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好牧人

《朝聖之詩9》生命旅途的神隊友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劉幸枝(天母福音堂顧問牧師及神學院老師)

經文:詩篇一二八篇

許多年前,英國《泰晤士報》曾出了一個謎題,公開徵求答案,題目是:「從倫敦到羅馬,最短的道路是什麼?」很多人拿著地圖研究,提供陸海空不同的路徑,結果都落選了。獲獎答案是:「一個好朋友。」確實在旅途中有好友相伴,沿途說說笑笑,很快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有人說,分享的快樂是加倍的,分擔的痛苦是減少的;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有旅伴真好!

這首詩有對稱和諧的文學架構,描繪出全首詩歌頌讚幸福家庭的風貌。第1節與第4節對應,第2節與第5節對應,第3節又與第6節對應。

其中1、2、4、5節出現四次提到福,但前兩節希伯來文用Asher,指有福的人,也就是行神喜悅的事而蒙福(敬畏神且勞碌勤奮)。後面兩節是用Barak,指的是直接從神而來的賜福。

幸福家庭風情畫
這是一首從有福(1-2節)、蒙福(3-4節)、傳福(5-6節)來談幸福家庭的頌歌。短短六節的經文濃縮一個人的一生:從敬畏上帝作出發點,他的生活雖勞碌,但擁有配偶,然後得到了孩子,接著是有了兒女的兒女。簡單的內容,卻編織出一幅從「一個人到一家子」的精心畫面。

雖然不是每個人的人生一定會反映出詩篇一二八篇的家庭脈絡,有的人可能是單親父親或母親,抑或是一位單身者,但我們仍然可以成為上帝使用的神隊友,從有福、蒙福到成為傳福的人。

前陣子筆者閱讀法蘭西學院院士尚.克里斯朵夫.胡方寫的《一個人的不朽遠行》,這位作者曾是法國派駐海外的大使,他走完「聖雅各之路」後,寫成了這本朝聖札記。

他提到:「原來朝聖旅程不是你想的浪漫,有的朝聖之路會經過山上,依傍海邊,會穿越車水馬龍的商場,會經過地鐵附近,會來到渺無人煙的地方,會走過釋出廢氣的工業區,會穿過景緻優美的田園⋯⋯。」這不正是人生寫照嗎?然而願意敬畏上帝的人,可以在這樣既平凡單調,有時峰迴路轉、起起落落的人生中,嘗到幸福的滋味。

這首詩被歸類為「智慧詩歌」,在聖經智慧文學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叫:「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10節)

敬畏神,就是對神又敬愛又懼怕;對祂的每句話看重,對祂喜愛的事牢記在心,對祂憎惡的事儘量避免。當人對神有敬畏的心,便會想在行事為人與言行舉止與上帝對齊,上帝的標準成為他的標準,他願意為妻子捨己,願意按著真理教導自己的兒女。箴言十四章26節說:「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

妻子如葡萄 兒女如橄欖
敬畏神的人,跟一般人的人生沒兩樣,也在勞碌之中,然而他們的勞碌卻不枉然,神應許讓他們在勞碌中得福。這個祝福就是第3節提到的經文:妻子如多結果實的葡萄樹,兒女如圍繞桌邊的橄欖栽子。詩人用地中海沿岸一帶最為人熟知的田園景緻,來勾勒蒙福家庭的風情畫。

聖經曾記載,上帝帶祂的百姓進去的那地是有五穀、新酒和油(申命記十一章14節),其中新酒指的是葡萄酒。因為聖地臨近地中海,當地氣候日照多,特別在向陽的山坡地很適合種植葡萄。葡萄園的經營不容易,比起其他的果樹更需要花時間照顧。先知曾比喻上帝的子民是神的葡萄園(以賽亞書五章7節),葡萄園常作為愛情的象徵(雅歌一章6、14節)。

妻子像結果子的葡萄樹,那代表丈夫提供了生長的沃土,充足的陽光,讓葡萄樹可以結實。耶穌曾以祂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與祂連結,來談祂跟我們之間的關係(參約翰福音十五章5節)。

一個敬畏神的丈夫,先跟神連結,才有能力去滋養自己的妻子。而葡萄的果實可以拿來釀酒愉悅人心,可以製成果乾滋補體力。第3節上半段的經文,提到妻子像多結果的葡萄樹,道盡了家裡有才德妻子帶來的滿足和祝福。

蒙福之人如橄欖栽子
第3節下半段的經文,又用另一個意象來提兒女像橄欖栽子。前面經文提到的「油」,即是指今日全世界營養學家都公認的好油——橄欖油。何以詩人形容蒙福的人好像橄欖栽子呢?

因為橄欖成長期有四十年,成長得很慢,卻活得很長,樹齡可達一千多年。橄欖樹是一種經濟價值高的樹種,質地堅實,硬度高,會分泌天然油脂保有香氣。它的生長力旺盛,即使將樹燒掉,或將樹幹鋸掉,新芽依然能從老根中長出來。

耶路撒冷的對面是橄欖山,山下有客西馬尼,意思就是「榨油坊」,直到如今那裡都還有許多百年,甚至是超過千年的老樹,還可以繼續結實。大衛王在詩篇五十二篇8節就說:「至於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欖樹;我永永遠遠倚靠神的慈愛。」

一個家庭之中,有敬畏神的父親真好,他願按神的律例法則對待妻子與兒女,成為一位屬靈祭司,讓妻子像葡萄園結實,使愛情如酒香濃郁;讓兒女像橄欖栽子健康成長,使生命散發果香。

