉辦了「遇見巷弄裏的老魚木x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音樂會」,台電還特別邀請畫家及詩人,在圍牆上聯手創作「我的樹──致加羅林魚木」的文青詩與畫作,讓公部門、商家、社區民眾及遊客,都能夠共好共榮。
而在環境及產業活化方面,閒置空間的活化與綠化再利用,也是讓大學里社區亮起來的一大關鍵。
- 里樹魚木
- 魚木前辦音樂會
閒置空間綠美化成景點
吳沛璇說,大學里內原有很多國有財產局以及私人的閒置空間,像是知名燒臘店旁的洵跡、溫州街的日式宿舍群,以及溫州街及羅斯福路巷弄交會處的「角落心巷」,過去都是年久失修、乏人整理的荒地。吳沛璇結合里內的大學教授(包含退休人士)、藝術文創工作者以及里民,一同捲起袖子動手把荒地變綠地,成為里民及遊客休憩、打卡的景點。
也由於有計畫性的社區美化和綠化,讓社區成為都市的花園。像是大學里就設置「植物銀行」,民眾若有解決不了的植栽種植及病蟲害問題,只要跟里辦公室聯繫,就可以將植物搬到大學田園的綠地,會有園藝專業的志工協助解決疑難雜症。
而愛在大學里社區發展協會所訓練的攝影及導覽員,也會為社區「說故事」,透過生態與在地的觀光及產業(商家)的連結,讓大學里再現風華。
而社區一同參與綠美化的行動,更提升了周邊的住商環境及文化價值。
「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遠。」本身是基督徒的吳沛璇感謝主,大學里有很好的歷史與文化,身處文教區,里內臥虎藏龍(指里民身懷絕技),真理堂、懷恩堂及信友堂很多弟兄姊妹都是社區營造的好同工。
而她和屬靈遮蓋──真理堂的「楊師母」郭英馥,每週都會一起RPG,堅固她的信心。「感謝上帝,萬事互相效力成就美事。」
- 都市田園
- 植物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