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乾旱、洪澇交互肆虐 積極面對水文極端化大挑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

今年三月,夏威夷冒納羅(Mauna Loa)觀測站所記錄的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又創了4百萬年以來的新高,達到417.64ppm,恰好是1750年工業革命時期大氣濃度(278ppm)的150%,可說是地球歷史的一個里程碑,也顯示氣候暖化仍然在快步的進行中。

暖化致乾旱洪澇交互肆虐
在2020年十二月,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公布了「世界氣候現況報告」,明確指出地表的溫度,已經比工業革命的基準值升高了1℃以上,海洋因升溫而蒸發到大氣層的水汽更豐沛,造成天氣變化日趨極端,不但高溫熱浪頻繁出現,乾旱與豪大雨也在全球各地交互肆虐,嚴重影響社區的安全與農業的生產。

另一方面,高山冰川及兩極冰原的快速消融,使得海平面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快速上升,嚴重威脅海岸地區的穩定。這些不利的發展趨勢,不但是人類生存最大的挑戰,還導致地球表面的水文環境日漸趨於惡化。

臺灣正是遭受氣候暖化衝擊的高敏感及高風險地區。自1950年以來,我們的降雨型態就像坐雲霄飛車一般,上下劇烈的震盪,給我們帶來兩極化的水文交替壓力:在降雨的高峰期我們會有強度不等的洪澇;回落到低谷時就面臨嚴重的水荒。

臺灣已進入第六個乾旱期
一般來說,洪澇的影響雖然大,但是時間確是短,影響範圍明確,後續也恢復得較快;而乾旱則完全不同,有如無聲的殺手,影響時間長,牽涉的範圍十分廣,恢復期也延續的較久。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企業在乾旱時期所遭受的營業損失是洪澇的4倍以上,就彰顯出二者對社會的傷害強度非常不同。

過去70年來,臺灣已經歷了1960年代初期、1980年代前後、1990年代初期、2000年代初期,以及2010年代初期的5個乾旱期,每個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如今到了2020年代初期,又邁入第6個乾旱期,幾乎是以10年週期反覆的出現。從降雨紀錄觀察,這次的乾旱主要是從2020年六月至今,每個月的降雨量都偏低所致;尤其是中南部地區,10個月來的累積降雨量只有長期平均值的54%,可說是缺雨的重災區。

導致中南部降雨量嚴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夏季特別炎熱,地表蒸發強烈,加上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勢力異常強大,竟然沒有颱風侵襲臺灣,以致六至十月的夏秋豐雨期降雨量缺乏颱風雨水的挹注;而十一月進入季節性的枯水期後,降雨原本就不多,缺水的情況就更加嚴峻。經濟部除了協調部分水稻產區休耕,也宣布苗栗、臺中及部分新竹、彰化地區自四月6日起進入限水的紅色燈號範圍,分區採取「供五停二」的節水措施。

要緩解中南部地區這次的旱象,目前只能寄望今年的梅雨期可以帶來豐沛的雨量;若是梅雨的降雨還是不理想,我們就要期待颱風今年會造訪臺灣並降下豪雨了。面對旱情真是顯出我們的無助、無力與無奈。

解決水文極端變化困境唯一解方
長期的趨勢清楚顯示,臺灣的水文變化已經日益極端,是絕不能等閒視之的衝擊。然而,氣候暖化的幅度還在持續增強,未來的高溫熱浪、降雨極端變化的型態還會進一步的升高。我們將面臨需水更殷切、蒸發更強烈、供需更失衡的惡性循環。我們要嚴肅的面對更不利的前景,更要及早採取有效的措施去因應。

從水資源的角度來說,降雨是我們用水的最主要來源,「開源節流」是解決臺灣水文極端變化困境的唯一解方。以開源來說,政府正在進行的伏流水開發、人工湖設置都是正確的手段;然而城市及鄉鎮社區的海綿化,更是儲留雨水的最佳策略,不但可將水庫的概念擴大到現有道路之下,沒有潰壩的風險與土地徵收的困難,更能幫助社區達到減溫、防澇及抗旱的多元效果,是我們需要積極推動的基本建設。

在節流方面,提升農業灌溉效率、強制工業廢水的回收與循環使用、推廣民生用水的節水器材、降低自來水的漏水率,都是立即可行的具體作法,需要落實強化。更重要的,盡速調整長期偏低的水價,合理反映成本,才能約制用水的浪費。總之,留住雨水、回收廢水、修補漏水、節約用水,只要珍惜每滴水,我們就能從容應對更嚴酷的挑戰,安全的度過水文更趨極端的危機。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5-01-08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2025年為丈夫禱告──10個強而有力的祈禱
2025-01-08 基督教論壇報 / 見證宣教
該怎麼向家人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