即使配偶未信主,家庭仍可因我們而不再一樣。如彼得前書三章1、7節所說:「照樣,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使不信道的丈夫受到感動,不是因著你們的言語,而是因著你們的生活⋯⋯照樣,你們作丈夫的,也要合情合理的與妻子同住。要體諒她比你軟弱,要尊敬她,因為她是和你一同承受生命的恩典的。」(新譯本)

反之,當有乾旱飢荒以及戰爭動亂臨到,聖經便以葡萄樹與橄欖樹不結果來形容蕭條的景象(哈巴谷書三章17節)。不過神依然帶給我們應許,只要我們願意回轉,如同哈該書二章19節所說:「倉裡有穀種嗎?葡萄樹、無花果樹、石榴樹、橄欖樹都沒有結果子。從今日起,我必賜福與你們。」

成為家人的神隊友
蒙福的關鍵在於一個家庭或一個群體,有人願意起來成為上帝的神隊友,把大家帶往奔走天路之旅。不知弟兄姊妹是否在信仰旅程當中多年孤單行走,讓我們為著所在的家庭或是我們所在的群體禱告吧!求主讓我們成為傳福的人,把未信的親友或冷淡退後的弟兄姊妹帶入朝聖旅程。如果我們早已偏離朝聖之路,多年在山下徘徊如同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原地打轉,求主幫助我們拍拍身上的塵土,重新整裝出發,趕緊歸隊。

生命有流淚撒種的勞碌,也有收割,這是蒙福的人生。但這人生不是只停留在今生,也延續至永恆。詩篇一二八篇5-6節說:「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當我們今天在看耶路撒冷與以色列,不能用政治的眼光來看,而是用屬靈的眼光來看。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平安歸於以色列,某方面也象徵我們在這地上生命的延續,更有靈性上的蒙恩與結實,從家國進到神國。

過去幾年,坊間常出版一些介紹猶太人教育的書籍,因為占諾貝爾各類獎項得主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猶太人也有許多優秀的名人。有人因此探究他們的教育方法,其中一種叫「哈柏露塔」(Havruta)的教育模式已經進到台灣,甚至有哈柏露塔幼兒園和哈柏露塔教育機構,強調幸福、開明、培養孩子思辨的學習法。

因為愈來愈多人發現,全世界有30%的諾貝爾獎得主、常春藤聯盟學生,都是用一種叫「哈柏露塔」的方法教出來的。這個來自希伯來文,原意指團契(Fellowship)或夥伴(Partner)的意思,原用在學習聖經的方式。

父母往往在家中成為孩子第一個夥伴,跟他們討論聖經文本,進行分析甚至辯論。像今天父母帶孩子一對一,又像在小組查經,無形之中竟促成他們養成提問、思辨、解決問題的自主能力。在起初猶太人從聖經得到的智慧,是一問一答的引導。

路加福音二章16節提到,耶穌十二歲時就已經在聖殿跟猶太教師對答如流。別以為聖經描述誇大,已故拉比赫舍爾小時便因討論律法受到大人們的尊重,當他一進會堂,大家就起立,而他們投入哈柏露塔的時間就是安息日。

哈柏露塔原是從敬畏神開始的讀經方式,卻衍生出一套當今世界在流行的教育方法。一位南韓的教育學博士,寫了一本《哈柏露塔,猶太人的教養祕訣:教出個性獨立,卻喜歡主動跟父母親近的孩子》就指出:安息日是猶太人最重要的傳統,家族固定在週五晚上聚餐,而餐桌上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就是家人間的「哈柏露塔」。

朝聖旅程請不要落單
可嘆的是,我們多麼痴迷於世界灌輸給我們的那套成功法則,卻忘記詩篇一二八篇提到,敬畏神的人蒙福與勞碌,其中「蒙福」這個字,可譯為「成功」、「幸福」,一切根源來自對神的敬畏,對上帝話語的渴慕。

我們多麼容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促成他們放棄信仰;我們多麼容易在孩子進入社會的階段,為他們賺錢升官找理由來遠離上帝;等孩子年紀愈來愈大,愈來愈老,人生歷經更多的滄桑,那時候我們在哪裡了呢?我們可以再將孩子領回到神的羊圈嗎?

身為牧者的我,接觸過無數父母會因孩子考試就業請我為他們禱告,卻少有人請我為他們孩子經歷神與神建立關係禱告。我們多麼在乎孩子讀什麼科系,讀什麼學校,到哪裡上班,在哪裡買房子,但卻可能不在乎他們有沒有在耶穌裡。

早期移居北美新大陸的新教徒被稱為「朝聖客」(Pilgrims),在這當中有許多是來自英國的清教徒(Puritans),他們被視為奠定美國文化的基石。他們認為,理想的家庭就是教會式的家庭(希伯來文原文中,神的殿也可譯為「家」),意指基督徒家庭就是一間小型教會,甚至像是神國在地上的樂園。當時有位清教徒便說:「若我們想要神的教會在我們當中延續下去,我們就必須將教會帶進家裡,因為家庭是培養人參與教會的地方。」

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朝聖旅途上,請不要踽踽獨行。上帝使用我們成為親友生命中的神隊友,因此,我們不單是在教會敬拜神,也在家庭中見證神,更在朝聖旅程中呼朋引伴將他們一起帶到神的祭壇,到我們最喜樂的神那裡(詩篇四十三篇4節)。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