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4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實現網絡新媒體時代 漢神網絡跨國多語言研討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曾雪瀅 追蹤
左上起為:鄭忠信執行長、董家驊牧師、莊信德牧師;左下起為:丘放河院長、資深媒體人胡斯翰。(直播截圖)
【記者曾雪瀅台北——紐約連線報導】宣教與傳福音一直是教會的重要事工,長達一年的疫情,催生人們對數位服務及網絡時代的仰賴,教會面對當今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是否也意味教會宣教與傳福音,需進入另一波浪潮?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漢語網絡神學院」與「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在四月24日,合辦名為「教會在新媒體的角色/新媒體在教會的角色」線上講座,探討共享共建共贏的新媒體教會,也分析教會和新媒體的關係與發展。吸引來自廿多國家,將近三百多人聚集在Zoom平台,使用最新網絡系統多國多語言即時進行翻譯與直播。

會中邀請到來自台灣的三名講員: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執行長鄭忠信、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莊信德牧師;另外還有紐神教育中心總監、漢語網絡神學院院長丘放河,以及紐神教育中心多媒體副總監、資深媒體人胡斯翰先生。

此次講座內容圍繞幾個方向進行探討:一)教會和新媒體的關係與發展分析;二)網絡時代的宣教與傳福音下一波來臨了嗎?;三)共享共建共贏的新媒體教會是什麼?講員們對此提出想法,進行討論交流。

教會與新媒體的關係

鄭忠信執行長投入55年歷史的基督教論壇報,他從事多年媒體觀察到的角度分享,如今已進入科技、快速、現代化的5G時代,新媒體改變了世界關係與環境,同樣改變了教會的生活與關係。他說,教會跟新媒體的關係,不再如以往一個傳遞教會信息的週報;牧者教會跟群眾的關係,已經透過各種數位新科技平台跟全世界連結一起。

他形容這將會是一個有趣且刺激的時代。假使教會沒有走在線上,沒有跟隨世界的步調,將遠遠被拋離在後,與群眾的關係也將越來越遠。鄭忠信特別強調,即使如今人們能透過科技聯繫,然而人之間是強調「關係」,當彼此沒有互動,再多科技設備也無法產生密切連結。

他也表示,疫情隔離反而促成世界成為是一家人。在這特別世代中,人們利用新媒體聚會,在網路平台上產生關係並密切找出方法突破困局。讓來自多國的神學教育、教會生活在新媒體上得以運用與示範,也幫助福音被傳播散開至多國。

鄭忠信舉例,當進入新媒體數位時代,人們必須善用新媒體的功能與發展;好比很多人拿最好的iPhone 智慧型手機,但也只是打電話、聊天、玩遊戲而已。真正的手機具備許多智慧功能,可以上銀行、電影、圖書館、社群、博物館、教會……。但我們往往只是使用電話功能溝通聊天;同樣的,新媒體在教會的運用不只是用在牧者講道聚會直播而已,還具備非常大的功能與影響力,他呼籲教會要看重多媒體運用與教育。

283D06D4-1D8F-4068-81FA-823CD13F7A5A

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執行長鄭忠信。



談到亞洲地區和北美的華人教會發展有何分別?身處加拿大多倫多資深媒體人胡斯翰,過去在當地新媒體發展有相當豐富經驗。就他觀察期而言,華人教會相比西人教會投入新媒體事工,起步較遲疑,這是因為北美華人教會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而且當地華人教會投入實體聚會較多;然而疫情封城期間,教會事工要轉變時,似乎變得束手無策,轉變過程相對緩慢。

他鼓勵,教會可看準時代下的主流聲音,讓這些聲音來引導教會。舉例來說,許多北美華人教會仍以中文為主導,說英語的年輕一代,看似教會裡的非主流群體。然而從新媒體的角度來看,年輕人扮演著重要角色,教會要善用下一代,讓華人教會更迅速進入新媒體世代。

messageImage_1619231275563

紐神教育中心多媒體副總監、資深媒體人胡斯翰先生。(直播截圖)



舊思維與新媒體碰撞

莊信德牧師從神學觀念,回應當中的變化及意義。他表示,全球實體教會的本質經常受到衝擊。如疫情下的新常態,人們無法實體聚會而轉由網路平台,然而就他觀察,許多教會在談新媒體時,運用的卻是舊思維。以往疫情前的實體聚會,多以牧者講台為中心;疫情後信徒在網路平台聽見的,有些還是來自於牧者們的靈修和講道的聲音。

他說,「舊思維」可見是權威再現的問題。因著一般平信徒認為自己對聖經知識缺乏,沒有牧者高度的詮釋眼光與角度,因此教會過去話語權多落在領袖身上。不過新媒體的出現,重整了信徒閱讀聖經的本質,同時也重新架構教會的本質。

莊信德指出,聖經從摩西五經開始,傳講的教義包括書面和口頭,而口頭傳播強調的是群體塑造,也引導基督教信仰邁入群體化現今新媒體的運用離不開口頭傳播,當中談的是時空的壓縮,在高度的時空壓迫裡面,利用新平台達到無距離的人際互動,也是聖經談的現場主義。

一間教會如何以神為中心,建立共享共建共贏的新媒體教會?他認為,唯有將聖經說得認真,且將真理解釋清楚,才可能成為一個新媒體的教會。新媒體強調的是人們的共鳴度,新媒體因著內容夠辛辣,讓人覺得眼睛為之一亮,滿足了人們所有共好;而教會要帶領信徒找到震撼與辛辣、刺激與盼望,只有回顧到聖經本身。

messageImage_1619228585761

教會與新媒體的焦點在於聖經。(直播截圖)



教會投入新媒體五點注意

即將上任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的董家驊,在知道接任前還未爆發疫情。然而面對這種種預測不到的劇變,他從中整理出五點,對於教會進入新媒體時代中看見,並與大家分享:

一、從成功思維轉化為成長思維

教會開始投入新事工,不應將焦點聚焦在「成功」。如教會要發展新媒體平台,人們往往瞻前顧後,因此難以嘗試與接受創新。成長思維強調的是,即使事情最後失敗,但從中團隊學會什麼才是最為珍貴,讓失敗經驗也成為寶貴的人生歷練。

二、區分資訊傳播和生命轉化

資訊傳播可透過網際網路快速複製,但生命轉化強調是透過人與人之間實體的交流。教會應同時看見新媒體的價值,也體會生命與生命的相遇,這是在基督教事工的核心。

三、建立信任關係的導向

教會開始投入新媒體平台,起步時可能會引來大眾熱烈迴響,但長期執行下來,會友們的熱情及效益也許因而遞減。不過教會焦點不應著重聚會規模上,而是更重視透過每次聚會,建立與任深入互信的關係。

四、謹慎思考策略與手段

新媒體中充斥不少假資訊,當教會錯誤使用資訊,也成為散播假資訊的溫床。教會在利用新媒體傳福音時,必須慎重思考策略與手段,是否與信徒的使命與信仰目的相吻合?教會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是目的形塑了最合適的傳福音方式?

五、新舊交替的重要

年輕人有本質與潛力,而長輩有許許多寶貴經驗。教會在面對挑戰時,要跳脫世代交替的邏輯,從「世代替換」(Replacement),轉化成跨代同行的邏輯。聆聽不同世代聲音,幾代人共同謙卑摸索,教會在面對未來的變局將大有盼望。

messageImage_1619230880141

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直播截圖)



新媒體信仰連成一線

董家驊也強調,建立「共享共建共贏」的新媒體教會,教會或機構在觀念上不應看重個體本身,而是要回應上帝的使命,唯有看見這一點,建立教會所要的遠見眼界才會穩固。以華福目前在製作的使命門徒Podcast為例,董家驊希望藉由跨界對談讓牧者領袖、教會既有牧養教會的眼界提升,透過跨界跨國對談,是建立「三共」新媒體教會的方式之一。

從事網絡神學教育廿多年的丘放河院長表示,過去一年多的疫情,對漢神來說並無過多影響。因著他們多年來投入在網絡宣揚神學教育,丘院長也分享,有效和全面支持宣教的方式就是從跌宕的辛苦歷練中吸取經驗。

他從2001年推動網路神學,在傳統體制性教會的衝突與張力下,開始時並無人群看好,成效也不大。可是漢神多年推動網上傳播事工的發展,至今世界有目共睹。丘院長鼓勵宣教與傳福音要抱著「不要怕錯,繼續前行,不斷測試」的心態,才能在這世代中將「媒體、網路、神學教育」連成一線,帶人看見基督信仰與新媒體中激蕩出的火花。

messageImage_1619229360823

紐神教育中心總監、漢語網絡神學院院長丘放河。(直播截圖)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